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jù)VP結構對《北京人》中的“把”字句進行了分類考察,并予以語義層面和句式變換的分析。“把”字句中狀語多數(shù)出現(xiàn)在“把”字前,但也可以出現(xiàn)在“把”字后。同時,通過對語篇中“把”字句的句式義、使用環(huán)境以及與“將”字句的比較,還探討了“把”字句與處置范疇的關系。
關鍵詞:《北京人》 “把”字句 結構類型 狀語位置 處置范疇
現(xiàn)代漢語中的“把”字句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存在的爭議問題也很多。審視這種句式最好的方式是挖掘分析真實的語料?!侗本┤恕肥侵麆∽骷也茇?940年秋冬所作的劇作。這部話劇對日常生活給予了關注,使用的語言有著較為濃厚的口語特色,是研究現(xiàn)代漢語口語較為合適的語料來源。
一、“把”字句的構成類型
《北京人》中出現(xiàn)的144例“把”字句都可以進入“把+NP+VP”格式,但其VP的內(nèi)部結構不同。無論是句式語義還是主語和“把”賓語語義角色的分析都要以VP為支點進行。本文根據(jù)VP對“把”字句劃分了次類,并分析句內(nèi)成分的深層語義關系及相關句式的轉換。
(一)VP是光桿動詞
(1)把東西放下,放下!
這類“把”字句的動詞是光桿的,且基本上是雙音節(jié)的動補式。這些句子可以改寫成“V+O”。這類句子用“把”字句強調(diào)了對賓語的處置性,簡短明了,在口語中較常使用。
(二)VP是動詞重疊式
(2)我就把從前帶到曾家的首飾翻了翻,……
動詞部分是動詞加“了”的重疊式,表示動作的短暫性和嘗試性,“了”可以省略。
(三)VP是狀中結構
(3)匆忙地把手一伸
“一”在這作狀語指向后邊的V?!鞍选钡馁e語也是V的受事,這類句子也可以改寫成“V+O”的格式。
(四)VP是動補結構
(4)把衣服換了,……
(5)……,送個名片就把他們押起來。
(6)憐惜地把手放在她微微在抽動著的肩上。
補語是動態(tài)助詞、趨向動詞的“把”字句可以改寫成“V+O”或“V+補語+O”的格式。前者是對賓語施加一個單純的動作或影響,后者則標明動作方向、結果或動作使受事產(chǎn)生的狀態(tài)。
介賓短語表示處所,這類“把”字句中基本都有將要位移的物體(“把”字的賓語)、外力(V)、物體所移至的終點或方向(V的補語)。這類“把”字句共37例,有32例是物理空間層面的位移,占86.49%,表示心里空間層面的位移和社會空間層面的位移各有兩例,人體空間層面的位移只有1例。這些句子都不能轉換成“V+補語+O”和“V+O+補語”的格式。
(五)VP是動賓結構
(7)你就把你所有的錢都給他了?
