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武
【甲】張溥與“七錄齋”
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選自《明史· 張溥列傳》
【乙】程門立雪
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彼哪甓椝溃瑫r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古文今譯】
【甲】張溥從小就酷愛學習,凡是所讀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后朗誦一遍,就把它燒掉,又要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里洗好幾次,后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張溥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乙】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yōu)閹煛顣r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jié)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后,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為同學的人。程顥死以后,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已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jīng)察覺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jīng)一尺多深了。
【考點訓練】
1.比較【甲】【乙】兩文,說說張溥和楊時在學習上有何共同點?
2.甲乙兩文都寫了天氣的寒冷,其寫作目的是否相同?為什么?
3.讀了這兩則故事,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答案】
1.不畏艱難,勤奮好學。
2.不相同。甲寫天氣寒冷意在突出張溥學習的刻苦;乙文從側面寫天氣寒冷,意在突出楊時對教師的虔誠、尊重的態(tài)度,表達尊師重道的思想。
3.①學習不能沒有勤奮刻苦的精神;②只有虛心向學,尊敬老師,才會不斷進步。③讀書需要朗讀、背誦;④天道酬勤,專而攻之,必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