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男人如山,女人似水,但在湖南省西北部的張家界,卻靜立著幾千座清純秀美如窈窕淑女般的山巒,那是7000萬年前第二次燕山運動時大地母親誕生的最美麗的女兒。
把這片亭亭玉立的山巒比作女人,也許會令沒到過的人感到莫名其妙,但每個到過張家界的人都會認(rèn)同這樣的比喻。層層搖曳而出的山,一叢叢如風(fēng)姿綽約的女郎,置身山里卻“宛在水中央”,這不僅僅是那路上崖邊栩栩如生的海底生物化石帶給人的感覺,因為,這三千奇峰能帶給你的是女人的婉約柔美……不信,誰會用山的常用詞“座”來數(shù)這里的山,這里的山必須用一根根、一棵棵這樣的計量單位才貼切。
有人說這里的地貌是與斯洛文尼亞地貌相似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但有地質(zhì)專家指出,張家界的“三千翠微峰”,唯有在張家界這樣特殊的地質(zhì)巖層,再逢中亞熱帶氣候,以及經(jīng)年累月的流水侵蝕重力崩塌,才會形成,它不僅是風(fēng)雨和時光的作品,它來自大自然億萬年的關(guān)愛和培植。
早在15億年前,湘西北地區(qū)強(qiáng)烈的地殼運動,就使陸地成海槽、海底噴火山,噴出的火山里含有大量的石英,可謂今天張家界石英砂巖峰林形成的幼卵。
而3.8億年前湘西北地區(qū)發(fā)生的大面積海侵,則讓張家界武陵源這片當(dāng)時的淺海接納了無數(shù)的泥土及松散碎屑。后來,大自然這位偉大的母親,用億萬光陰把石英砂巖孕育成了百嶂千峰、萬石崢嶸的石英砂巖峰林。
3000多根柱狀石峰拔地而起,叢列似林,這里是全國乃至世界最典型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早有地質(zhì)學(xué)家提出,應(yīng)該把這種地貌命名為張家界地貌。
奇特地貌,舉世無雙
首先說喀斯特地貌的標(biāo)準(zhǔn)地南斯拉夫,是以洞穴之勝地名揚世界,其峰林之美與“縮小的仙境”張家界相比,顯然稍遜風(fēng)騷。而中國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云南石林,雖也秀氣怡人,但終因缺少“烏云秋水”,如面對失去秀發(fā)的美麗尼姑心里總有幽幽的惋惜。而張家界的萬仞峭壁上大自然栽種的千棵瘦松,卻能豐盈蔽蔭游人的身心。
通過中國幾代學(xué)者孜孜不倦地探討,以中國廣東的丹霞山命名的丹霞地貌,美化了神州遼闊的大地。而這樣的地貌,在中國有多處,被譽為“紅石公園”的丹霞山,“三六丹峰舞翩翩”的武夷山,“有像大地噴灑熾焰烈火”的張掖丹霞地貌……這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一樣,雖也美艷無比,但易被風(fēng)化水濁,缺少美妙神態(tài),是一種紅色的砂礫層經(jīng)崩塌、風(fēng)化而形成的地貌,一般的頂都是平的,沒有張家界石英砂巖地貌的俏麗,另外,美國科羅拉多峰林、玄武巖峰林以及土林等,各具特色,終因面積不恢宏或少盈盈綠木而難以和張家界的“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相媲美。
更奇特的是,這“峰、林、洞、泉、湖、瀑”于一身的張家界,卻養(yǎng)在深山“千萬年”,直到上世紀(jì)80年代,才“掀起了她的蓋頭”來。
名山大川的壓軸戲
多少人驚嘆,張家界如此美的山水,為什么沒有文人墨客留下名篇巨作,哪怕是只言片語。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歸來不看山”……等等。
我常想,寫過“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徐霞客肯定沒有到過張家界,如到過,他一定會修改自己的名句,而常在澧水邊采蘭、在沅江上悲歌的屈原,肯定來過張家界,只是他不愿懷揣著被世俗撞碎的心,蘸著塵世的墨汁來抒寫這紅塵外的清涼世界。僅僅遙望了一下武陵山脈的百萬山峰,便在這山峰停歇的地方找到了“世外桃源”的陶淵明,肯定沒有往山之深處走,因為歸隱后“倚南窗以寄傲”的他,認(rèn)為最愛是“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當(dāng)然陶淵明是不是只停留在桃花源那片小山丘上,而沒有到毗鄰的武陵源已是千古之謎。
正是因為馬可·波羅沒有造訪,才有了今天美國記者西蒙·溫徹斯特對張家界的長嘆——“像長城一樣偉大”。這位美國同仁在2007年7月15日的《紐約時報》上發(fā)表的《中國古老大山的美麗輪廓》一文中細(xì)訴自己的感受,當(dāng)他看到無數(shù)高聳入云的巨大石峰時,“那震撼就像美國西中部一個種大豆的農(nóng)民,從林肯隧道‘呼'地沖出去,一下子置身于曼哈頓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中那樣不可思議?!?
