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摘要:出土的甲骨文中的四方神和四方風神的記載使《堯典》中的析、因、夷、陜是神名已成定論,但四方神名的意義眾說紛紜?,F(xiàn)從四方概念的產(chǎn)生、神名的意義、神的職責三方面分析出四方神乃太陽神。
關(guān)鍵詞:《堯典》;四方神;太陽神
晉虞聳《穹天論》云:“日繞辰極,沒西而還東,不出入地中。天之有極,猶蓋之有斗也?!薄稌x書·天文志上》引《周髀》云:“天圓如張蓋,地方如綦局。天旁轉(zhuǎn)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zhuǎn)。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譬之于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疾而蟻遲,故不得不隨磨以左回焉。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見;日人下,故不見。天之居如倚蓋,故極在人北,是其證也。極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蓋也。日朝出陽中,暮入陰中,陰氣暗冥,故沒不見也?!边@就是古代盛行的蓋天說。天圍繞著中心軸像推磨一樣向左轉(zhuǎn)動,太陽和月亮向右轉(zhuǎn)動,同時又隨著天向左轉(zhuǎn)動。由于天蓋是傾斜的,南高北低,因此太陽運行到北方時人們就見不到太陽了。
其實,蓋天說的雛形在《周髀算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周髀算經(jīng)》卷下:“凡日月運行四極之道?!睗h趙君卿注:“運,周也。極,至也,謂外衡也。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還,故日四極也?!碧枙円沟倪\行就是“隨天而回,初在于東,次經(jīng)于南,次到于西,次及于北,而復還于東”。古人的這種觀念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外界客觀事物的理解,我們在理解古人遺留下來的文字時就不能離開他們的這種知識背景。
一、四方概念產(chǎn)生于太陽的運行
我國原始居民觀察天象,最真切的當時太陽的東升西落。古代祖先崇拜是和日神崇拜結(jié)合在一起的,因為太陽給了萬物以生命,神話中所有的神又都是由太陽神帝俊的后代。于是人們有對太陽的崇拜產(chǎn)生了對東方的祭祀,h辭里有大量的記載:
乙巳卜,王賓日。奈于東,三豕三羊。
辛未卜。又于出日。尞于東,五犬羊。
卜辭中也有對于太陽的西落的祭祀:尞于西,弗保。(金璋618)帝于西。(前5.13.4)另外卜辭中還有祭祀“出日”與“入日”的對舉(詳見第三部分)《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碭谷,浴于成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至于蒙谷,是謂定昏。”反映了人們對太陽東升西落的認識。
“南”緊接東西產(chǎn)生。因為古人仔細進一步觀察天象發(fā)現(xiàn)白天太陽的位置中午偏向南方,有卜辭為證:
尞于東、西、南,卯黃牛。尞于東、西,口伐,卯南黃牛。(乙5225)
古人認為太陽西落之后夜間行于地水之下由神龜馱著太陽從西方運行到東方,第二天早上從東方升起,于是與代表正午的南相對就出現(xiàn)了代表黑夜地水方向的北。四方的產(chǎn)生順序在《合集》第一期14295中有體現(xiàn):
貞,帝于東。方日析……貞,帝于西,方曰彝……貞,帝于北,方日宛……貞,帝于南,方日凱……
可見這種先東西后南北的概念的產(chǎn)生源于人們對太陽的運行的觀察,人們由于對太陽崇拜于是就為其立神并置于四方,這樣四方神就應該是居于四極掌管不同時段的太陽的太陽神。
二、四方神名的意義
