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梅林是奧地利著名的作家,他曾經(jīng)寫過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題目是《癩蛤蟆的詛咒》。這則寓言故事主要講了一只蜈蚣在藍寶塔前的廣場上跳了一個優(yōu)雅的舞蹈。蜈蚣優(yōu)美的舞姿博得了動物們的陣陣喝彩。非常嫉妒蜈蚣的敵人——癩蛤蟆在一個角落里專心致志地看了蜈蚣的跳舞,便上前致意,并說,她有一點搞不清楚:“你怎么知道先動哪一條腿呢?哪一條腿又是第二個、第七個或第一百個動呢?你在動第十六條腿的時候,第四十八條腿又在干什么呢?是站著不動,還是伸出去,還是彎起來?”蜈蚣迷惑了一會兒,然后驚恐地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癱瘓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沒能動一下肢體。
這則寓言故事聽起來雖然有些夸張,卻立刻喚起了我對小學體育教學中類似現(xiàn)象的思考。審視小學生體育運動的行為,他們開始學習時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動作或者手勢,但如果有人要求他們有意識地按照某種規(guī)則去做,那么他們就會在突然間感到手足無措。但很多體育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總是以專業(yè)化、成人化的眼光來審視學生的動作技能,不切實際地灌輸給學生過多的運動技巧,并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規(guī)則去完成一項運動。這樣的后果是,學生雖然在體育學習成績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這種學業(yè)進步逐漸使學生違背原有的運動天性,消退了運動樂趣。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改變教師不恰當?shù)慕逃^念和教學行為?如何解決小學生體育學習信心和興趣的缺失問題?筆者認為可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理念要盯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不同需求
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體育與健康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jù)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兒童與生俱來就熱愛體育,對他們的教育和引導,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著傳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喚醒和鼓舞,并通過一定的條件激發(fā)他們大膽的運動熱情。這些“一定的條件”,可以通過教師的親和、幽默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與教師互動交往中體驗到平等、自由、信任,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tài)參與到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來。
例如:筆者根據(jù)一年級的學生好動、好玩、好與老師游戲、好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的特點,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約定:教師手持漁網(wǎng)(手持一根竹竿,另一端綁一個網(wǎng)袋,網(wǎng)口用鐵絲撐開成圓形即可)扮演漁夫,小朋友則演小魚兒,規(guī)定在排球場范圍內(nèi)奔跑,出線外、摔倒和被網(wǎng)到者即為失敗,結束后統(tǒng)計失敗次數(shù)。孩子們踴躍參與,大多能遵守規(guī)則,時而相互提醒,時而偷偷地跑到老師身后拍打“漁夫”的屁股,那些最難以自制的孩子更是“赴湯蹈火”,勇往直前,還真是機靈得很呢。隨后,我就因勢利導改變規(guī)則,約定被網(wǎng)住的小朋友,必須蹲在原地,等著其他同學來救,結果出現(xiàn)了一幕幕“英雄救美(學生)”的場景,就連平時最不合群的學生也都能沖鋒陷陣地關心、提醒、救助他人,而當他被捉住時,其他人也都能積極來救,那場面著實令人興奮,令人感動!在這緊張而又刺激的游戲中,充分感受到了體育活動的樂趣和自身的價值,也成就了一個生氣勃勃、和諧而有智慧的體育與健康課堂。
另外,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自發(fā)的、直接的沖動和新奇、有趣的活動來取代機械的練習。例如田徑教材比較單調,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厭煩,并易導致疲勞,產(chǎn)生對抗情緒。因此,備課時要做足功夫,使教學設計別具一格,有新鮮感,能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感到乏味。在發(fā)展耐力練習時,可以經(jīng)常改變路線,讓學生在事先繪制好的不同圖形上跑,在跑的過程中改變節(jié)奏、方向、姿勢(前踢腿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側身跑)等。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
二、教學指導要對準不同個體的學習目標以促進發(fā)展
成功學研究表明:將人們的長期目標化整為零,變?yōu)橹衅诤投唐谀繕?,可以很好地維持高昂的動機和自信心。因為,每實現(xiàn)一個小的子目標都可以使人相對較快 、較明顯地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績進步的因果關系,并產(chǎn)生不斷克服困難以達到下一個子目標的欲望和動機。顯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分析各個層次學生的體育運動基礎,對準不同個體而制定的課堂學習目標可以有效促進個體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以筆者對三個水平階段的學生教學“網(wǎng)球”課的不同學習目標分析為例。(表1)
