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今天的話說,呂后算是大漢朝的國母了。但這位“國母”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不好,因為她的陰毒狠辣和精于權術。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用一個賢妻良母的標準來評價呂后,所以怎么看她都不順眼,這是典型的男人哲學。如果我們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來觀察呂后的話,會看到她散發(fā)出的光輝。
曾經,那個叫娥(音“許”,大名叫呂雉)的女子也是家境闊綽的大戶閨秀。為躲避仇家,隨父親呂公從單父(今山東單縣)南遷到沛縣。如果門當戶對出閣,娥本可以安安生生做她的賢妻良母。但一件偶然的事情改變了她的一生。在呂家舉辦的與當地鄉(xiāng)紳見面宴會上,混進一個蹭吃蹭喝的二流子,他就是劉邦。
劉邦出身于本分的農家,可他本人卻并不本分,既不喜讀書,也不愿務農,整天呼朋喚友。一般的莊戶人家并不喜歡這樣的人物,但劉邦卻靠酒肉朋友的抬舉,混上了秦朝最小的一個官——泗水的亭長。按照當時“十里一亭,十亭一鄉(xiāng)”的建制,劉邦很像現(xiàn)在一個行政村的村長。以他這樣的身份,是沒資格傍呂家這樣的大款的。
可劉邦運氣實在好。呂公有給人相面的嗜好,在他眼里,這位浪蕩窮鬼的面相卻是貴不可言。呂公不僅容忍劉邦白吃一頓,而且不顧老婆的強烈反對,執(zhí)意要把家里的黃花大閨女娥白送劉邦。這應該是公元前224年前后的事情,娥十六七歲,劉邦三十一二。
娥開始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生活。她與劉邦育有一子一女,男孩叫劉盈,即后來的漢惠帝,女孩就是后來的魯元公主。但劉盈并不是劉邦的長子,劉邦還有一個大兒子叫劉肥,比劉盈要大十多歲,是曹姓女人所生。如此算來,劉邦此前雖然沒有明媒正娶過女人,但卻留下不少風流債。
嫁給這樣一個風流的窮光蛋,呂雉毫無怨言。她已經是地道的農婦,養(yǎng)兒育女,除草種地。這時的呂雉十分善良,史書記載,一天她在田里時,有一個過路老人來討水喝。呂雉不僅送喝的,而且還送老人吃的。偏巧這老人也是個相面的,他斷言呂雉一家人皆有大富大貴之相。
公元前208年,在陳勝吳廣起義后,劉邦也率領沛縣子弟興兵反秦,被擁為沛公,呂雉則由一個普通農婦被尊為夫人。兩年后,劉邦攻入咸陽,立為漢王,呂雉又晉級成了王后。希望來得快,絕望也跟得緊。隨后,劉邦與項羽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項羽在睢水大敗劉邦。亂軍之中,呂雉和一雙兒女被沖散,她與公公劉太公一起成了項羽的俘虜。在被楚軍扣押了近兩年半之后,呂雉才回到了劉邦身邊,這時她已經年近四旬。
呂雉就這樣在充滿著希望卻又時常面臨著絕望的境遇中活著,活得比一般女人更艱難坎坷。當呂雉變成一個老女人后,作為劉邦的妻子,她已經沒有任何女人的價值。當她和公公成為項羽的俘虜時,劉邦不僅不想辦法搭救,反而成縮頭烏龜,死不出戰(zhàn)。急性子的項羽將劉邦的老父拉到陣前,擺出一副要把他煮了的架勢,想激劉邦做個血性漢子。哪知劉邦卻滿不在乎,說:“你我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的爹也是你的爹,如果你想把爹爹煮了,別忘了分我一杯羹!”對爹態(tài)度尚且如此,如果項羽要拿呂雉做威脅,劉邦說不定會跑過去抱柴火幫忙一塊兒煮。
一番磨難加上與劉邦共同生活二十年的經歷,使呂雉徹底明白了自己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不是女人,因為她已經沒有了資本,而是一個政治家,一個丈夫事業(yè)上的得力幫手。呂雉的轉型不僅快,而且十分成功。在劉邦奪取和穩(wěn)固天子地位的過程中,呂雉(這時應該稱呂后了)功不可沒。
像所有帝王一樣,劉邦奪取天下之后,也開始一個個收拾身邊的功臣。功勞最大的三人中,謀士張良是個明白人,對主子溜須拍馬處處討好,已無威脅;能臣蕭何是個老實人,只會踏踏實實做事,沒有野心;只有大將韓信,不僅有歷史污點——在楚漢之爭中劉邦最危急的時刻討官要官——而且一直居功自傲,讓劉邦難以放心。劉邦先把韓信由齊王改封為楚王,又由楚王貶為淮陰侯,并用計謀把韓信帶回京城,以便能牢牢看著他。后來,韓信真的被逼出了反叛之心,他趁劉邦外出平亂,準備在京城動手,襲擊呂后和太子。誰知消息走漏,呂后和蕭何將韓信騙進宮中,把他綁起來砍了腦袋。呂后殺韓信,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的需要,與他們的品德毫無關系。相反,呂后在如此危急時刻,勉力支撐局面,果斷行動,表現(xiàn)出了超人的政治勇氣和智慧。
