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桂周
馬嵬坡,陜西興平西北一個并不起眼的小地方,卻因一段歷史因緣而名垂千秋,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個備受關(guān)注的亮點。唐玄宗天寶15年(公元756年)6月,安祿山叛軍攻破潼關(guān),危及長安,玄宗倉皇出逃。走到馬嵬坡,護衛(wèi)士兵因怨憤而嘩變,要求處死楊貴妃,玄宗無奈命她自盡。李楊纏綿的愛情最終以長恨收場。由于當事雙方一為天下君王,一為絕世佳人,社會影響就特別大,因而成為歷代詩家關(guān)注的熱點,形諸吟詠者甚多,現(xiàn)選錄幾首,相為映照,堪可玩味。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長恨歌》斷章
“一篇《長恨》有風(fēng)情”,白居易《長恨歌》應(yīng)該是有關(guān)馬嵬的最有名的詩歌。玄宗由愛之深到恨之切,彌漫期間的是悠悠情思和綿綿長恨,以至由現(xiàn)實到夢境,由夢境而仙界,苦苦追求,哀婉動人,讓人同情,甚至贊嘆。白居易似乎更多是在歌頌李楊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fù)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李商隱《馬嵬》其二
李商隱更多的是堅決否定,當頭棒喝,主要從對比的角度寫李楊愛情的悲劇。這里的樂與苦、安與危的對比,暗示二者的因果關(guān)系,啟示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入動蕩,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鄭畋《馬嵬坡》
詩人通過對比來贊揚玄宗縊死楊妃舍棄個人私愛而換來了國家的新氣象,以南朝陳后主偕寵妃張麗華、孔貴嬪躲在景陽宮的井中,終為隋兵所虜?shù)氖?映襯唐玄宗馬嵬坡賜死楊妃的舉動實在是圣明??墒菂s拿他與因色亡國的陳后主相比,就有些明褒暗貶的意思,頗得詩人含蓄之旨??梢?這里表面是說玄宗圣明,實際上是對玄宗的極深嘲諷。
蜀道如天夜雨淫,亂鈴聲里倍沾襟。當時更有軍中死,自是君王不動心。
——李覯《讀〈長恨辭〉》
詩歌前后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唐玄宗對寵妃楊玉環(huán)的死是思念不已,涕淚“倍沾襟”,而對為抵御叛軍浴血奮戰(zhàn)而喪身沙場的萬千將士卻毫不“動心”,唐玄宗是“圣明天子”么?只不過是一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昏君而已。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里夫妻哭,淚比長生殿上多。
——袁枚《馬嵬》其四
袁枚運用逆向思維,翻出新意。詩人把眼光從天上轉(zhuǎn)向人間,從宮廷轉(zhuǎn)向民間,認為民間有更多的牛郎織女,民間有更多的夫妻生離死別的悲劇,更值得同情,足以引人深思。
一樣的玄宗,一樣的楊妃,一樣的馬嵬,一樣的纏綿悱惻,可是由于詩人不同的胸襟情懷、不同的經(jīng)歷體驗、不同的愛憎立場,詩歌從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和旨趣。
[作者單位:安徽舒城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