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雅
“月朗朗,八丈高,騎白馬,帶小刀,小刀快,切白菜……”這是我會唱的第一首兒歌。
我的父母親雖然都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是我們在那個年代感到自豪的,但母親是小學教師,而且從來都是在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而且從來都沒申請調(diào)回城,因為照顧她的父母親,盡管他們當時也很老。三年自然災(zāi)害剛過,隨著弟弟、妹妹又先后降生到世界上,奶奶也從城里來到母親教書的學校,她來帶她的孫子們。
那時候,農(nóng)村的夜真是靜極了,如水的月光撒在小學校里。其實只有七八間房,沒有院墻,又沒有統(tǒng)一的桌凳,那是地主的房子。有兩個老師,那一個是民辦的,吃住都在家里面。奶奶給我們講許多故事,特別是鬼怪什么的。每到這時,弟弟就跑了,跑到屋里,爬到床上用被子蒙著頭。妹妹不跑,她在奶奶懷里睡著了,我不跑,因為我是老大呀,盡管加上沙沙作響的葉子令人毛骨悚然。母親在屋里備課、改作業(yè),有時她就出來講,別鬼呀怪呀的嚇著孩子,還是唱月朗朗吧,于是,我們又唱起來:“月朗朗,八丈高……”
后來,父親也來到我們所在的村子,我們還蓋起了自己的房子。再后來我才知道,父親原來是一個很好的校長,我出生的那一年他被打成“右派”,回到城里當了自由民。我們都有兩只手,不在城里吃閑飯。于是,文化大革命開始時他被下放了。
改革開放以后,我考入了一所師范學校,子承母業(yè),我當了一名教師。那幾年真是好事不斷,先是父親平了反,安排了工作,補發(fā)了工資。后是城里的房子還給我們了,我們又回到了城里。再后來,我結(jié)婚生子,遺憾的是,奶奶永遠地留在那片玉米地里了。
盛夏的晚上,我和愛人在屋里備課,我的母親帶著她的孫子在外面,坐在如水的月光下講故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七個小矮人的故事,那都是她過去曾經(jīng)講給她的學生們的故事。我說,你教他唱月朗朗吧。于是我的兒子也會唱月朗朗了。年近半百的我喜歡一個人坐在院子里靜靜的,靜靜的看著月亮。雖然沒有了高粱葉的沙沙聲,但是我覺得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還是那個當年奶奶教孫子們唱“月朗朗”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