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飛魚: 奧運效益不求立竿見影,但求細水長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01c66a0100ai42.html
1908年,《天津青年》雜志曾向國人提出三個追問: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1932年的田徑選手劉長春走進洛杉磯運動場;1936年中國第一次組團參加柏林奧運會,讓前兩個追問有了答案;但最后一個追問,卻讓中國人用了整整100年來回答……
現(xiàn)在,這個百年答案就在眼前,是激動、神圣還是責任?似乎北京奧運會注定是情感最豐富的一屆奧運會。以往對奧運會的渴望、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尊崇已不是中國此時的主旋律,而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團團圓圓、快快樂樂這些中國人民對美好事物期盼與向往的詞匯已然成為一種東道主責任的融匯。
“奧運舉辦之日,就是我中華騰飛之時!”一個世紀前,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曾這樣預(yù)言。從奧運會的申辦、籌辦到舉辦,我們用了7年時間見證了預(yù)言的實現(xiàn),記錄了一個古老民族融入浩蕩世界潮流的堅實足跡。
奧運會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加速器,我們不指望奧運會能夠為中國社會、百姓生活改變什么,也許對某一方面的改善與帶動就是最大的進步與幸福。奧運會能改變城市交通擁擠的問題嗎?不能,但是它足以為我們指明了改善與提高的方向;奧運會能從根本上凈化北京空氣嗎?不能,但是245天空氣質(zhì)量二級或好于二級天數(shù)的紀錄似乎讓我們覺得藍天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奧運會能徹底杜絕白色垃圾的污染嗎?不能,但是它能讓人們意識到?jīng)]有塑料袋我們的生活一樣美好;奧運會能提高人民的整體素質(zhì)水平嗎?不能,但它能讓人們隱約感覺到文明社會以及未來發(fā)達中國的某種氣息……我們周圍每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都在因為奧運會而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我們的情感都在因為奧運會而改變,這也許就是北京2008的意義。
我們不求“奧運效益”立竿見影,但我們在乎“奧運效益”細水長流,奧林匹克在北京也許只有2008,但在中國則是2009、2010、2011……也許再過100年,到2108年的時候,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會因2008而變得更加文明、更加繁榮、更加富強!
網(wǎng)友評論:
學生俠客:說得有道理,奧運效應(yī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他鄉(xiāng)故知:“奧林匹克在北京也許只有2008,但在中國則是2009、2010、2011……”說得太好了!
魔都:請大聲喊出:奧運,我們對你負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b4ff10100a25b.html
7月13日,是一個值得我們銘記的日子。我們都能記得7年前的晚上,那欣喜若狂的慶祝,那浮光掠影后的淚光。
7年的風風雨雨,7年的戮力同心,在今天,在7月13日,在這個7年前中國申辦08奧運會成功的日子,我們可以自豪地喊出來:“我們做到了!奧運,我們對你負責!”
有這么一個詞——“七年之癢”,但是面對奧運會,面對著中國百年的奧運向往,面對著騰飛的巨龍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迫切心情,中國人,請對七年之癢說不!
“中國印”、“金鑲玉”、“祥云”、“北京歡迎你”,“鳥巢”、“五棵松”、“水立方”……這所有的一切,昭示的都是中國人的執(zhí)著!不能否認,這一路走來,我們碰到了太多的艱難險阻,碰到了太多的崎嶇坎坷,碰到了太多的魑魅魍魎,也碰到了太多的跳梁小丑……
在奧運到來之前,中國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災(zāi)難,先有南方的冰災(zāi)折磨著人們春節(jié)脆弱的神經(jīng),后有“5·12”那不堪回首的大地震,多少同胞殉難,那黑色的一幕幕始終縈繞在我們的心頭,但是汶川加油!中國加油!任何困難都打不倒偉大的中國人民。
其實比天災(zāi)更令我們鬧心的是人禍,“3·14打砸搶燒事件”、“CNN辱華報道”、“圣火海外傳遞遭強奪”……面對天災(zāi)我們已經(jīng)很悲傷,但是我們沒有選擇,只有反擊,為了中國應(yīng)得的尊重,為了把屬于北京、屬于中國、屬于中國人民的奧運會辦好!
我們支撐著自立自強的信念,我們踐行著對奧運會神圣的諾言,我們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我們將為著自己的夢想而奮勇前行。7年之前的承諾,7年之后我們還在信念堅定地履行著,只因為8月8日,我們與奧運有一個美麗的約會!
世界,你聽見了嗎?中國人在喊:奧運,我們對你負責!
網(wǎng)友評論:
邪靈·胡晶:大家一起期待,奧運,我們來了!
