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莫礪鋒,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南京大學(xué)中國詩學(xué)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政協(xié)常委
在漢代,山西汾水南岸有一個叫汾陰的地方(今屬山西萬榮縣),漢武帝時發(fā)現(xiàn)了寶鼎。鼎是國家重器,漢武帝專門在這里建一座后土祠,作為國家祠堂來祭祀土地神,并5次到汾陰祭祀(圖1)。
(1)汾陰后土祠幾毀幾建,今存建筑系清同治九年重建,現(xiàn)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皇帝經(jīng)常去的這個地方當(dāng)然很重要,也很繁盛。但隨著時間長河的流逝,到900年后的唐代,汾陰從漢代的繁盛已經(jīng)衰落成為一個很普通的地方。當(dāng)年的后土祠堂等古跡已不復(fù)存在。
初唐有個詩人叫李嶠,他路過汾陰時非常感慨。他就想起這個地方曾經(jīng)那么繁華,歷代皇帝駕臨這里祭祀土地神,現(xiàn)在放眼望去看到什么呢?在陣陣秋風(fēng)中,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向南飛去,十分冷清。于是他寫了一首詩叫《汾陰行》。這首詩后面的4句說:“山川滿目淚沾衣”,山河風(fēng)景很好,但看了以后讓人傷感掉淚?!案毁F榮華能幾時”?榮華也好,富貴也罷,都不能長久??!“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現(xiàn)在的汾水上還有什么呢?只有大雁一年一年的向南飛去,顯得一片荒涼。
這四句詩非常動人,唐玄宗,就是唐明皇,他晚年在安史之亂前夕,在那種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國家快要動亂的時刻,聽歌女唱到這四句詩時,流淚了。他可能由古人想到了自己,古人的富貴榮華不能維持長久,今人難道不也是一樣嗎!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匆匆西逃,途中又一次聽到歌女唱這首歌,再次動情落淚。
唐朝詩人對前朝留下的古跡進(jìn)行懷古,這樣的懷古詩深深地打動了包括唐玄宗在內(nèi)的讀者。
唐玄宗讀李嶠的《汾陰行》,懷漢武帝留下的古跡而傷感,沒想到他本人的故事又成為后人懷古的對象(圖2)。
(2)唐玄宗曾為懷古詩而落淚,自己亦成為后人詠懷之對象
90多年以后,晚唐詩人杜牧路過驪山華清宮,想起當(dāng)年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這里享樂游玩的情景,就寫了一首詩叫《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這里的山上回望長安,可以想見長安當(dāng)年一片錦繡繁華,驪山上重重疊疊建了許多宮殿,一座座宮門依次打開。打開來干什么?有一個人騎著快馬從山下飛奔而來,為的是讓他通行無阻。飛馬來的這個人是干什么的呢?是遞送緊急軍情還是重要公文?都不是。只有楊貴妃知道這是給她送荔枝來了。
據(jù)記載,楊貴妃喜歡吃荔枝。荔枝產(chǎn)在南海沿岸,為保證進(jìn)貢的荔枝新鮮,剛從樹上摘下的荔枝要在3天3夜之內(nèi)送到長安。以當(dāng)時的交通條件,只有依靠人馬接力不停地飛奔趕路。
給楊貴妃進(jìn)貢荔枝代價有多高呢?杜甫說“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送一趟鮮荔枝往往要跑死100多匹馬,更不用說百姓受累了,所以杜牧的感慨悲傷就可以理解了 (圖3)。
(3)杜牧《過華清宮》詩意圖
傳誦最廣的一首唐代懷古詩是陳子昂寫的《登幽州臺歌》。幽州臺在北京南,又叫燕臺。北京在古代叫幽州,曾是燕國所在地,所以也叫幽州臺。燕臺又叫薊北樓,它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黃金臺。陳子昂在公元696年,也就是他36歲那一年來到幽州,登上黃金臺。他很感慨,感慨什么呢?陳子昂此行是跟著軍隊來的,他跟一個叫武攸宜的將領(lǐng)來征契丹。陳子昂非常有見解,他向武攸宜提出很多好的建議,可是都不被采納。他感到十分失落。陳子昂就是帶著失落的心情登上黃金臺的(圖4)。
(4)詩人陳子昂塑像
黃金臺不是一座普通的建筑,而是跟古代幾個著名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首先是建臺的燕昭王,戰(zhàn)國時期的燕國很弱小,燕昭王決心使國家強盛起來,他向郭隗請教強國之道。郭隗告訴他,國家要強盛,關(guān)鍵在人才。要大力招攬人才,把別國的人才都吸引過來。燕昭王問怎樣才能招攬到有才能的人呢?郭隗說,你修一個臺,把黃金放在上面,就叫黃金臺。有賢能者來就把黃金送給他,表示要重用他。
黃金臺修好后,郭隗說,剛開始可能一時招不到好的人才,你就先招我吧,由我做個示范。于是燕昭王就拜郭隗為師,送給他很多黃金。這樣做相當(dāng)于今天的廣告效應(yīng),結(jié)果如大將樂毅,劇辛等大批人才都前來投奔。后來燕國果然強大起來了。
陳子昂登上幽州臺,心里感慨萬分,覺得自己沒有碰到燕昭王那樣的明君。眼前的幽州臺已經(jīng)很荒涼,沒有黃金,也沒有人在上面,于是有感而發(fā)寫了一首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往前看,看不到燕昭王、樂毅,他們已經(jīng)作古了。往后看,沒有開明的君主。歷史悠久,宇宙無邊,沒有人賞識我,我覺得很孤獨。陳子昂登上幽州臺當(dāng)然是在緬懷燕昭王、樂毅那樣一批古代名人,但更主要的是抒發(fā)他內(nèi)心的一種失落感。
懷古詩發(fā)生的背景一定是一個有古跡的地方,中國歷史悠久,古跡很多,那么,產(chǎn)生懷古詩最集中的地方是哪里呢?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有很多朝代在那里建都,所以這個城市有很多別名。如金陵、秣陵、石頭城、建鄴、建康、白下等。南京留下很多古跡,唐代的詩人就在那里寫了許多懷古詩。這些詩人在南京懷的什么古?心中感慨什么呢?
