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這是從一位商人那兒聽來的故事。他6歲那年冬天,得到了親戚送的一輛漂亮的小冰車。他得意地坐在冰車上飛馳,神氣得不得了。幾天之后,一個小伙伴拿來了一個木陀螺。他看得眼饞,主動將冰車與小伙伴交換。晚上回到家,他就后悔了,便央求父親拿著陀螺去把冰車換回來。沒想到,父親竟然說:“那鉤是白拉的?”而今,他已成為擁有數(shù)億家產(chǎn)的商界名流,還常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再犯用一輛冰車換回一只陀螺的錯誤;假若不慎換了,那也不要怨,因為世上的“鉤”是不能夠白拉的。
追溯成功者成功的源頭,往往會有一樁蠢事橫陳于歲月深處。那粒叫做“愚蠢”的種子落在心壤上,讓要強(qiáng)的心感到了羞恥和悔恨,而這羞恥和悔恨被光陰漚成了肥料,催生了智慧的根芽。
楊瀾曾講過這樣一段往事,第一次采訪基辛格博士的時候,她正在美國留學(xué),還沒有積累多少做訪談類節(jié)目的經(jīng)驗。她問基辛格博士:“周總理請你吃北京烤鴨,你吃了幾只啊?”問題剛一出口,在場的人全都笑起來。這件事給了楊瀾很深的刺激。后來,中美建交30周年的時候,楊瀾獲得再次采訪基辛格博士的機(jī)會。這次,楊瀾的采訪時間僅有27分鐘,但由于有了充分的準(zhǔn)備做支撐,她積極把握住了問題的走向,用“有效”的談話填充了每一分、每一秒,使采訪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如果給我們經(jīng)歷的一個個人生故事估價,我想,那讓我們扮演了愚蠢角色的故事的價值是不容低估的。一次錯誤的舉動,一個幼稚的問題,都可以成為磨礪生命的砥石。
摘自《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