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
2004年,春節(jié)一過,我和景琳(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項目官員)帶著北京的寒氣來到了倫敦,參加聯(lián)合國首屆全球婦女與艾滋病聯(lián)盟成立大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也是第一次來到歐洲。
從小喜歡西方文學的我,對歐洲有無限的遐想。踏上這片土地,如同置身于一個影視基地,覺得眼前的一切都像布景,包括樓房、電話亭和汽車。
會議在英國女王母親生前的行宮里舉行,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我代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qū)),覺得這個擔子不輕。兩天的會議和活動,讓我了解了世界各地艾滋病流行的情況以及婦女在其中的狀況。非洲情況最為嚴重,這次來的代表也最多,“婦女被強暴”成為非洲婦女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亞洲的泰國曾經是艾滋病重災區(qū);而中國,因為眾多的人口以及GDP的增長速度引起了全球關注,所以大家很想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我作為一位中國的演員來參加這個活動,也使與會代表感到新奇和親切。
會議結束后,我和景琳去了英國南部的小城市布萊頓,參觀一家艾滋病防治醫(yī)院。那里除了接待我們的兩位負責人外,其他工作人員都是義工。接待員蘇珊是位50多歲的退休女教師,她每星期來這里工作兩天,從家開車到這兒需要40多分鐘。有個同性戀小伙子,在上上下下地送飯,我一問,他也是義工。
醫(yī)院是個帶花園的別墅,更像個家,在山頂上,舉目望去,大自然盡收眼底。國家把這么好的地方免費提供給艾滋病病人,這讓我很感動。在醫(yī)院里,墻上掛了很多有趣的畫,都是病人自己創(chuàng)作的。廚房是開放的,這樣,身體好一些的病人可以自己動手做飯。病人的洗手間里,醫(yī)院還配置了男用和女用安全套。
在英國,所有的艾滋病病人到這里治療和住院,都是免費的。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病人死在醫(yī)院里。大部分病人都是每年來這里治療一次或兩次。
參觀了英國的艾滋病醫(yī)院,我不禁要問:“這所有的錢都是政府提供的嗎?那政府要承擔多大的負擔呀?”后來才知道,他們的錢來自當?shù)卣?、捐助商店和一些活動籌款,如參加長跑比賽的報名費等。(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