我們首先從南京的歷史說起。
南京最早叫金陵。傳說戰(zhàn)國時楚國的楚威王來到南京,看到這里有帝王之氣,他就叫人鑄金人埋在南京的一座山里,鎮(zhèn)住這個王氣,讓這里出不了帝王。南京也得名為金陵。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派望氣者就是看風(fēng)水的人到全國各地察看。望氣者一到南京,又看到這里要出帝王。秦始皇就下令把南京的王脈挖斷,一挖就挖出了今天的秦淮河。為什么叫秦淮河?因為是秦朝人工挖出來的淮河。秦始皇還下令金陵改名為秣陵。秣就是喂馬的草,意思是這里就是一些長牧草的山。
我不相信風(fēng)水,也不宣揚風(fēng)水,但說來奇怪,歷史上凡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都是短命的,三國時期的東吳,東晉,南北朝的宋、齊、梁、陳,五代的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除東晉勉強超過100年,其余只有幾十年,短的只有十幾年。明朝雖然有200多年歷史,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但到了明成祖朱棣就遷都北京,所以南京作為明朝的首都也是短命的。
這樣一來,南京就上演了太多的朝代興亡故事,唐代詩人到了南京,就這個地方寫懷古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地方亡國的悲劇不斷發(fā)生。劉禹錫有一句詩說“金陵王氣黯然收”。他說的是什么呢?晉朝的軍隊來消滅東吳,浩浩蕩蕩的水軍從長江上游一路直下,攻破石頭城。孫皓,東吳最后一個皇帝舉旗投降,金陵王氣暗淡了。
晚唐的許渾又詠金陵:“玉樹歌殘王氣終”,詠的是隋代的軍隊消滅陳朝。
大詩人李白登上南京郊外的鳳凰臺,他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的一個是“吳宮花草埋幽徑”。另一個是“晉代衣冠成古丘”。就是東吳留下來的皇宮已經(jīng)荒廢,里面長滿了野花野草,連路都沒有了,可見多么荒涼。晉代留下什么呢?晉代那么多的著名人物,留下的只是一片墳?zāi)埂?/p>
今天如果到南京去旅游,大家看到的很多地名都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每一個地名都包含著一個傷感的歷史故事。城外紫金山,就是鐘山,城墻是石頭城,也叫鬼臉城。紫金山跟石頭城本來很險峻雄偉,諸葛亮說:虎踞龍盤,形勢險要,可以建都。但是它的王朝都是短命的。所以后代的詩人來憑吊,首先想到的是這里不斷上演亡國故事,使人傷感。
劉禹錫寫過5首金陵懷古詩。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烏衣巷》。東晉和宋、齊、梁、陳時,秦淮河兩岸非常繁華。秦淮河上有望族謝安建的一座橋,叫朱雀橋。朱雀橋旁邊有一條巷子叫烏衣巷,烏衣巷是當(dāng)時門第最高的王、謝兩家居住的地方。王、謝兩家家世非常顯赫,王家最早出的一個宰相叫王導(dǎo)。東晉建立時晉元帝舉行開國典禮,叫王導(dǎo)和他一起坐在龍椅上?;实坌账抉R,人們簡稱“馬”,老百姓都說,“王與馬共天下”。另一個大戶人家姓謝。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東晉取得了勝利。當(dāng)時前秦軍隊跟東晉軍隊對峙于淝水,在后方運籌帷幄的是謝安,在前方?jīng)_鋒陷陣的是謝玄,謝家是保衛(wèi)國家的功臣,也是門第高貴的人家。
劉禹錫這首詩的前兩句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東晉南朝非常繁華的這個地段,今天秦淮河上的朱雀橋邊長滿了野草野花,可見荒涼已久了。一縷斜陽的光照進(jìn)烏衣巷口,寧靜得幾乎令人窒息,當(dāng)年繁華熱鬧的景象在哪里呢?已經(jīng)連一點蹤影也找不到了。詩的第三第四句寫得更精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星移斗轉(zhuǎn),滄海桑田,從前王家謝家等貴族聚居的這里,如今住的是普通的老百姓。烏衣巷的主人換了,不變的只有年年春天飛來的燕子。從前燕子回來飛進(jìn)的是王、謝家,現(xiàn)在回來飛進(jìn)的卻是尋常百姓家(圖5)。
(5)圖組:因詩而名,烏衣巷(上圖)和秦淮河(下圖)今天已經(jīng)成為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點
