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國
每當我走進那綿延幾十里地的荊竹山地,都好似一股清泉在心里涌動,腦海里溢滿了大山的影子。
記憶中的故鄉(xiāng),那是一片神奇而充滿幻想的熱土,荊竹大山就像一只未睡醒的巨獅沿著東西走向平躺著,山上生長著松、杉、梓、銀杏、茶、楠竹等各種林木,猶如一個綠色的海洋。山上還生著各種中草藥,林中還不斷的有虎、麂子、豪豬、野豬、野兔及各類珍禽異獸出沒。每當冬季下雪的時候,山民們便三五一群聚在一起,端著獵槍,帶上獵狗上山打獵去了,每每都有收獲,余閑時候能偶爾吃上一頓野餐,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老虎花競相開放,爭奇斗妍,遠遠望去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此時,婦女兒童們會結伴而行,登上大山,一邊采摘花朵,一邊絮叨著人間的花邊新聞,嬉戲打鬧于花草林木之間,那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傳說中的荊竹大山,不僅風景秀麗,宗教活動也極興盛,所謂“天下名山僧占多”,此山也不例外,據(jù)先輩們說,遠在宋代就有佛教入駐,后來又有一位西方傳教士來往于此山中,山高水高,山上建有房屋供傳教士居住,后因兵荒馬亂,這位西方傳教士才不得不離開了這一方熱土。這些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寶貴遺產(chǎn)現(xiàn)在都蕩然無存。
粗獷豪放、敢作敢為,久居深山老林的故鄉(xiāng)人大多養(yǎng)成了一種獨來獨往、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就是在那種集體活動時代,人們也不大受管束,業(yè)余時間,大都喜歡種點菜養(yǎng)點蜂做點竹工活挑到集市上去賣,有膽大的甚至偷砍集體的樹木連夜運過長江去賣給湖北人。如果事情一旦被發(fā)現(xiàn),大多能承認錯誤,改正一段,過后又重走老路。故鄉(xiāng)大多數(shù)人不大愛說話,喜歡直來直去,也愛打抱不平。
久居鄉(xiāng)野的人大都比較豪爽,平時在田間地頭忙乎,青年男女總喜歡對對山歌,開開玩笑,讓生活充滿了樂趣;茶余飯后總會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講講故事,天南海北,只看誰的故事講得生動、逼真,每每聊到深更半夜還不愿散去。每到重大節(jié)日,大隊還會請縣里的花鼓戲劇團演上三二天,電影也是場場爆滿。春節(jié)期間,家家貼對聯(lián)掛燈籠,燃放鞭炮,跳燈籠舞、蚌殼舞,玩龍,舞獅,好不熱鬧。村里老了人,全村老少都會出動幫忙、坐夜、唱夜歌。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這里也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農(nóng)民不甘寂寞,紛紛走出了大山,到外地打工,謀生活,使得部分山民過上了小康生活,蓋起了小洋樓,一條寬闊的水泥馬路修到了村村寨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