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柱然
摘要: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是一種人性化的道德思考和實踐,是其哲學思想集大成的產物。它強調人的情感與想象在道德感知與判斷中的作用以及聯(lián)系道德方式和后果在道德選擇中的意義。推行道德想象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關注他人的需要和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的道德品質,因而有助于我們創(chuàng)建和諧共生的社會。
關鍵詞:杜威;道德想象;情感
中圖分類號:B82-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2529(2009)01-0044-04
如何進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千百年以來一直都是哲學家們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對于他們來說,所有的教育都包含道德教育的層面和目的,因為任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都有著道德的考量,而道德的判斷與決定常常對個人和社會有著長期巨大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這在社會日趨復雜和科學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則尤其如此。然而,長久以來學校的道德教育的效果卻大多差強人意,許多學生對于道德教育缺乏興趣,認為課堂灌輸?shù)牡赖吕碚撛瓌t難以理解,且枯燥無味,沒有吸引力,甚至由此產生逆反心理。這種道德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它割裂了情感學習和認知學習、理性與想象、理論與實踐,因此道德學習成了說教而道德理論也就成了冷冰冰缺乏生命力的東西。
美國著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敏銳地看到這一點。他指出,傳統(tǒng)的象牙塔式的灌輸教育只能產生對他人和社會冷漠無情的人。這是因為純以道德原則為指向的課堂教育容易使學生忽視社會實際和他人的處境與需要;而缺乏情感投入則更使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漠不關心。針對這一點,杜威認為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須溝通情感與理性、想象與認知、做與學、學校和社區(qū)。道德教育不僅僅是一種理性的訓練,更是一種包括情感、想象、交流在內的一種人性化的思考和實踐。杜威把這種思考與實踐稱之為道德反思。這種反思的核心就是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
一、情感、想象與道德判斷
一直以來,許多人對情感和想象在道德教育和判斷中的作用表示懷疑??档抡J為理性的思考有一種超驗的能力,必須無條件地尊重,“而不受任何體驗或感知的影響。他認為人類的一些特性如情感或想象在藝術上有特殊的作用,但不適于更實用的目的,比如道德推理和判斷。相對于神圣的道德法則,情感是一種主觀和從屬的人類特性,在道德的目的中都需要加以控制。對于他來說,如果有一種情感在道德中有價值,那就是對遵循理性法則的尊重與責任感。類似于他對情感的看法,康德認為想象更多的是具有藝術的功用,而在道德判斷上想象的作用是具有破壞性的,“往好的方面來說是種奢侈,往壞的方面說是危險”。杜威反對這種觀點。他認為情感和想象對道德體驗都是必要和核心的,因為人類不僅僅是理性的動物,同時也是富有感情和想象力的。首先,人類的情感對于道德理解是必須的,因為正是情感“把人類的理念組合到一起……沒有什么比情感同人類的想法結合得更緊的關系了”。因此如果需要作出道德決定時,我們有必要了解當事人的感受以及相應的結果對他們的影響。杜威認為人類的情感如同情和關心能幫助我們對他人的處境更敏感,更能對他人的需要做出反應。因此情感是“獲得道德的客觀性的最確定的途徑。為道德反思提供了基礎和素材。同樣,想象對于道德理解和判斷是關鍵和不可缺少的,因為有時我們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別人的處境,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探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對于杜威來說,想象不是對道德推理的威脅,而是通過提供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來保證后者不會蛻變?yōu)闊o生命力和冷酷的抽象。
因此,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問題在于它過于依賴道德原則和理性而割裂了道德體驗與人類的情感、想象以及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本質聯(lián)系。這也是我們長久以來道德教育效果不彰的原因。針對這個問題,杜威提出了道德想象的模式,即通過到具體社會道德情境中去感受、反思、想象與實踐來促進學生道德成長。道德想象模式包括道德反思及其特殊形式戲劇排演。
二、道德想象模式的內涵
1.道德反思
杜威認為,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抽象的道德理論學習,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道德體驗來學習。所謂體驗是個體與構成他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溝通和互動。然而體驗本身并不是道德成長的充足條件,個體還需要主動通過探究社會實際中的道德情境和解決道德問題來促進個人道德與社會的共同發(fā)展;這便是杜威所提出的探究理論(Theory ofInquiry)。探究的學習一般由有問題的道德情境所引發(fā),目的是為了通過體驗、評估、反思和試驗來控制不確定的情境并將其演變?yōu)榇_定的情境。探究理論的核心就是反思。杜威把反思定義為“有意地在我們的行動和相應的后果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他有時甚至把反思和探究等同起來:“如果可能的話……可以用反思來代替探究這個詞”。