關(guān)于《堯典》中“析”、“因”、“夷”、“陜”四個字的意義的看法大體分為兩類:一、把四方神名與農(nóng)作物的生、長、收、藏相聯(lián)系。以李學勤、楊樹達、于省吾為代表。二、從天文歷法上把四方名解釋為星宿名,以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常正光《殷代授時舉隅一四方風考實》為代表。于省吾《釋四方和四方(風)的兩個問題》云:“甲骨文和《山海經(jīng)》沒有四時的說法,《尚書,堯典》才把四方和四時相配合……商代的一年為春秋兩季制,甲骨文只以春和秋當作季名用,兩者有時對貞。西周前期仍然沿用商代的兩季制,到了西周后期,才由春秋分化出夏冬,成為四時?!奔坠俏牟豢赡芤运募竞退姆?風)相適應。所以所有依據(jù)四季來釋四方名的文字我們概不采用。而從歷法上解釋四方風名只有“析”字較有說服力。其余失之附會。析:胡厚宣先生、楊樹達先生都認為:折字從斤斷舯,析字從斤破木。甲文卅木不分,折、析二字形義并近,實可相通。《禮記·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编嵶ⅲ骸罢?,炤也,必為熠明之名,尊神也?!睘荩夺屛摹罚骸氨居肿髡??!倍∩健吨袊糯诮膛c神話考,四方之神與風神》認為太(泰)折顯然是‘大析傳寫之誤;大析者,東方日析。《說文·七上·日部》:“昭,明也?!笨梢娢鐾郏弁?,昭即明,指日。光。析是主管光明的日神。
因:《說文·六下·口部》:“因,就也,從口大?!薄稄V雅·釋詁三》:“因,就也?!薄墩f文·五下·京部》:“就,就高也。從京從尤,尤,異于凡也?!倍巫⒄J為“就高也”之“就”為“復舉字之未刪者”,則“就”當訓為“高也”。實則就所從之京即有高義,《說文-五下,京部》:“京,人所為絕高丘也。從高省,象高形?!蓖跄顚O《釋大》第一徑謂:“京、高聲之轉(zhuǎn)?!币蛑父撸栃杏谀戏?,正是一日正午之時,而此時太陽最高。
夷:《老子》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日夷”中的“視之不見”正可視作“夷”的確詁。即指西方太陽落下后的黑暗之意?!吨芤住っ饕摹罚骸板柙唬好魅说刂?,明夷。”此卦卦象為離下坤上,離即日,坤即地做孔疏云:“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比杖说刂校瑒t為黑暗,而有“明夷”之稱,明指太陽,夷當指黑暗。與析的意義正相反。
陜:《山海經(jīng)》中作宛,甲骨文中又殘缺不全所以楊樹達把它作宛,章太炎先生《新方言,釋言》云:“方言宛,蓄也”蓄、陜音近,疑音近而誤?!对姟り愶L·宛丘》:“宛丘之上”,《毛傳》:“四方高,中央下日宛丘?!薄夺屆め屒稹罚骸爸醒胂氯胀鹎?,有丘宛宛如偃器也?!笨芍馂榈拖轮x,南方神因的高之義相反。
因此,四方神名都與太陽有關(guān),表現(xiàn)了不同時段太陽的不同特點,表達人們對太陽的崇拜。
三、四方神的職責
《堯典》中有古人“寅賓出日”“寅餞納日”的傳統(tǒng)。卜辭:
戊戌卜,內(nèi),乎雀柬戌,于出日于入日。(乙2065)
丁巳卜,又出日;丁已卜,又入日。(乙407)
出入日,歲三牛。(粹17)
《殷契粹編》考釋“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蓋朝夕禮拜之?!秷虻洹芬e出日,寅餞納日分屬春秋。禮家有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說,均后起?!笨梢姵鋈?、人日之禮是一日之事,表達人們對于太陽能按時升降的祈求和感恩,《堯典》之所以分屬春秋還有可能是因為古人用春秋代指四季,如魯國的史書名為《春秋》?!秷虻洹钒堰@種祭日活動與四方神放在同一段中,并不是毫無原因的,四方神與祭日活動密切相關(guān),作者用祭祀出日和人日表達對太陽的崇拜,用春秋表達人們四時中無時無刻不對太陽保持崇敬之情。
《山海經(jīng)》中記載四方神的職責“處東(南)極以出入風”,“處西北隅以司日月長短”,“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長短”四方神除了掌管風外還司日月長短,而日長月消、日消月長的日月長短變化乃晝夜之長短變化,日月之交替乃晝夜之交替,也就是說四方神掌管的是一晝夜內(nèi)晝與夜的時長變化。
總之不管從四方概念的產(chǎn)生還是四方神名的意義、四方神的職責來看,四方神都應為太陽神,它源于原始初民對地球自轉(zhuǎn)引起的晝夜變化的觀察,表達了初民對太陽的崇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