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草”餐風(fēng)飲露
像一頂假發(fā),像一團胡須,高懸在半空中,不見水土滋養(yǎng),甚至連根在哪兒也看不到。這就是神奇植物松蘿鳳梨。它靠葉子上的鱗片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與養(yǎng)分,故又名“空氣草”。其根部已退化為木質(zhì)纖維,完全暴露在外都不會影響其生長。
猴面包樹“心寬體胖”
雨季時郁郁蔥蔥,旱季一來則樹葉凋零、陷入枯死狀態(tài);樹根可粗達半米,延伸40多米遠,既吸收地下水,又吸取空氣中的濕氣——這些,便是猴面包樹在漫長的旱季既可以自保,又能潤澤他人的秘訣。在常年無雨的蘇丹南部,三萬多棵猴面包樹便是當(dāng)?shù)氐幕钏畮?,人們世世代代都靠其維生。
猴面包樹的樹皮、樹葉、樹根、樹干、種子都可利用,可謂渾身是寶。此外,肚里能撐船的猴面包樹不僅可用作天然儲水庫,還可以當(dāng)房子用。文學(xué)名著《小王子》中,就曾以“城堡”來比擬這種樹。
卷柏“九死還魂”
含水量低于5%仍不死,制成標(biāo)本幾年后接觸到水,依然生龍活虎,還有哪種植物比卷柏更配得上“九死還魂草”的大名?這種植物里的“不死鳥”旱季時枯萎焦干,一旦有水滋養(yǎng),便輕松“還魂”。它們生長在向陽的山坡及巖石縫里,由于無水可蓄,便不得不靠“死去活來”延續(xù)生命。
南美的“九死還魂草”更加神奇,不僅可以“死而復(fù)生”,還會“背井離鄉(xiāng)”。干旱時節(jié),它們便從地里掙脫出來,變成一個圓球,隨風(fēng)遷徙,遇上水源則又變回原形,扎下根來。
沙漠大黃“自斟自酌”
作為世界上唯一懂得自我澆灌的植物,沙漠大黃吸引你的,首先是它大得與其他沙漠植物形成鮮明對比的葉子。這種葉子構(gòu)造奇特,外表光滑如蠟,可以施展“吸水大法”,并通過復(fù)雜的“內(nèi)部通道”將水導(dǎo)入根部,滲透至地下10cm處,實現(xiàn)自我澆灌。
雖不幸生于沙漠,沙漠大黃所能聚積的水量卻是其他沙漠植物的16倍,足以與生長在地中海氣候中的植物相比??磥?,在沙漠中悠閑“獨酌”的沙漠大黃,真可算得上是貧民區(qū)里的富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