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華 孫曉娟 喬 欣
稻茬田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術(shù)是指在水稻收獲后,田塊不經(jīng)翻耕,即施藥除草,油菜播后覆草,或育苗后挖窩移栽,行間覆草。
1.選用“雙低”高產(chǎn)抗病油菜品種
選用高產(chǎn)、抗病油菜品種,如“甘雜1號”、“寧雜1號”、“希望98”、“亞華油1號”、“油研9號”、“德油8號”和“南油9號”等“雙低”油菜品種。
2.齊泥收割,開廂除濕
在水稻收獲前7~10天排水,齊泥割稻,淺留稻茬。水稻收獲后及時開好“三溝”(即邊溝、廂溝、腰溝),一般廂寬3~4米,溝寬20厘米、深20~25厘米,做到溝溝相通,明水能排,暗漬自落。注意收獲后稻草要堆放在田邊,以備后用。
3.化學(xué)除草
播前化學(xué)除草是免耕栽培的關(guān)鍵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油菜播種前3天內(nèi),可667平方米(1畝)用20%百草枯150~200毫升兌水40~50公斤,噴施田面,殺除各類雜草,油菜出芽或移栽后嚴(yán)禁使用百草枯除草。對于特別干旱的田塊,可在施藥前7~10天灌1次跑馬水,速灌速排,誘發(fā)雜草,以提高除草效果。而對于個別播栽前化學(xué)除草效果差的田塊,可在油菜出苗或移栽緩苗后,在雜草2~3葉期667平方米用對油菜安全的選擇性除草劑6.9%惡唑禾草靈或12.5%吡氟氯禾靈50毫升噴霧防治。
4.平衡施肥
稻茬田免耕油菜施肥應(yīng)注意防止燒苗,提倡使用油菜專用肥或復(fù)混肥,直接集中條施于移栽行,然后將肥料扦挖于土壤中。按照重施底肥和控氮、增磷、補鉀、配施硼肥的原則,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磷、鉀、硼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氮肥按底肥∶苗肥∶臘肥為5∶2∶3的比例分次施用。
5.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免耕移栽油菜在9月初播種育苗,10月上中旬搶墑移栽,行距75~80厘米、株距22~28厘米,穴栽雙株,保證667平方米栽6000~8000株。直播田在9月25日前播種,播量為667平方米3~5公斤,均勻條播于田面,667平方米留苗8000~9000株。直播前墑情差時,可提前5~7天灌跑馬水,進行造墑,確保全苗。
6.及時覆草,蓋實蓋勻
免耕直播油菜播種后,用稻草薄層覆蓋,移栽油菜在栽后即可順行覆蓋稻草,覆蓋時盡量做到蓋薄、蓋勻、蓋實。稻草鍘碎后覆蓋效果更好,一般以1公頃稻田的稻草覆蓋1.5~2公頃油菜田為宜。如遇天旱,稻草過干,可結(jié)合追施苗肥在稻草上潑施淡糞水或清水,促使稻草腐解。
7.綜合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同常規(guī)栽培,冬前主要防治菜青蟲、蚜蟲和霜霉病,防蟲可選用菊酯類農(nóng)藥,防病可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開春后主要防治菌核病,可在花期用菌核凈或多菌靈進行化學(xué)防治,或在盛花末期推廣油菜摘“三葉”技術(shù)。
8.適時收獲,豐產(chǎn)豐收
5月中旬在油菜角果轉(zhuǎn)為枇杷黃色時(即黃熟期)進行收獲,防止過早收獲造成籽粒不充實,或過晚收獲角果遇外力自然開裂落粒減產(chǎn)。同時,積極推廣油菜“堆脫”技術(shù),防止遇陰雨霉?fàn)€發(fā)芽。(陜西省漢陰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王廣炳 張本三 張利華 孫曉娟 喬欣 郵編:7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