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海瑞,一個傳奇般的名字。在中國民眾心中,海瑞曾經(jīng)是“清官”的象征,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風尚的變遷,卻正被日益妖魔化。
接連讀到多篇今人關于海瑞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海瑞幾乎無一不是一副可笑甚至可憎的形象:只會唱道德高調(diào),卻于民生實際無絲毫補益;海瑞罵皇帝是真,但一旦嘉靖帝駕崩,卻“大慟,嘔所出飲食”,這樣的人對他所處的時代不會有什么推動作用;沒有人情味,簡直就是“酷吏”,幼女吃了男仆所給的東西,竟逼令其自殺,無異于清儒戴震所抨擊的”以理殺人”……
對以上妖魔化海瑞的議論,我是頗感詫異的。先說最容易引發(fā)今人憤怒的所謂“逼女自殺”事件。這一事件首載于明末時人姚叔祥的《見只編》,后來清初人周亮工在《書影》中又加以引述,但除此之外,正史、野史都不見記錄,完全是一個孤證,怎能遽然相信?而就是這樣一個連傳聞都不能說很廣的“海瑞軼事”,卻讓海瑞背上了“全無心肝”的惡名,周作人就多次在文章中引用這一事例,并評價說:“余平日最不喜海瑞,以其非人情也。此輩實即是酷吏?!苯袢艘虼硕l(fā)的一些議論,顯然又是根據(jù)周作人而來的。
再看另外一些指責。海瑞是否真的只會唱道德高調(diào)?答案也應該是否定的。首先需要說明,海瑞那個時代的道德觀當然是與我們現(xiàn)在不同的,不過,區(qū)別古代一個人是否唱道德高調(diào),似乎不能因為今昔之區(qū)別就下判斷,而應該看其是否踐行他口頭所宣揚的道德觀。如果以這種標準,海瑞自然唱了忠孝節(jié)義的傳統(tǒng)道德高調(diào),但同時也是實實在在付諸實踐了的。其次,更重要的,海瑞不僅僅是傳說中的清官,也是一個“能吏”,他是有事功的?!睹魇贰酚涊d,海瑞作地方官時,除了后人所盛贊的不畏豪強,在興修水利、扶助弱小、精簡開支等方面都有作為,張居正后來大力推行的“一條鞭法”,海瑞實際上已開其先河,“一條鞭法”之在財政上能收到成效,可以說是建立在海瑞等人實踐基礎之上的。正是因為有這些事功,他離任時,“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一個官員,做到這個地步,我們難道能說他只擅長唱唱道德高調(diào)卻于民生無絲毫補益?
至于海瑞罵皇帝后又為皇帝之死大慟,這就更不足為海瑞病了。在海瑞們那里,皇帝和國家是兩位一體的。如果我們責備海瑞為什么不能超越這種觀念,坦率地說,就等于指責一個人為什么不能拉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一樣。
今人談論古人,必須回到歷史現(xiàn)場,要對某個古人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有基本的了解。妖魔化海瑞的人,正是因為沒有回到歷史現(xiàn)場的緣故。
(選自香港《文匯報》2008年3月1日)
編輯提點:人們貶低海瑞不是沒有理由的。雖然海瑞逼女自殺只是孤證,但是放在明朝那個禮教扭曲到變態(tài)程度的大背景中,也不能說沒有歷史的真實性。但這種思路只適合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并非歷史的思辨眼光。今人對于古人,面對圣者往往求全責備,面對奸佞往往頗具人情,影視表現(xiàn)中的和珅與海瑞,就是例證。這種視角不能說一無是處,但是通過美化奸惡讓自己賊心不死,通過貶低好人讓自己良心安定,何嘗不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