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張曉風散文 想象 語言 節(jié)奏 古典詩蘊 現(xiàn)代審美
摘 要: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的散文之所以能保持長久的魅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兼?zhèn)渚畹墓诺湮膶W造詣和廣博的西方藝術素養(yǎng)。這使她的散文既漾動著傳統(tǒng)淵源的溫潤之光,更激蕩著現(xiàn)代詩藝創(chuàng)造的前衛(wèi)意識。她將詩的想象邏輯和詩的情感結構運用于散文創(chuàng)作,在散文中借鑒詩歌的復沓、聯(lián)想等手法,借鑒現(xiàn)代詩的語言和節(jié)奏,追求散文的色彩美和建筑美,在時空上給讀者以無窮的想象和思緒。
在臺灣地區(qū)的文學天地間,散文以其代有人才,名家眾多,陣容齊整,佳篇絢爛而占有重要的位置。眾多散文家因對傳統(tǒng)的承繼光昌以及大膽革新與銳意創(chuàng)新而形成了重巒疊嶂、萬壑爭流的散文景觀。在這群活躍的散文作家群中,張曉風無疑是一位令人矚目的散文大家。濃厚的古典文學涵養(yǎng),使張曉風的散文散發(fā)出古典文化的芬芳,尤其是長期受古典詩詞的浸潤,使她具有詩人氣質。她以詩人的眼光和感覺去觀察生活,感受人生。她的散文具有詩的激情,詩的聯(lián)想,詩的感應,詩的風采,詩的氣質。她把詩與散文糅合在一起,跨越了詩與散文的界限,字里行間透露出濃郁的詩情和詩的意蘊,造就了一種既有意象,又有蘊含,既清新又朦朧,既現(xiàn)實又浪漫的風格。古典詩詞中“雨荷”“圓月”“松樹”“杜鵑”“梧桐”“垂柳”“紅楓”等意象的大量應用,直接體現(xiàn)了張曉風與古典文學傳統(tǒng)之間深厚的淵源關系。但是,對中國古典文化有著幾近癡迷的她,并沒有在古典里迷失自己。如果說,張曉風早期作品充滿著古典詩詞的陰柔之美,趨于婉約的話,那么,她后來的一些散文,便明顯地借鑒了現(xiàn)代詩的意境和語言策略,無論從其內涵或藝術表現(xiàn)技法看,都顯現(xiàn)著現(xiàn)代詩的品格,而別具藝術魅力。
一、詩的聯(lián)想與感應。張曉風在她的散文《地泉》中寫到:“有人以為詩是題在題詩的壁上,扇上,搜納奇句的古錦囊里,或是一部毛詩,一卷杜子美里。其實,不是的,詩是地泉,掘地數(shù)尋,它便翻涌而出,只要一截長如思緒的綆,便可汲出一挑挑一擔擔透明的詩?!弊鳛橐粋€至情至性的作家,她說過,她不是書寫分行押韻那種職業(yè)意義上的詩人,而是以詩為事業(yè),以追求和創(chuàng)造詩意為人生終極目的意義上的詩人。她的散文洋溢著濃郁的詩情和詩意。她的許多作品實際上是一首具有鮮明的意象、濃烈的感情和動人的旋律的散文詩。不少散文采用了詩的結構和節(jié)奏,句子跳躍性強,意象密集,有些則類似意識流作品。張曉風常常采用詩歌那種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現(xiàn)情感,她的散文也因此通篇涌動著強烈的感情激流,這感情經(jīng)過詩化的提煉,具有令人陶醉的詩的韻味,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從她的散文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詩一般的情懷和語言所帶來的審美愉悅。
首先,張曉風將詩的想象邏輯和詩的情感結構運用于散文創(chuàng)作。她揮動著詩筆寫了大量的詩性散文。她的許多散文,有明顯的詩化傾向,淡化對日常生活過程的記述,代之以闡釋自然,解讀社會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瀉般的感情抒發(fā)。如《母親的羽衣》中的“羽衣”就是詩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夢的衣裳,是每一個女性的青春夢想,青春歲月的標志,也是每一位母親深情回顧中的往昔時光。有些散文則注重通過對自然景物,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寫以形成作品的詩意情調。如寫景記游《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展現(xiàn)在讀者跟前的是自然景觀的描寫和一路上對自然所寓含的神諭的參悟,是寬遠的聯(lián)想和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全文沒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敘事線索,內容隨作者的思緒和感情而自然流轉,極富詩歌的跳躍性。作者按詩的想象邏輯,將人與物合一,抒寫深切的人生體驗,有著詩一般細膩而熾熱的熱情和瑰麗寬遠的想象。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她寫的是散文,但把握世界的方式卻是詩性的,即以感悟代替對生活歷史性的考察,而這本質上與詩是一致的。其散文體現(xiàn)詩的精神:自由、抒情和想象。“臨場感”甚為飽滿的感性,經(jīng)靈性和知性的提升之后,體現(xiàn)了一種高妙之境。
詩的構思離不開想象和聯(lián)想。張曉風基于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駕起感情的馬車,張開想象的翅膀,在散文王國里縱橫馳騁。她的散文想象大膽而新奇別致,天上地下萬事萬物都可信手拈來,在清風明月、山松野草之間馳騁想象,營造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不著痕跡的比喻在散文中俯拾即是。她把春天想象成一個“美麗的、多層的大蛋糕”,而地上的野花是“蛋糕的底層”。在山水中徜徉了一天,臨走時她說:“山風跟我說了一天,野水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她想做“曠野上的一只野鶴”、“深山里一縷宛轉的氣流”,赤足在石塊與石塊之間跳躍著,“恍惚以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塊石頭,溪邊的一棵樹”,一切世俗的煩惱消失了。
天空的藍箋已平鋪在我的頭上,我卻苦于沒有云樣的筆。(《畫晴》)
這是何等的氣魄!
