舒 芳
馴化獵鷹,是滿族人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年屆六旬的趙明哲就出生于吉林霧凇島的馴鷹世家,雖然狩獵時代已經(jīng)遠去,但趙明哲的血液里似乎仍然涌動著對馴鷹的熱愛。他12歲就跟著爺爺學架鷹,15歲就獨立捕鷹馴鷹,并用鷹狩獵。1966年,18歲的趙明哲得到了自己最喜愛的一只小鷹。
這只鷹崽特別壯實,有二斤二兩。捕鷹回家,趙明哲把它當寶貝一樣看待,將家里準備好的牛肉切成小塊,遞到鷹爪下。可它就是不領(lǐng)情,馴鷹者要消除鷹的這種戒備心理,需要懷著真誠的態(tài)度與鷹交朋友,達到目的只有一條路——熬鷹。趙明哲舉著架鷹的胳膊,緊緊地盯著這個“寶貝疙瘩”??梢凰?、兩宿……眼瞅著那鷹的下眼瞼慢慢把那對亮黃的眼珠子蓋上了,趙明哲樂了。就這樣,馴服這只“神鷹”,趙明哲只花費了12天的工夫。
鷹在半饑半飽的時候,無論體力還是精神都處于一種最佳狀態(tài)。趙明哲說:“膘欠了,體力上不去,根本抓不到獵物;但如果膘過了,它就逃了!”為嚴格控制鷹的體重,趙明哲將麻纖維纏成指頭大小的一個團,形似橄欖,再在外面敷裹上一片生鮮的牛肉,讓餓極的鷹一口吞下??陕槔w維鷹是消化不了的,通常都是在進食10個小時后,鷹就把其吐出來。趙明哲用手一捻,如果麻纖維團里擠出油脂來,證明此鷹營養(yǎng)過剩,需要減肥;要是捻出的是水,則說明其肥瘦適中或應該適度補充養(yǎng)分。
由于調(diào)理得法,那年冬天,趙明哲的“神鷹”8天就創(chuàng)下別的獵鷹難以打破的紀錄:捕到120只野雞!來年2月份,生產(chǎn)隊要種地,隊長不止一次地找上門來動員,趙明哲才不得不把那鷹放生,自己回到公社勞動??蛇@只“神鷹”偏偏通人性似的,幾天后,趙明哲下午四點多鐘收工回來,一抬眼,就在自家南邊的一棵大榆樹上看見了它。趙明哲像往日一樣發(fā)出“這、這”的招呼聲,一抬手,它“嗖”地一下就飛了下來,停在趙明哲的胳膊上。這樣連續(xù)7天,才見不著這只鷹了。
趙明哲馴鷹不下60只,馴鷹的歷史已經(jīng)有40多個年頭了。只要趙明哲一馴起鷹來,常常是右臂架鷹,左手夾煙,從東遛到西,家里的農(nóng)活兒就靠妻子一人支撐。就連趙明哲都覺得自己像個“二流子”。幸好,雖然家里除了鷹就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日子過得卻也開心。
每年春天,趙明哲總會帶著心愛的鷹來到河邊,與它靜靜對視。因為依照祖訓,秋天新捕捉到的獵鷹,都必須要在來年春天放歸山林。每放一次,趙明哲的心就會疼一次,越是舍不得,就越要放手。因為,天上的鷹越來越少,而每放歸一只,它就可能多繁衍一個后代。
由于趙明哲捕鷹、馴鷹、使鷹、架鷹的技術(shù)極其嫻熟,并親自接觸過著名的獵鷹極品“白玉爪”,他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yǎng)”的杰出傳承人。如今他靠協(xié)助某電影制片廠拍攝紀錄片,改善自己窘迫的生活。
趙明哲說,他要繼續(xù)將鷹玩下去。因為隨著社會發(fā)展,獵鷹文化不可避免地將面臨消亡的危機。他在有生之年要努力將祖先的技藝傳承下去。即使他以后再也不能上山了,坐在院子中還能聽到后輩們架著獵鷹奔向山林的喊聲,回憶與心愛的獵鷹一起翱翔的日子。趙明哲說,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