從表1可以發(fā)現(xiàn),三個水平階段的學習目標是層層遞進關系,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有水平二的學生還未能達到水平一的要求;又有水平二的卻已達到水平三的要求了,我們對這些學生不能按部就班地指導,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首先應該對學生摸底,根據(jù)他們原有的基礎,進行分組,分別分為:1)技能組;2)技術組;3)基礎組。然后在網(wǎng)球教學課上,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分流,同一基礎和水平的同學站在一起為同一個練習小組。不同的小組不同的練習內(nèi)容,練習的強度、密度也各不相同。讓沒有基礎的同學由老師帶領進行揮拍練習,有點基礎的進行一拋一打的練習,基礎稍好一點的同學進行打組數(shù)的練習。這樣一來就維護了練習的連續(xù)性,保證了每一個同學的運動負荷,提高了對網(wǎng)球運動的興趣,解決了“吃不飽”和“吃不消”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要瞄準膽怯和恐懼心理進行有效的訓練
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膽怯與恐懼主要是指學生由于缺乏運動能力或缺乏自信心而產(chǎn)生的對動作的害怕情緒。造成學生產(chǎn)生膽怯、恐懼心理緣于學生的運動能力較差,更是緣于意志品質薄弱,缺乏自信。在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精神不振,情緒消極,注意力分散或狹窄,肌肉感受性差,用力準確性降低,還容易發(fā)生傷害事故。我們要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更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心病還須心“藥”治。
例如,2007年10月,我所帶訓的運動員張同學在東陽市第十九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小學男子組跳高比賽中,第三次面對1.26米的橫桿時,搖頭嘆息地對我說:“馬老師,我跳不過去了?!蔽移届o地問:“你是怎么想的?”他如實回答說:“站在起跳線上,我的心就跳得很厲害,再看到那根高懸的橫桿,我更害怕了?!蔽覍⑺o緊抱住,然后在他耳邊說:“你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閉上眼睛,先把你的心從標桿上‘跳’過去,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緊握拳頭,用力縱跳了幾下,看得出如夢初醒,精神振奮,結果他順利地飛身而過,最終在比賽中跳過了1.40米,獲得第一名。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練習活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體育教師要注意觀察和了解,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的心理在體育學習中處于穩(wěn)定而積極的狀態(tài)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挫折忍受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保證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教學評價要認準多元化促進學生學會體育學習
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隱性發(fā)展的過程,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就能自然而然地、自發(fā)地形成,而是要經(jīng)過適當?shù)慕逃湾憻挷拍苁蛊涮嵘R酝膶W習評價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以欠公平的終結性評價,且與遺傳因素相關較大的體能評價。學生由認識、感悟、體驗到模仿、創(chuàng)新,必須要有系統(tǒng)的、科學的教學和激勵、發(fā)展的評價方式提供支持。作為體育教師,要審時度勢地以多元思想為主導,采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評價,既有體育學習積極性、學習技能的能力和進步程度方面,又有同學間合作意識和能力方面,還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表現(xiàn)力等方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探究新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得到教師及時、準確的評價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以肯定為主,不要吝惜對任何一個學生的贊揚和肯定,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要多使用表揚這件法寶。萬不得已必須批評時,貶損程度應力求慢慢降低,但表揚學生也不必一下“喂飽”,循序漸進、逐漸加碼,“營養(yǎng)”才吸收得最充分。還要善于把握評價的時機。例如,單元學習的開始,學生的技能還未成熟,教師要多指導,不要在學生尚在泛化期的技能學習過程中過多地評價。評價的側重點應在學習的積極性、行為以及在原有基礎上提高的幅度和高度上進行,應以激勵和表揚的成功語言來肯定學生鍛煉學習的優(yōu)點,從而更好地鼓勵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