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了由親水性離子液體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和(NH)SO形成的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蘆丁的新方法。分別研究了鹽的濃度、離子液體濃度、蘆丁加入量和溶液pH值對蘆丁萃取率的影響。結果表明,(NH)SO加入量在1.5g,離子液體加入量在1.5~2.0mL,蘆丁加入量在1.0~1.5mL,溶液酸度在pH4~6范圍,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對蘆丁有較高的萃取率(E%>90%)。
關鍵詞:離子液體;雙水相;蘆??;萃取分離
中圖分類號:R2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5—0044—02
室溫離子液體是指在室溫或室溫附近成液態(tài)的熔融鹽,具有極低蒸汽壓、可調控酸性和極性及特殊選擇溶解能力等特點。因此,它是繼超臨界CO后的又一種極具吸引力的綠色溶劑,被稱為環(huán)境友好、可設計性溶劑,廣泛地應用到有機合成、電化學和分析分離中。水溶性離子液體的水溶液加鹽后分成上下兩相,一相富含離子液,另一相為鹽水相的雙水相。劉慶芬等利用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對青霉素進行萃取分離研究;鄧凡政等利用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對于牛血清白蛋白(BSA)萃取分離研究。而利用該體系對蘆丁的萃取分離還未見報道,本文用[BMIm]BF/(NH)SO形成的雙,水相對蘆丁進行萃取分離研究,結果表明,該體系對蘆丁有較高的萃取率。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試劑 pHS—3TC型精密酸度計(上海天達儀器有限公司)、752紫外光柵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UV—2100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離子液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按文獻所報道的方法實驗室合成,真空干燥過夜;蘆丁溶液:0.248mg/mL;Britton-Robinson緩沖溶液:pH2.0~10.0;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1.2實驗方法 在10mL刻度比色管中加1mL蘆丁,1.5mL離子液體,1.5g(NH)SO,再用去離子水稀釋至5.00mL(在考查酸度的影響時用不同pH的B-R緩沖溶液和去離子水稀釋);成相后取離子液體相(上相)用去離子水稀釋至5.00mL,選取入=353nm測吸光度。通過標準工作曲線求算蘆丁萃取率(E%)。
2、結果與討論
2.1 鹽用量對萃取率的影響 按照實驗方法,保持離子液體1.5mL和蘆丁1.0mL用量不變,改變(NH)SO的用量,結果如圖1,當(NH)SO低于0.5g時不成相,在0.7~2.3之間,隨著鹽用量的增加萃取率先增大后減少,可能是濃度過大,產生鹽效應的原因;在1.5g時萃取率最大為91.3%,當(NH)SO超過2.3g時有鹽不能全溶完,所以在實驗中選
2.2離子液體用量對萃取率的影響 固定蘆丁加入量為1mL,(NH)SO為1.5g,改變離子液體的用量,結果如圖2,當離子液體低于0.5mL時不成相,在0.6~2.5mL之間,開始增加較快,當加到1.5mL之后變化就變得平穩(wěn),當離子液體超過2.5mL時有極少的鹽析出,萃取率也略有下降,綜合考慮,筆者選取加1.5mL離子液體較理想。
2.3蘆丁加入量對萃取率的影響 選取1.5mL離子液體,1.5g(NH)SO改變蘆丁的加入量,結果如圖3,在蘆丁用量少于1.0mL時增加非???,但大于1.0mL之后就變化不大,在1.5mL時萃取率達到最大為92.9%,2.0mL之后還略有下降,這可能是到后來離子液體溶解達到飽和,增加在鹽那相的溶解的量從而導致萃取率反而略為下降。
2.4 pH對萃取率的影響 固定加1.5mL蘆丁,1.5mL離子液體,1.5g(NH)SO不變,再用不同pH的B—R緩沖溶液控制不同pH值,對蘆丁萃取率的影響如圖4,pH值在2.0~4.0之間對蘆丁的萃取率影響較大,但在4.0~8.0之間變化平穩(wěn),在6.0時萃取率達92.9%最大,由此可以看出[BMIm]BF/(NH)SO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蘆丁的酸度范圍較寬,考慮到[BMIm]BF/(NH)SO體系正常的pH值就在4.0~6.0之間,因此,在用該雙水相萃取分離蘆丁的水溶液時最佳pH值應為4.0~6.0。
3、結論
離子液體雙水相可以用來萃取蘆丁,且萃取效果很好。本實驗萃取蘆丁的最佳條件為:(NH)SO的用量為1.5g,離子液體為1.5~2.0mL,蘆丁加入量為1.0~1.5mL,酸度在4.0~6.0之間。
離子液體雙水相體系萃取分離蘆丁酸度范圍寬,分相迅速,界面清晰,萃取過程不發(fā)生乳化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