道德反思往往是由道德情境中道德主體的情緒波動所觸發(fā)的。由于社區(qū)的道德情境的矛盾性和不確定性,人們在遇到問題時常常感受到困惑、猶豫和挫折。這種不確定感進一步地引起了情緒上的起伏,并引發(fā)了人們的反思。反思實際上是通過認知和情感上的努力來澄清形勢和解決令人困惑的問題。杜威指出困惑正是引發(fā)調查和思考的催化劑,而反思則是“搜尋、探究及尋找信息來解決困惑的過程”。
杜威把這種反思的情境比作分叉路口,即每條路導向不同的目的地。這是因為真實生活中的矛盾和不確定性常常導致道德的難題。換句話說,道德情境常常是非常復雜多變的,因而解決問題需要面對多種可能性和考慮多種解決方案及其相應的不同后果。這種對于道德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看法很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為道德問題常常是需要考慮到不同的人的利益、情感、需要及境遇,武斷地忽視這些復雜情況而單純依賴于道德法則去選擇惟一正確的方案往往會傷害到我們希望去保護的人。
因此,分叉路口的情境必然導致多種假設以及通過反思來取舍。假設是道德主體在調查研究具體道德情境中提出的試探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反思則是通過預測未來的情況以評估相應的假設來選擇最優(yōu)方案。當然,假設和反思都必須經過實踐來證實。也就是說,反思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2.戲劇排演
道德反思是杜威提議的學生道德體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復雜的道德情境中尋找道德意義的重要手段。在道德反思概念的基礎上,杜威進一步提出了結構更完整和嚴謹?shù)奶厥夥此夹问剑杭吹赖碌膽騽∨叛?dramatic re-hearsal),用以幫助解決道德難題和培養(yǎng)學生道德感知。當代的教育者把杜威的戲劇排演稱作道德想象。
杜威認為,道德想象的情境類似于生活戲劇的排演,富有藝術的體驗、信息與感情的溝通、對各個演員的利益的沖突的預期,以及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同時也不乏對情節(jié)合理的安排,對不同道德行為后果的影響進行理性和感性的分析與評估,以及通過虛擬想象的試驗來獲得
的認識和遠見。簡單地說,它是道德主體將可能的道德方案和相應的道德后果通過想象在頭腦中活生生地預演,是“一幅未來的歷史圖卷,如果付諸實施即是如此”。約翰遜也在他的書中指出,這種道德想象實際上就是“想象在特有的情境下的不同的可能性和如果執(zhí)行相應的道德手段可導致的幫助與損害”。
戲劇排演對于杜威來說不僅僅是解決道德問題的工具,它是杜威的哲學思想集大成的產物。它標志著杜威將道德體驗和美學體驗統(tǒng)一起來,并將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情感、理性、道德的敏感性、交流、移情、想象和反思融為一體。類似于反思,戲劇排演是由個人習慣或情感在社會道德情境中受到阻礙而引發(fā)的。這促使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他們舊有的習慣、思維方式及成見。這種審視不僅僅局限在認知的層面,同時也包括情感的層面。事實上,道德體驗中的阻礙往往首先導致感情上的波動、不自在和煩惱,進而促使學生意識到以前認為理所應當?shù)氖虑榇嬖趩栴},需要重新認識。
例如,許多大學生常常認為“貧窮是因為人工作不夠努力或那些依靠福利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愿意工作”。當他們在社區(qū)服務中通過交流和溝通接觸到社會的實際情況時,常常發(fā)現(xiàn)到自己的這種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因而他們舊有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受到挑戰(zhàn),并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一些情感的反應如挫折感、困惑、關心、憤怒、悲傷等。這些情感一方面促使學生重新審視舊有的成見和習慣,另一方面激發(fā)了他們到社會實際中去調查、溝通、觀察和反思的愿望。這個對信息的了解和思考的過程為學生的道德想象提供了素材和平臺。
情感不僅僅扮演了一個幫助學生審視其舊有的習慣的角色,它實際上貫穿了戲劇排演的整個過程,因為真正的體驗學習是人的思想和內心的共鳴。在上述的例子中,學生對于現(xiàn)實情況的不滿往往能激發(fā)他們主動去探究、反思乃至想象來尋求解決方案并在此情境下尋找道德的意義。這種認知和情感上的努力正是為了把當前不確定的情況轉變成為確定的情況,將不滿意轉變?yōu)闈M意,從而使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獲得完整的道德體驗、智力的成長及心靈的慰藉。
同情心和敏感是貫穿于道德思索的兩個品質,是道德想象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條件。它們保證了道德想象不是沒有意義、毫無目標的幻想,而是建立在溝通和思考上的人類的關懷與努力。同樣,舊有習慣遇到挑戰(zhàn)并不能保證道德想象的出現(xiàn),正是對道德客體境遇和需要的敏感與同情直接推動了學生去與他人溝通并設身處地地為其著想。比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大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一個貧困的單親移民家庭長大的孩子的遭遇,只有通過雙向的溝通以及去設想自己位于后者的位置的體驗,這個學生才能夠真正了解對方的感受以及明白后者的一些行為動機。
富有同情心的想象是預測可能的道德行為后果的關鍵。杜威的道德想象與康德的道德判斷理論一個重要的區(qū)別在于前者認為現(xiàn)實情況的道德情境常常是非常復雜多變,因此不能像后者一樣依賴于建立在某種道德準則和純理性推理基礎上的單一的正確方案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杜威指出正是想象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幫助他們探索在真實生活中道德分叉路口的情境下的多種可能性及其后果。值得一提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無法一一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戲劇排演則可通過想象和設想來虛擬地試驗所有這些可能性。首先,學生可以通過與道德客體溝通與觀察,收集必要的信息來了解道德情境;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假設,并據(jù)此想象由不同的解決方案可能給當事人帶來的不同的影響。這種富有想象力的前瞻能幫助學生衡量不同的道德后果并由此作出最佳的道德選擇和決定。