陽光的酒調得很淡,卻很醇,淺淺地斟在每一個杯形的小野花里。(《魔季》)
陽光為酒花為杯,讓人感到春天暖洋洋的太陽,照耀寧靜悠遠的深色原野,到處滿含著無邊的甜美的醉意,令人備感生命的美好。
我此刻也臥看大樹在風中梳著那滿頭青絲……我也有華發(fā)綠鬢,跟巨木相向蒼翠。
花蕾是蛹,是一種未經(jīng)展示未經(jīng)破繭的濃縮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燈謎,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個謎底?;ɡ偈翘海坪趸煦鐭o知,卻有時喜歡用強烈的胎動來證實自己。(《詠物篇》)
歷史或者是由一個一個的英雄豪杰疊成的,但歲月——歲月對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禪讓締造的。(《花朝手記》)
這種想象簡直要直追盛唐詩人了。她深入體察事物,從中尋找美的所在,捕捉思想的火花,只用淡墨淡筆,簡單勾勒,便使尋常的花木,都別有一番生趣。
張曉風在散文中還借鑒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她的許多散文是用詩一樣的結構組合而成的。如《一個女人的愛情觀》全文幾乎都是由一種句式寫成,反復吟誦愛一個人就是怎樣怎樣。這種跳動的節(jié)奏,一詠三嘆的旋律,分明就是詩?!度绻闶翘焓埂吠ㄆ獓@標題這句假設句行文,每段以此句起始,來表現(xiàn)母子深情。她將詩中的“復沓”借鑒到散文中,一來使所抒之情有波瀾起伏的層次感,二來也造成一種回環(huán)的美,頗具音樂性。再如《雨之調》分別由“雨荷”“清明上河圖”“秋聲賦”“青樓集”“油傘”等五個獨立小文編綴而成。這樣的結構,很容易讓人想起詩歌中的“組詩”這一形式。張曉風對這樣類似組詩的“組散文”情有獨鐘,《春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愛情篇》《矛盾篇》《眼神四則》《魂夢三則》《林木篇》《花朝手記》《衣履篇》《初綻的詩篇》《玉想》等等,它們或寫景、或抒情、或敘事、或詠物,都是圍繞總標題,運用現(xiàn)代詩組詩的形式來營造散文集錦式的藝術,從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出發(fā)勾起一串串縈思,處處散發(fā)出詩一樣的象征意象,各顯奇穎,各呈異彩。這類散文如書法中的狂草,有著最自由隨意的布局,讀這樣的散文就像跟作者做一次天馬行空的精神漫游。
二、詩的語言與節(jié)奏。豐富的歷史知識,精深的古典文學造詣,以及廣博的西方藝術素養(yǎng),使張曉風的散文藝術殿堂建筑在堅實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基礎上。她的散文自由活潑,揮灑自如,文字意象繁復,節(jié)奏感強,語言復沓跳躍,具有音樂美和意境美。她極力注重語言的加工提煉,善于將文言、現(xiàn)代人的口語和歐化語熔為一爐,精心鑄造,巧妙地加以剪裁銜接,另創(chuàng)新意,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她的語言,既有如“愛是火熾的,恨是死冰的,同情是深淵的,哀愁是層疊的”(《雨天的書》)的古典的清新典雅的排比句,也有現(xiàn)代詩的快節(jié)奏語言。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來。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時,在葉嫩花初之際,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靜,果之初熟,菜之方馨,在船之啟碇,鳥之迥翼,在嬰兒第一次微笑的剎那,想及我。(《初心》)
這段文字速度快,筆力強健,氣勢充沛,一氣呵成,運用現(xiàn)代詩的節(jié)奏和律動,有最好的現(xiàn)代詩那樣蒼蒼莽莽的感性。