從謝安建朱雀橋到劉禹錫寫《烏衣巷》這首詩,時間已經(jīng)過去480年,燕子一代一代地飛回來的自然景象沒有變,但繁華的景象已經(jīng)不存在。人們感嘆南京,感嘆南京城的歷史時往往會說:六朝繁華,或者說六代豪華。但時代變遷,六朝時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的南京,后來已經(jīng)降為地方性的城市,沒有了國都的氣象。
跟劉禹錫這首詩的感情色彩差不多的另外一首詩,就是晚唐詩人韋莊寫的《臺城》。臺城是六朝時南京玄武湖旁邊的一段古城墻,韋莊在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走到臺城,看到玄武湖直到長江邊的十里長堤,楊柳依依,飛鳥鳴叫,景色優(yōu)美。他感嘆大自然沒有變,南京城依然一派春色,但六代繁華已經(jīng)不見了,原來作為首都的繁盛局面不再有了,就寫了一首詩叫《臺城》。這首詩的前兩句是“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六朝像夢一樣逝去了,只有鳥兒在城墻上叫。后兩句是“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植物沒有情感,不會悲傷憔悴,臺城邊上的楊柳還是年年發(fā)芽年年綠,依舊像煙一樣籠罩十里長堤(圖6)。
(6)韋莊的詩讓人們記住了煙籠十里堤的臺城
大概20年前,我去美國訪問,在哈佛大學(xué)旁聽一位洋教授給學(xué)生講中國唐詩,很有意思。這個洋教授用英語講韋莊《臺城》這首詩,對詩中的第二句“六朝如夢鳥空啼”,不停地說到一個單詞crow。他說crow是什么東西?就是烏鴉的意思。他為什么老講烏鴉,這首詩沒寫到烏鴉?。亢髞聿鸥闱宄?,原來他讀的是一本臺灣出版的《唐詩三百首》,鳥字印錯了,繁體鳥字中間少了一橫,變成了烏鴉的“烏”。所以他老是說這首詩好就好在一個“烏”字上。他說你們想想,烏鴉是一種什么鳥?烏鴉羽毛的顏色是黑的,叫聲沙啞枯燥,很不好聽。中國人認(rèn)為烏鴉是一種不吉祥的鳥,都不喜歡它。他說,原來六朝繁華的南京,到了晚唐,韋莊看到的城墻上居然只有一只烏鴉在那里叫,烏鴉是一種象征灰暗、衰敗、凄涼的鳥,所以這首詩好就好在一個烏鴉的“烏”字上。
下課了,他問,莫教授你覺得我講得怎么樣?我說你講得很好。但據(jù)我所知這首詩里沒有一個“烏”字。他說怎么可能呢?他抽出一本書來,我一看是臺灣出版的《唐詩三百首》。我告訴他這里不可能是“烏”,這里只能是“鳥”。理由很簡單,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七言絕句要講平仄格律,這一句的平仄格律應(yīng)該是“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句的第五個字只能是仄聲字,不能是平聲字。烏鴉的“烏” 字是平聲,“鳥”字是仄聲,這里如果是烏鴉的“烏”,韻調(diào)就錯了。三個平聲字連在一起用在七言詩的結(jié)尾,唐朝人叫作三平調(diào),三平調(diào)不能用在絕句中,只能用在七言律詩中。尤其是韋莊會寫詞,這樣的詩人非常講究韻律,絕對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
出于維護(hù)中美人民友誼的愿望,我當(dāng)時沒有說別的話。其實我更想告訴他,這首詩好就好在一個“鳥”字,假如把“鳥”字換成“烏”字,說“六朝如夢烏空啼”,就沒有味道了。韋莊走到臺城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表達(dá)什么?韋莊看到了春色依舊,南京城依然鳥語花香,處處聞啼鳥,而不是什么烏鴉叫。韋莊感嘆南京作為首都的那種繁榮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
講這個例子不是要批評這位洋教授,而是說我們讀懷古詩的時候,要領(lǐng)會懷古詩所蘊含的情感趨向。
當(dāng)我們到過一處古跡,想到古代曾經(jīng)有過的繁榮昌盛,想到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些有名的事件,有一些偉大的人物在這里活動過,我們就會緬懷歷史。
中國到處都有古跡,古跡留給我們什么?留給我們對于歷史的緬懷,留給我們對歷史的一種情感寄托,斷墻殘壁記錄著朝代的興亡,秦磚漢瓦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我們到了這里,就會產(chǎn)生對我們民族悠久歷史的一種緬懷。這種緬懷即使帶有一些傷感,依然是非常好的審美享受。這可能就是唐朝詩人懷古詩的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