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常說“一問三不知”,當(dāng)然大家都明白,它是說什么也不知道。人們辦事情最怕碰到一問三不知的人,他(或她)不給任何指引,不做任何說明,像個(gè)不停播放“不知道”的錄音機(jī),讓人如入五里霧而無所適從。
“一問三不知”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沒說一問四不知呢?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為什么它可代表所有的事呢?它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據(jù)記載,晉國(guó)的荀瑤率領(lǐng)軍隊(duì)攻打鄭國(guó)時(shí),荀文子認(rèn)為,不可輕舉妄動(dòng),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衷(即‘中字,古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終皆舉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這段記載在古書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說法。荀文子說話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進(jìn)攻謀略,是開始、中間和最后終結(jié)(即“始衷終”)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進(jìn)攻?,F(xiàn)在我們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難嗎?
所以,從這段話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開始、中間、結(jié)局都全然不知。
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筆》一書中的說法也印證道:“俗謂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蓋本《左傳》?!?/p>
“一問三不知”是指事情從始到終三階段全不知曉,囊括了世間萬事的來龍去脈,加則累贅減又不足。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