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
生物科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是當代科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如何把教授生物學知識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每一位生物教師備課中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反復鉆研教材,進行初步的探索,以“遺傳和變異”為例,談談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做法。
深入理解教材,找出德育的知識點
生物學科本身具有的德育功能,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根據。在備課中,筆者認真進行教材中思想因素的挖掘,找出進行德育教育的知識點。
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知識點
1)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遺傳使物種保持相對穩(wěn)定,變異使物種得以進化和發(fā)展。物質是可變的,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這說明物質運動與靜止相互關系的辯證觀點。
2)生物在個體發(fā)育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差異,與其有關的因素有2個:一是受精卵內蘊含的遺傳物質基礎,二是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作用,從而使學生認識生物體性狀表現(xiàn)與其內因、外因的關系。此外,可遺傳變異有3種來源,這里滲透著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的觀點。而關于人工誘變和染色體變異的因果關系,又進一步滲透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觀點。
3)重點內容是遺傳學的兩大基本定律——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說明事物內部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正確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規(guī)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4)現(xiàn)代的遺傳學知識,改變生物的遺傳物質,創(chuàng)造新品種的實例,說明物種是可變的,不是神創(chuàng)造的,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主義觀點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愛國主義教育的知識點
1)筆者簡要介紹我國科學家陳炬如何把人的抗干擾素基因植入煙草的細胞中并嫁接到其DNA分子上,使煙草獲得抗病毒的能力。這種轉基因的實例,是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的良好素材。
2)在遺傳育種這個知識點中,教材中介紹了我國科學工作者利用返回式衛(wèi)星和高空氣球搭載作物種子,使種子在空間條件下發(fā)生變異,從而進行作物遺傳性狀的改良,培育出“太空椒”、“航育1號”水稻等高產、優(yōu)質、抗病性強的作物新品系。除此之外,筆者還列舉了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利用普通小麥(2N1N2N3N4=42)和長穗偃麥草(2N4=70)培育的中間偃麥草(八倍體)等為材料,經過多年研究培育成八倍體小偃麥,小偃麥4、5、6等系列小麥良種;簡單介紹袁隆平創(chuàng)造高產雜交水稻獲世界金獎的事跡。這就是所謂的“一個基因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一個物種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生物工程在人類面臨的種種挑戰(zhàn)中誕生,它也即將成為本世紀的主導產業(yè),對有目的地改良生物性狀,征服癌癥和治療遺傳病等均帶來希望。而在這方面我國才剛剛起步,這些尖端科學需要幾代人,包括學生這一代人的拼搏。這部分知識,就成為啟迪學生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的一個方面。
國情教育的知識點在講述性別決定時,可以使學生明確性別決定規(guī)律,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此外,從對某些遺傳病的研究實例,使學生從遺傳理論上充分認識我國的《婚姻法》中對提高人口素質具有深遠意義的內容,這就做到了寓國情教育于生物教學之中。
在生物教學之中進行健康人格的教育
例如,在學完基因表達時,學生都明白了為什么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相都不一樣。筆者就給學生講了一個“看手相”的故事。羅杰?羅爾斯小時候是在紐約的貧民窟中長大的黑人小孩,上小學的時候,他有很多惡習,他的老師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可是沒有一種是奏效的。后來,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們上課時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以此來鼓勵學生。老師對羅爾斯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很吃驚,因為從小長這么大還沒有人這樣表揚過他。他記住了這句話,并且相信了它。從那天起,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在他51歲那年,他終于成為第一位黑人州長。顯然,人的手相是沒有高貴貧賤之分的,但看手相喚起羅爾斯的自信。故事使學生明白,在人生的征途上無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都不能喪失信心,這就是寓人格教育于生物學教育中。
道德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類生活中無比重要。陶行知先生在樹立真道德的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曾留下寶貴的教益?!暗赖率亲鋈说母尽?,這正是素質教育必須以德育為核心的根本原因。
生物學教師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應對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原則方法等有全面的認識和正確的理解,并在教學過程中予以落實,切實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