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月2日宣布,李建遠科研團隊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國際公認技術鑒定指標的人類囊胚。
如果這一成果最終被確認,則是中國國內(nèi)該領域的一項突破。盡管其技術路線是沿用克隆羊多利的傳統(tǒng)克隆方法。這種傳統(tǒng)的克隆方法是,去除卵子的細胞核,將供體細胞的細胞核植入卵子中,讓重組后的卵子發(fā)育成囊胚。
再進一步發(fā)育,囊胚就可以成為胚胎,并可提取其中的細胞發(fā)育成各種器官和組織。由于是通過供者細胞的DNA生成的胚胎,以后發(fā)育成的各種器官和組織就與供者具有同一性或同源性,不會產(chǎn)生排異反應,因而為器官移植和治療各種疑難疾病提供了可行的選擇,從而造福人類。
現(xiàn)在甚至將來,全面禁止克隆和區(qū)分生殖性克隆(克隆人)與治療性克隆的爭論都會存在。在中國,治療性克隆是被允許的,這也意味著用以治療疾病的克隆人胚胎在中國是合法的。
中國在治療性克隆上取得進展,應當說是一件有意義事情。但是,治療性克隆需要遵循嚴格的法規(guī)。2003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部、衛(wèi)生部就已下發(fā)了《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因此,治療性克隆應當在這個原則嚴格指導下進行。例如,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單性復制技術或遺傳修飾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yǎng)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不得將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tǒng);不得將人的生殖細胞與其他物種的生殖細胞結合。
而另一方面,盡管人胚胎克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離臨床應用還相當遙遠。所以應當理性而清醒地看待人胚胎克隆。同時,由于治療性克隆人胚胎不可避免地會引起社會倫理方面的爭論,人們擔心科學研究會從治療性克隆輕而易舉地就轉(zhuǎn)化為生殖性克隆,所以克隆人胚胎只是干細胞研究和治病救人的一種選項。
不涉及倫理之爭的其他干細胞研究已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果。例如,《科學》雜志評出的2008年度十大科學進展的首位就是細胞重新編程,科學家用人工手段以回撥細胞發(fā)育時鐘的方法,可以將人和動物的成體細胞重新編程,轉(zhuǎn)化為干細胞。這些干細胞也可以分化和生長成各種器官和組織,對病患者進行治療。從多樣性和避開倫理論爭的意義來看,這種選擇也許更為現(xiàn)實。所以,中國克隆人胚胎成功只是干細胞研究中的一種選項而已,前景雖美好,道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