白竹:中國人對奧運可謂是熱情過度了。
信力建:奧運會被利用的宿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011f01009occ.html
《奧林匹克憲章》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定義是“理解、友誼、團結(jié)和公平”。人們?nèi)绱死斫猬F(xiàn)代奧運會:那是圍繞體育競技開展的一項國際運動會。如果其中參雜了政治或商業(yè)因素,人們往往視之有違奧林匹克精神本源。
但100多年的奧運史卻遠非人們想象的那樣充滿理想主義色彩。1894年雅典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的舉辦,就與政治問題深深地纏繞在一起。希臘首相特里庫皮斯因經(jīng)費問題要求緩辦奧運會,但現(xiàn)代奧運會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卻運用了政治手腕,先以一場充滿政治訴求的說辭打動了希臘王室,然后利用反對黨的力量最終迫使首相辭職,使奧運會得以成功舉辦。
因此,現(xiàn)代奧運會在其誕生之初就打下了政治的烙印。1918年第七屆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拒絕了一戰(zhàn)前敵國德國的參加,也沒有邀請剛成立的蘇聯(lián)參加??梢哉f,在1936年之前,奧運會由于影響力有限,還基本保持了作為體育活動的較純粹的身份,主辦國也普遍能抱以一種平常心。
奧運史上最臭名昭著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卻成為一個分水嶺。這屆奧運會在選址之初,德國的申辦要求就因納粹政府的言行受到廣泛的質(zhì)疑。心懷不軌的納粹政府卻賊喊捉賊,打出“奧運非政治化”的口號。結(jié)果,柏林奧運會在納粹的政治運作下,成了展示納粹邪惡意識形態(tài)和國家成就的國際舞臺。
冷戰(zhàn)年代,蘇東陣營發(fā)明的“舉國體制”成就了蘇聯(lián)和東德的金牌大國地位,政府甚至不惜干出長期、秘密地給運動員服用違禁藥物這種與奧林匹克精神南轅北轍的事情。
與納粹和蘇東令人反感的直接政治秀不同,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被政治利用的方式卻耐人尋味地成了正面案例。日本借此一掃失敗的軍國主義形象,展示了和平、自強的國家成就,從此完全融入國際大家庭中。
要說最近30年來與政治關(guān)聯(lián)度最低的奧運會,當屬在美國舉行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但有人批評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受資本家操縱和受政客操縱一樣有違奧林匹克精神,甚至更惡劣。這種批評在12年以后的亞特蘭大變得更猛烈。因為這屆奧運會在“依靠民間力量”上走得更遠,與其說是“美國”辦的,不如說是“美國人”辦的。遠離政治的代價就是更近地擁抱資本。而資本追求效率的特點讓運動員和游客大為不滿,這屆奧運會始終地被指責為“銅臭味十足”。
“理解、友誼、團結(jié)和公平”,這句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奧林匹克精神,卻無時無刻不夾帶著政治或資本的私貨。只要舉辦奧運會必須借助于國家主體和資本的力量,它就不可能是一場純粹的、民間的體育盛會,它被各種力量利用就是宿命。
網(wǎng)友評論:
romeo_1999:我覺得這屆奧運會政治性尤其濃重。
南極熊: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奧運會成為大國力量相互博弈的競技場和進行各種暗戰(zhàn)的舞臺,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范學偉:落選國奧隊會讓王永珀更快成熟起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3f1600100a4yo.html
對于足球運動員來說,能夠參加奧運會、世界杯,那就是生命歷程中最大的幸運。然而世界杯的確離我們很遠,奧運會雖然也不近,但是終于因為我們是東道主,中國國奧隊有了能夠直接進入決賽圈的機遇。
因為奧運會對參賽球員年齡的限制(每次只允許3名超齡球員參賽),所以對于很多適齡球員來說,一生基本只能有一次機會入選國奧隊。而我印象中那個身體條件和技術(shù)水平都很優(yōu)秀、年齡又恰到好處的王永珀,卻被關(guān)在了國奧隊的大門之外。
可以說,我是看著王永珀長大的。當時我和王永珀的叔叔王海芳一起在山東經(jīng)貿(mào)委足球隊踢球。而那時,很小的王永珀就被叔叔帶到足球場上去踢球。別看這個臉上有塊疤的小子很頑皮,但是對足球的熱愛卻是天生的,也很有這方面的天賦,王海芳總說他是踢足球的料。時光匆匆而過,我轉(zhuǎn)會到了魯能隊,而王永珀也和周海濱、苑維偉他們一起從魯能足校被選到了魯能一隊,我們之間有了更深入的接觸。
在魯能,我們是隊友。但我知道自己應(yīng)該擔負起“叔叔的義務(wù)”,所以我每每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他應(yīng)該怎樣好好做人,好好踢球。就這樣,王永珀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以及出色的技能,在魯能隊贏得了自己的主力地位,也受到了許多球迷的認可。
但是顯然,希望與現(xiàn)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王永珀的落選讓我們很遺憾。如果換一個角度,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讓王永珀更快成熟起來的機會:盡早地懂得如何接受,才是一名成熟球員的標志。而這一點,對于中國球員來說,尤其重要。
網(wǎng)友評論:
新浪網(wǎng)友:我更傾向于這對小胖(王永珀)是好事的看法!
sovei:我覺得他是有天份,但有點恃才不勤,訓練時不是很刻苦,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如訓練再刻苦一些,小胖完全可以成為第二個鄭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