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瓔捷
昨天,我在公園里找到了秋天。
剛進大門,一陣清淡的香味撲鼻而來,接著我看到了一棵挨著一棵的桂花樹上滿是金黃的桂花。
這時,我在前面的假山下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洞。穿過山洞,我看見了兩個立著的大石頭,上面刻著“石公”、“石婆”。我登上臺階,仰望著“石婆”,它像個挺拔的少女;又看看“石公”,像個彎腰的老頭,像是秋風把它吹彎了。
過了一會兒,我走上了用石頭組成的“小橋”,拍了幾張照片,又看到了幾株桂花。我走近前聞了聞,又是一陣淡雅的清香。一定是秋風把它們吹香了。
走啊走,來到了一條細細的小溪邊,我踏過石頭走到了對岸,把手伸在了小溪里。嘿,水涼涼的,大概也是秋風把它吹冷了。
又走了一段路,看見了兩棵銀杏樹。我不知道為什么它的葉子像扇子,我想:一定是秋姑娘把它剪成了小扇子,要扇走夏天的炎熱。
走在小路上,秋風撫摸著我的臉蛋。這時,我看見了一棵樹,它全身沒有葉子,光禿禿的。一定是秋風把它吹光了,真是“秋風掃落葉”??!
小溪邊有幾株野菊花,正盛開著。它們張開金黃的花瓣,仿佛正朝著我笑。這時,我看見兩朵菊花漂浮在水面上,還有點“貴妃出浴”的感覺呢。
秋天雖然不像春天那樣百花盛開,也不像冬天那樣有雪花飄落,卻是秋風送爽、桂花飄香,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愛秋天。
[閱讀賞析]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也是同學們比較喜愛的描寫對象。對于這樣老生常談的題材,其實也可以常寫常新。景色可能相似,但是我們每個人的觀察視角是不同的,感受也就各不相同了。本文小作者就向我們展示了她“眼中的秋天”,這個寫作角度獨辟蹊徑,令人眼前一亮。
小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她在公園找到的秋天,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并不新鮮,然而她在描寫景物時加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賦予景物鮮明的“個性特點”。如作者寫秋風吹彎了“石公”的腰、吹冷了溪水、吹香了桂花,“秋姑娘”把銀杏葉“剪成了小扇子,要扇走夏天的炎熱”,等等,這一連串豐富的想像充滿童真,很是新穎有趣,較好地表現(xiàn)了作者“眼中的秋天”這一主題,也使本文顯得與眾不同。這是值得大家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