3.道德想象和功利主義在道德后果上的不同態(tài)度
在道德想象中,情感與預期總是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換句話說,它不是單純地去計算結果的得失,而是一個試圖包容生活全景的人性化的過程。功利主義者也強調道德行為的結果并把這種后果作為道德判斷的依據(jù)。但是,杜威的道德想象與功利主義在后果于道德判斷中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區(qū)別。功利主義把獲取最大的收益和付出最小的代價作為判斷道德選擇的惟一標準。這個收益的最大化目標是預先決定的,因此道德主體可以通過操縱方式以求獲得這個利益最大化的結果。杜威的道德想象則反對這種對得和失的冷酷算計。杜威的道德后果不是預先設定的目標,而是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的參考。也就是說方式和目的都可能需要修正。對后果的想象和預期常常激發(fā)個人的某種情感和相應的思考,促使學生主動地同時調節(jié)和修正方式與結果。
其次,道德想象需要同時把各個當事人的情感和需要考慮進去。在這個模式中,道德后果不再是通過純的收益和代價來判斷,而是通過情感注入與想象來衡量情境和需要。它和功利主義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后者傾向于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犧牲少數(shù)人的利益,而道德想象則不會因為這個目的而去犧牲弱者。杜威的道德想象是對他人富有同情和關懷的預期,并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同那些不幸的人的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這種態(tài)度反映了杜威關于社會民主的意義的看法,即民主的生存和發(fā)展是取決于社會成員是否愿意分擔生活中的責任和義務,并且愿意共同發(fā)展。對于杜威來說,對得與失的冷酷的計算從長期來說只能導致社會不安定甚至自我毀滅。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想象本身并非終極目標,而是為實踐和行動服務的。也就是說,學生通過想象具體的道德情境與后果所獲得的最佳解決方案需要在實踐中去證實它的有效性。杜威認為,知識的有效性在于它能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通過道德想象獲得的認識需要在實際中去測驗是否如預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說明假設成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表示道德主體需要重新開始調查、修正和補充信息,并重新啟動道德想象。
三、道德想象模式對今天教育的意義
應該看到,學校培養(yǎng)學生進行道德想象的習慣有著非?,F(xiàn)實的意義。這是因為道德想象能夠有效地防止傳統(tǒng)課堂灌輸教育中常出現(xiàn)的弊端,如盲目地遵循某種道德原則,缺乏自主的思考或是對他人的情況和需要漠不關心等。通過道德想象,學生能夠擺脫所謂“神圣道德法則”的束縛,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和不同的道德后果來選擇最佳方案。此外,道德想象式的教育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的道德習慣。不同于純理性的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強調人的情感和想象在道德理解和判斷中的作用。純理性的道德推理容易使人漠視他人的實際情況、痛苦和需要;而通過想象他人的遭遇和道德行為可能產生的相應的影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負責任、關心他人的需要并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道德品質。
然而,道德想象不是憑空的想象,而是必須建立在對社會實際的深入溝通、調查與了解具體道德情境的基礎之上。盡管有些教育家試圖通過案例學習來幫助學生進行道德想象,而這種教學在一定意義上來講有利于學生的道德思考,但這種經過精心整理和安排過的道德問題常常無法復制真實情況下的錯綜復雜的道德情境,容易將道德問題簡單化。因此,道德想象的最佳平臺是社會現(xiàn)實生活,特別是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社區(qū)服務和服務學習等。例如,社區(qū)服務能夠提供學生接觸實際生活的機會。由于服務的對象包括了許多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因而常常能激發(fā)學生關于道德的思考和想象。這種從實際生活中體驗到的道德反思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道德理論,更為重要的是能極大地加深學生對道德與現(xiàn)實世界相互關系的認識。
由此可見,學校積極安排和鼓勵學生進行社區(qū)服務能夠幫助學生獲得道德想象的機會與平臺。當然,教師需要首先幫助學生了解道德想象模式及相關理論,從而使他們對社區(qū)服務中可能的道德情境有心理和理論上的準備。其次,教師可以就學生在服務中遇到的道德問題通過課堂討論和寫服務隨筆的方式來鼓勵學生進行道德想象和反思,這樣才能到達好的效果。這種社區(qū)服務和道德想象的組合方式適合于從中小學到大學的各個層次,并且應該同學校道德理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綜上所述,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能夠克服傳統(tǒng)道德教育中對道德理論的純理性的解讀和盲目遵循的弊端,而使道德的學習重新回歸到豐富的社會實際生活中去。在這個模式中,人類的情感與想象同道德理性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幫助學生了解道德的內涵和道德選擇的社會影響、公民的責任,以及個人與他人、社會的相互依存的關系。這對于當前我們構建和諧共生的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我們的學校推廣道德想象模式來促進學生道德認識和成長不失是一種好的選擇。
責任編校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