我愿我是那春泥年經(jīng)上生活過的眾生的記錄,我是圓我是方我是點我是線我是橫我是直我是交叉我是平行我是蹄痕我是爪痕我是鱗痕我是深我是淺我是凝聚我是散。我是即使被一場春雨洗刷掉也平靜不覺傷悲、被倉頡領悟模仿也不覺可喜的一枚留痕。(《你要做什么》)
這些語言運用現(xiàn)代詩常用的語言反常搭配的技法,似翻滾的大海,滔滔不絕地噴涌。有時她的語言又似山間的溪流,輕快熱烈、幽默詼諧;在她筆下陽光是可以嗅出來的,芳草可以綠得冒出水來,白色的天光可以亂撲撲地壓下來,橋因超載月光而成為危橋。有時又似純凈的潮水,恬靜溫柔,充滿詩意?!堆凵袼膭t》中,當她聽說明治年間,為了把極重的木材拖到工地,有個村里的女子把頭發(fā)剪了,搓成百尺大繩時,不覺神思飛揚:
美麗是什么?是古往今來一切堅持的悲愿吧?是一女子在落發(fā)之際的凜然一笑吧?是將黑絲般的青發(fā),委棄塵泥的甘心捐舍吧?是一世一世的后人站在柜前的心驚神馳吧?
所有明治年間的美麗青絲豈不早成為飄飛的暮雪,所有的暮雪豈不都早已隨著蒼然的枯骨化為滓泥?獨有這利剪刀切截的愿心仍然千回百繞,盤桓如曲折的心事。信仰是什么?那古雅的木造結構說不完的,讓沉沉的黑瓦去說,黑瓦說不盡的,讓飛檐去說,飛檐說不清的讓梁燕去說,至于梁燕訴不盡的、廓然的石板前庭形容不來的、貯水池里的一方暮云描摹不出的以及黃昏梵唱所勾勒不成的,卻讓萬千女子青絲編成的巨索一語道破。
這些語言剛健不失柔美,豪氣中猶存雅韻,顯示出特有的情調和色彩。這些語言奇俏精煉,字字珠璣,為了適應文章整體風格和表達至情至性的審美激動,打破呆板的句法框架,形成一種迫不及待的氣勢,作者的感情和才情避開任何既定的結構和組織,無拘無束地顯現(xiàn)出來。難怪王文興評價:“張曉風的文字,其運用之靈活,在當今的我國作家中幾乎不作第二人來想?!?/p>
張曉風的語言有綺麗婉約的一面,柔腸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約中有昂揚和灑脫,是婀娜寓陽剛,常用比喻和意象,情思郁勃,自藏豪氣,將古典詩文的典雅整飭精練與適合表達濃情烈意的歐化句式很好地熔鑄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語言風格。她充分發(fā)揮了中國古典散文漢語言文字那種立體化和感性化的美學效果,但對于中國古典散文的不足之處,她也有清醒的認識。傳統(tǒng)中國畫對色彩和光影對比關注不夠,因此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色感都很淡,崇尚的是沖淡清遠。見之于游記,描寫山水,往往在清淡中見韻味,不是在瑰麗奇?zhèn)ブ幸娚?。張曉風在散文創(chuàng)作時,既汲取了中國古典散文重視韻味的優(yōu)點,以凝練文字和意象傳達出盎然的天趣和無盡的哲思;又取法西方現(xiàn)代文學,追求一種在濃墨重彩盡情揮灑中凸現(xiàn)強勁生命力的美學風格。這使她的記游散文恣肆而細膩,遠看有氣勢,近看有細節(jié),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現(xiàn)代的,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山水游記的新局面。為了營造詩的意境,給讀者視覺的愉悅和色彩的象征意義,張曉風的散文文句力求整齊對稱,錯落有致,色彩感強,具有繪畫美和建筑美。
首先,張曉風通過對色彩的捕捉和描繪,去進行散文意象的創(chuàng)造?!队曛{·雨荷》就在短短的篇章中,描繪了一株雨中挺立的紅蓮。冷暖色調的對比,不同顏色的疊合、互映,使這篇散文的色彩達到了和諧美和層次美。同時還用象征意義,演繹其思想內容。雨中半開的紅蓮“像一堆即將燃起的火”,紅色象征熱情、勇敢、熾烈的生命之火。
初春的嫩葉照例不是淺碧而是嫩紅,狀如星雨的芒萁蕨如此,尖苞如紡錘的雀榕如此,柔枝紛披的菩提如此,想來植物年年也要育出一批“赤子”,紅彤彤的,血色充沛的元胎(《我在》)。
用嫩紅的元胎來描繪芒萁蕨、雀榕、菩提等植物的初生嫩葉,惟妙惟肖。
其次,張曉風的色彩描繪是服從于自我心靈表達的需要的,她已拋開了意象的淺表描寫,而趨向內在和心靈,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她的散文往往運用華美的辭藻繪畫造型,寫意與寫實相結合,具有色彩斑斕、意蘊深遠的繪畫美,這顯示她散文語言方面的精深造詣。
