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二年級了,老師說從三年級開始就要學習用鋼筆寫字了。將鉛筆換成鋼筆,這讓兒子感到新奇興奮,于是他催促我快給買鋼筆和墨水。
中午,我將新買來的鋼筆和墨水帶回家,兒子高興地擰開鋼筆帽和墨水瓶蓋,忙著給鋼筆注墨水。鋼筆水注完時兒子的手上沾滿墨水。妻子批評我:“孩子不會注墨水,你幫他注不就行了嗎??此咽峙眠@么臟,怎么吃飯呀?!逼拮颖愦邇鹤尤ハ词帧鹤右贿呄词忠贿叀昂吆哐窖健钡爻鹆烁?,看來兒子感覺“墨水沾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呢。
吃過飯,兒子收拾好書包讓我送他去學校。兒子并不將鋼筆裝進書包里,而是很珍愛地拿在手里。我說:“走,上學去?!眱鹤訁s不走。我問:“怎么不走呀?” 兒子請求:“我想帶著墨水瓶去上學?!蔽也患偎妓鞯卣f:“行呀。”我剛要把墨水瓶遞給兒子,妻子卻跑過來阻止“不準帶墨水瓶去學校?!眱鹤雍臀乙黄饐枺骸盀槭裁囱?”妻子說:“這還用問嗎,帶著墨水瓶去學校,萬一不小心把墨水弄到手上或是書本上,破壞了衛(wèi)生,讓老師批評…你想想,這墨水瓶能帶到學校里去嗎?”
妻子的話很有道理,我略一權衡就贊同妻子的意見,不讓兒子將墨水瓶帶到學校。但兒子卻不理解我們的“苦心”,不讓帶著墨水瓶上學這讓他很不滿意,他一臉“氣哼哼”的樣子,賴在家里不想走。我則先到樓下取車等兒子出發(fā)。
下午我接兒子放學回家,班里的同學排著隊走出了校門,卻不見兒子在隊伍里。隊伍中有小朋友認識我,于是就沖我喊:“史國棟被老師留下了?!绷粝铝?沒寫完作業(yè)?還是犯了紀律?我急忙去兒子的教室。在教室外就聽到老師正在批評兒子。我聽明白了,是兒子在教室里弄碎了墨水瓶,影響了教室衛(wèi)生。我心里一驚,這小子是從哪里弄到的墨水瓶呢?是不是將家里的墨水瓶又偷偷帶進了學校?
我進了教室,老師告訴了我真相:果然是兒子從家里偷偷帶來了墨水瓶“玩”,結果“玩”碎了,地上撒了一大片墨水,還濺到了墻上。再看兒子的手,都成了“墨魚爪”了,我向老師道歉,并費了好長時間與兒子一起清理完教室里的墨水才回家。
見兒子推門進家,妻子一聲驚叫,兒子知道自己闖了禍,只好乖乖去換衣服洗手。妻子不斷地對我說應該避免的事還是沒能避免,看來得“教訓教訓”兒子了,不然不長記性。
而我則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雖然大人想用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幫助孩子避免重復“墨水事件”帶來的“不堪”,但孩子對新事物總是有著好奇心,所以“偷偷”帶墨水瓶去學校成為一種必然。兒子剛剛經(jīng)歷過的“墨水事件”,讓我感到孩子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許多“不堪”是不可能繞行的,正是這些不可避免的“不堪”成就了孩子成長過程的多樣性。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不但需要“平安順暢”,也需要一些類似于“墨水事件”的“不堪”經(jīng)歷,它會讓孩子感知更多的成長滋味,也會讓孩子的人生智慧漸漸成熟起來。
想到這里,我對妻子說:“明天,再買一瓶新墨水讓兒子帶著去上學?!彪m然妻子還是堅決反對我縱容兒子“玩”墨水,但我決心已定,讓兒子繼續(xù)經(jīng)歷“不堪”,最終收獲避免“不堪”的智慧。
第二天,兒子帶上我重新買的一瓶墨水去上學。放學時兒子向我報喜:“爸爸,今天我找到了保存墨水瓶的好辦法——放在桌洞里面的角上就保險了?!蔽铱洫剝鹤樱斑M步不小?!蔽医又磧鹤拥男∈郑m然仍舊被墨水染了,但不再是“滿手盡染”??磥碓谂c墨水相處的過程中,兒子一定會漸漸走出“墨染全身”的“不堪”處境。
兒子并沒有讓我失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兒子手上的墨跡越來越少,最后連一點兒痕跡也沒有了。
終有一天,妻子好奇地問:“兒子,你的手上現(xiàn)在怎么不沾墨水了?”兒子自豪地說:“因為我已經(jīng)學會如何給鋼筆注水了唄!”妻子同樣驚喜于兒子這成長的收獲。我拉拉妻子的衣角說:“怎么樣,讓兒子繼續(xù)與墨水打交道沒有錯吧。”我想告訴所有的父母:孩子經(jīng)歷一些“不堪”是其成長的一部分,躲避“不堪”其實是在扼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