“給”只接在使用上有限制的東西。如“光給錢、給物是解決不了貧窮的根本問題的”,“給錢”是句子的主語。而“給”后加對象的用法則較為常見。所以當兩受事共存于一個句子時,便可用“把”將所給的東西提前或者把所給的東西置于對象之后。
上面的VP類型,其內(nèi)部的主要成分都是不能省略成分的。以下類別的VP內(nèi)部則可以省略,這些“把”字句從屬于上面的類型。
(8)瑞貞也把重孫子給您生下來,……
這類“把”字句中的“給”是介詞,引進VP的受益者或受害者?!鞍选钡馁e語則是VP的受事。這類格式都可以將賓語后移進行改寫。
(9)不知怎么,姑爹又把自己給說出來了,……
這類“把”字句中,“給”是助詞,用于主動句,具有口語風格?!敖o”的存在使句子的處置義更為強烈。
(10)愫方把皓扶在一個地方倚著,……
根據(jù)事件語義學的觀點,“把”字句表述一個事件(event),它之后還可以連接其它事件,兩事件之間有成分共享,后面事件的施事、受事、位置都可共享“把”字句的成分。如例(10)。
二、“把”字句中狀語的位置
一般認為,“把”的賓語跟相關的動詞應該盡量靠近,特別是否定副詞和助動詞作狀語時,不宜放在“把”字后,而應置于“把”字之前。在我們的統(tǒng)計中,狀語直接出現(xiàn)在“把”字之前的有62例,出現(xiàn)在“把”字賓語和動詞之間的有17例,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多。對于否定副詞和助動詞作狀語的情況,有7例在“把”字之前,只有1例在“把”字賓語和動詞之間(如“真是太把人不放在眼里了!”)。所以“把”字句中的狀語(尤其是否定副詞和助動詞作狀語時)還是以在“把”字之前為常見,但也可以出現(xiàn)在“把”字之后。
(11)瑞貞把藤箱輕輕放在另外一張小桌上,……
(12)輕輕把小柱兒的手按下。
(13)把皓又扶到沙發(fā)那邊,忙對瑞貞。
(14)文清又把一個宜興泥的水罐放在爐上,……
一般狀語與離它最近的成分發(fā)生關系,所以有時狀語(如指范圍的狀語)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就不同,但也有很多(特別是指向動詞的狀語)出現(xiàn)的位置就較為靈活,在“把”字前后均可,不會造成句義的不同。
三、“把”字句與處置范疇
王力(1980)將“把”字句定義為“處置式”,也提到在近代處置式的意義已經(jīng)超出了處置的范圍。如“他把老伴死了?!边@句話表示的是一種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而非處置義。但現(xiàn)代漢語中“把”字句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處置,《北京人》中144例“把”字句基本都是處置式?!白プ∫环N結構的主要作用來給他一個名稱是合理的”①,所以可以用處置式命名“把”字句。
篇章語用學認為,一定的場景對語言變體的選擇有制約作用,篇章是一個置于眾多場景參數(shù)之下的開放體系。人們之所以很自然地就使用了“把”字句在于“把”字句具有較鮮明的處置性和強調(diào)的表義作用。當交際中想要強調(diào)受事或動作的結果、狀態(tài)時,往往就會說出或?qū)懗觥鞍选弊志洹?/p>
“將”字句和“把”字句同屬處置式,但《北京人》中沒有一例“將”字句,這是處置式發(fā)展到今天的一大特點。處置式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當時“將”字句使用得更多些。在語言的演化中,“將”字句和“把”字句之間發(fā)生了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
在成書于明朝末年的《拍案驚奇》中,“將字句”和“把”字句的數(shù)量之比是1:1.922,明末清初的《醒世姻緣傳》中二者的比例變成了1:3.274,《紅樓夢》中是1:1.51,而到了19世紀的《兒女英雄傳》二者的比例是1:57.28。②
由此可以看到一個大的趨勢,即“將”字句在與“把”字句的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來?!都t樓夢》中的“將”字句和“把”字句的比例與前邊兩書相比有所提高,因為根據(jù)徐陽春(2003)統(tǒng)計,前80回中,“把”字句共614例,“將”字句603例,而后40回中,“把”字句407例,“將”283例,二者之比為1:0.695??梢?在高鶚后續(xù)的40回中,“將”字句呈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北京人》中無一例“將”字句,這正反映在了現(xiàn)代漢語口語對于處置式的表達,“把”字句已全面取代“將”字句,后者只出現(xiàn)在書面語里了。
注 釋:
①見王力《漢語史稿》第409頁腳注②。
②以上數(shù)據(jù)引自幾位學者對“把”字句進行專書研究的論文,詳細篇目見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曹禺.北京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2]彭小玲.《拍案驚奇》“把”字句研究[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第20卷增刊).
[3]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徐陽春.復雜與特殊“把”字句語義結構及語用功能——《金瓶梅》《紅樓夢》《兒女英雄傳》“把”字句例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3,(3).
[5]張寶勝.《醒世姻緣傳》中的“把”字句[J].中州學刊,1999,(4).
[6]鄭杰.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研究綜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5).
(翟保軍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