從來沒有偏愛過紅色,只是在冷冷清清的落葉季節(jié)里,心中不免渴望地向往那一片有著熱度的紅。當滿山紅葉詩意地懸掛著,這是多么美麗的憂愁啊!那一樹楓葉,在晨風中舒開我純潔的淺碧,在夕陽中燃燒我殷紅的燦紅。(《林木篇·楓》)
小草莓包括多少神跡啊!如何棕黑色的泥土竟長出灰褐色的枝子,如何灰褐色的枝子會溢出深綠色的葉子,如何深綠色的葉間會沁出珠白的花朵,又如何珠白的花朵已錘煉為一塊碧澀的祖母綠,而那顆祖母綠又如何終于兌換成渾圓甜蜜的紅寶石。(《詠物篇》)
作者把創(chuàng)造詩的意境作為營構篇章的美學理想?!盎ā苯?jīng)過情感的過濾和哲思的包孕,已帶上了某些理念的色彩;花只是作者表情達意的中介,而表現(xiàn)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生的體悟才是作品的靈魂。作者借助于豐富的聯(lián)想,借助富有動感和質感的語言,經(jīng)過精心的架構,理念從酣暢的描述中不露斤斧之痕地流露出來,藝術的魅力由此而生。在這里,“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欲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矛盾篇之三》)色彩的描繪成了張曉風作品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張曉風散文節(jié)奏明快簡潔,文氣順暢多變,體現(xiàn)了“英偉之氣”的又一側面。她選擇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字或者賦予舊詞新的生命,并通過長短句的搭配產(chǎn)生抑揚頓挫、疾徐快慢的效果,形成跌宕起伏、自然優(yōu)美的節(jié)奏。
秋山寂寥,秋容空寥,秋天也正自搭著一條圍巾吧,從山巔繞到低谷,從低谷拖到水湄,一條古舊溫婉的圍巾?。。ā兑侣钠罚?/p>
我若能揮鞭縱馬,直攀峰頭;我若能逐草而居,驅羊到溪澗中去痛飲甘拳;我若能手撥馬頭琴,講述悠古的戰(zhàn)史;我若能身肩綾羅綢緞去賣給四方好顏色和女子,是的,我若是草原上的戰(zhàn)士、牧人、行吟詩人或商賈,則阿爾泰山便如沙地的長枕,可以狎昵親密。但我不是,我是必須離去的過客。(《戈壁行腳》)
寥寥幾句,隨著情緒的起伏形成了自然優(yōu)美的節(jié)奏,狀寫出自己生命的感動,給人以詩的清新和柔麗,具有詩的節(jié)奏。她常常根據(jù)感情的跌宕起伏而安排節(jié)奏,自她的散文中,讀者可領略現(xiàn)代詩的感覺,現(xiàn)代詩的意象,現(xiàn)代詩的節(jié)奏。這些蘊含現(xiàn)代詩的詩質散文語言,與傳統(tǒng)美文比,感覺敏銳,意象繁復,節(jié)奏靈活,彈性十足,密度加大,富于表現(xiàn)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抒情小品所能概括得了的。
(責任編輯:水 涓)
作者簡介:朱利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碩士,浙江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應用寫作教學研究。
① 王文興.張曉風的藝術[A] 臺北?:?洪范書店有限公司,2003.
參考文獻:
[1] 樓肇明:《星約·情冢·詩課》,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2] 《張曉風散文系列》1-7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年3月版。
[3] 鄭明娳:《當代臺灣文學評論·散文批評》,臺灣正中書局出版社,1998年3月版。
[4] 張百棟:《臺灣散文名篇欣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