呂后還攛掇劉邦殺了另外一個心腹大患彭越。這彭越本來就是一個毫無政治遠見的農民(他是漁民出身),只知道保存自己的家底和實力。劉邦幾次調他去打仗,他都老大不情愿。最后,劉邦找個機會把彭越抓了,準備把他流放到蜀地。在押解途中,彭越恰好遇上呂后,于是他又向呂后訴苦,希望呂后能為他向劉邦說說情。呂后不露聲色答應了,把彭越帶回京城。見到劉邦后,呂后說的是:“彭越這小子心里不服哇!怎么能放他到蜀地呢,這不是留下禍根嗎?好在遇到的是我,把他帶回來了!”結果,彭越這次請托不僅讓自己掉了腦袋,還被滅了三族。呂后的政治眼光,比劉邦要長遠得多呀。
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呂后這時是四十六七歲。她開始以更大的熱情來操持打理這個“家”。在她眼里,家早已不是小家,而是國家。她先是扶持時年十六七歲的親兒子劉盈接班。為了保證天下永遠在自己人手里,她甚至把劉盈親姐姐魯元公主生的女兒,嫁給了劉盈,這等于是外甥女與親舅舅成親,不僅亂倫,而且絕不可能優(yōu)生。也許是遺傳規(guī)律在起作用,劉盈和他的外甥女皇后始終生不出后代。呂后只好讓自己這個外孫女假裝懷孕,然后把劉盈和一個嬪妃生的孩子抱過來,硬說是皇后生的,取名劉恭。而劉恭的親媽則被呂后殺掉。
劉盈十分短命,只做了七年的皇上就病死了。年幼的劉恭即位。五十多歲的呂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繼續(xù)支撐著大漢的家業(yè)。但這時候,她已經感覺到危險了。
呂后雖然只有劉盈一子,但劉邦與其他妃妾還生了七個兒子。而劉恭又并非劉盈的嫡子,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那么,劉盈死后,他的弟兄們就存在爭奪皇位的可能。這顯然是呂后最擔心的事情。所以,在劉盈的葬禮上,呂后只干嚎卻沒有眼淚。聰明的下級當然明白主子的心思,一方面為讓呂后安心,一方面為保住自己腦袋,他們紛紛向呂后建言獻策,推舉呂家的人擔任要職。呂后順坡下驢,不僅趁機讓自己的娘家人掌握了軍機大權,而且大肆為呂氏封王。
歷史上一直詬病呂后扶持呂家黨羽的行為,這其實是站在所謂的正統(tǒng)觀念,也就是劉家的角度來看問題。事實上,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當時嚴重的政治危機。
一個王朝初期的局面與它穩(wěn)定一段時期之后大不相同。劉邦是大漢的開國君主,他死時,與他一起打江山的開國功臣們大多還健在。其中很多人的出身與劉邦一樣,都是農民或底層小吏。這些人沒受過正統(tǒng)教育,缺乏道統(tǒng)觀念,同時又功勛卓著,那可是說反就反的呀。劉邦在世還能鎮(zhèn)得住,劉邦的親兒子劉盈即位也還說得過去。而劉盈之后,面對這么強大的“反動勢力”,一切都很難說了。
所以,在指望不上劉家人的情況下(別說幫忙,不添亂就謝天謝地了),呂后轉而尋求娘家人的協(xié)助,并沒有說不過去的地方。
從呂后苦心孤詣給劉盈找老婆,我們也能看出呂后是想把江山牢牢控制在純正的劉家血統(tǒng)人手里的。但沒想到,呂后不得已扶持的孫子劉恭卻不買賬。他長到七八歲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而且放出狠話:“呂后把我親娘殺了。當初她怎么對待我親娘,我以后就怎么對待她!”這是公然對呂后叫板要秋后算賬,換誰也得急呀。
呂后自釀的苦果只能自己吞。她借口劉恭已經神經錯亂,不能再當皇帝了,又立了新君劉弘,據稱他是劉恭同父異母的兄弟,是劉盈與另外一個嬪妃生的,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個冒牌貨。不久之后劉恭就被呂后殺了。
如果說晚年的呂后表面上殺人如麻,一點都不過分。劉邦與其他嬪妃生的兒子劉友、劉恢、劉建,都是被她逼死的。呂后所為,狠則狠矣,但是不狠,又怎能成就偉大的政治家呢?呂后所誅,冤則冤矣,如果不冤,歷史上哪來那么多的政治犧牲品呢?
衡量一個統(tǒng)治者的政治韜略,手段并不重要,關鍵是效果如何。漢初的政治斗爭血雨腥風,但漢初的百姓生活樂也融融。呂后掌權期間,薄稅賦、廢苛政、正民風、舉孝悌,尤以停行“三族罪”和“妖言令”為史稱道。史書也不得不說:“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閨閣,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边@儼然是一幅盛世景象。對于呂后的評價,已經足夠?!?br/> ?。ㄇ赝瑒P薦自《讀書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