有人為沒有文人墨客為張家界留下經(jīng)典名著而遺憾,我卻覺得這才是張家界的清純所在,氣質(zhì)所在,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才是最美。
當(dāng)今山水的絕唱
張家界的美超越了詩人的翅膀,畫家的想象。它一問世,就以強(qiáng)大的震撼力而傾倒世人。只短短二十多年時間,就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世界自然遺產(chǎn)和世界地質(zhì)公園。
有文章稱,張家界武陵源是“失落深山的丹青”,其實,大文豪沈從文先生早就用這樣的文字描述過此番美景:“進(jìn)入大湘西,一切光景靜美而略帶憂傷,隨意切割一段勾勒在紙上,就可成一絕好的宋人畫本,滿眼的詩,一種純粹的詩?!?
的確,這里的山水,像極了南宋馬遠(yuǎn)和清代二袁的畫,小時候曾對這些畫家有偏見,認(rèn)為他們的畫筆太柔軟,畫山怎能如畫筍。直到來到張家界才恍然,這拔地而起的層巒疊嶂,不正像一棵棵披著青竹綠葉的春筍嗎?
都說青山綠水好風(fēng)光,張家界的水是有靈氣的,是從山縫里悄悄流出的,活潑的流成溪,文靜的匯成湖。最讓我難忘的是金鞭溪、寶峰湖和茅巖河,金鞭溪像一曲歡快的土家情歌飄落在張家界的奇峰幽壑之間,隨著山巒起伏,輕吟低唱。兩邊是聳峙云天的山崖,讓人感覺仿如走進(jìn)了一條幽深的歷史長廊。仰頭遙望,那似懸似掛、長在巖縫里的花草樹木,不知是風(fēng)的翅膀馱來的幼芽,還是鳥的小嘴銜來的種子,總之,綠色的生命點綴了刀削般的石頭,讓大山溫柔俏麗起來,讓這里成了名副其實云霧繚繞的“仙境”。
寶峰湖是大自然鑲嵌在山巔上的翡翠,那水是不忍觸碰的碧綠清瑩……
人們習(xí)慣把旅游稱作游山玩水,而要玩水,“漂流”這一人類最原始的涉水方式,該是當(dāng)今最時尚的。位于張家界澧水流域上游的茅巖河,山青水碧,巖險石怪。有“百里畫廊”之譽。茅巖河的漂流不同于一般的漂流,不僅僅是冒險刺激,更有夢幻迷離、詩情畫意。
張家界是不可思議的天然博物館,處處是奇跡。被譽為“中華最佳洞府,世界第一奇觀”的地下明珠黃龍洞,那“樓外樓”、“洞外洞”、“山外山”、“天外天”的美妙感受,只有親歷者才能體會。天門山也是張家界的一大奇山,而它是隆起于燕山運動,經(jīng)喜瑪拉雅山造山運動造就的凌空獨尊的喀斯特臺型地貌,更因為有舉世罕見的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名聞天下。
天門洞是世界最高海拔的天然溶洞,它南北對穿,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關(guān)于天門洞開之謎,有很多傳說,而天門轉(zhuǎn)向之謎,卻是每一個上了年紀(jì)的張家界人,都親眼目睹的。七八十年前,站在張家界市區(qū)河邊的南門碼頭就可以清晰地看見雄奇壯觀的天門洞,而今天在原地只能舉目見山不見洞了。欲望這一勝景,則要到兩公里之外的大庸橋。
天門洞在悄悄地轉(zhuǎn)動角度的同時,更是暗藏天地玄機(jī),它所對的方位總是興旺發(fā)達(dá)。七八十年前的南門碼頭曾是張家界最繁華的地方,而今天,天門洞所對的大庸橋也正是一塊商家必爭的黃金寶地。它的轉(zhuǎn)動詮釋著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的大自然之謎。
為了開放天門山,天津人張同生投資了3個多億創(chuàng)建了一條公路奇跡。坐在纜車?yán)秫B瞰,那99道彎的盤山公路,像巨龍盤亙,又似彩帶飄飛,據(jù)說,這條盤山公路目前還是世界之最。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奇跡,同樣震撼心靈。
張家界,這片幾十年前還被世人稱為蠻荒之地的山水勝地,還有多少奇跡等著人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呀!3億多年了,生下你之后,大自然母親有沒有再懷孕,世界上還有你的兄弟姊妹嗎?
你這閬苑的仙子從遠(yuǎn)古款款地走來,裊裊婷婷地走來,就是為了帶給人天人合一的快樂嗎?只有你能清澈我的眼睛、寧靜我的心靈、繽紛我的想象,我多想是億萬年前海底的一株珊瑚樹,今天,便可與你永遠(yuǎn)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