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這一天終于到來了。曾經(jīng),我們覺得它還很遠。
7年前,2001年7月13日晚,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北京。天安門廣場頓時被歡樂之海席卷,40萬民眾自發(fā)地聚在這里狂歡——這一夜,還歷歷在目。
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想象:7年后,我們的孩子長大,成為了志愿者;7年后,我們的北京市民人人都可以用英語說“歡迎”;7年后,我們的城市更加整潔漂亮,天更藍,花更鮮;7年后,我們的一流體育場館令世界為之動容……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今天來到了我們眼前。似乎遙遠的七年時光,就這樣迅疾而過。
7年里,我們經(jīng)歷大疫、騷亂、雪暴、洪水,及至世所罕見的8級大地震。在7年前的那個夜晚,我們從來沒想到,這條奧運之路會如此坎坷。但是,所有這些艱險卻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對這一天到來的期盼。
因為這是一個偉大的夢想。
奧林匹克,是全人類的盛大節(jié)日。讀過奧林匹克歷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與其說是那些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力量更強的的紀錄一次次被刷新令我們振奮,不如說,是運動員們表現(xiàn)出的人類意志之頑強、身體潛能之無限、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轉變之奇幻,讓我們嘆為觀止。那么多戲劇家們也無法想象的偉大傳奇,會在這幾天幾周間集中迸發(fā)出來。
而在奧林匹克歷史中真正令我們悲傷的,與其說是哪位運動員在哪個項目中失利,不如說是發(fā)生在奧運賽場的暴力、仇殺、分裂、歧視,那才是人類的悲劇。
奧林匹克決不僅僅是一個世界體育水平的競技場,也決不僅僅是各國國力的展示臺,或是強弱名次的排行榜,它是四年一次的人類狂歡;是擺脫日常習見的戰(zhàn)爭、暴力和歧視的一場“臨時烏托邦”;是人們一直隱約憧憬又一直不能實現(xiàn)卻一直不肯放棄的一種大同理想——哪怕只實現(xiàn)它一個月,一個星期,或是一兩天,都那么讓人陶醉。
于是,這一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就成為這一場狂歡的核心,成為這一場偉大節(jié)日的主持人,成為全球人類的目光與希望聚集所在。
這種榮耀,對于我們中華民族,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這就是為什么北京市民們對于在2個月期間車輛不能日日上路行駛給予體諒;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對于進地鐵人公共場所要接受無數(shù)次的煩瑣安檢給予理解;這也是烈日下遍布北京街頭的上百萬身穿藍、白、黃等各種顏色T恤的志愿者們忠于職守的最大動力——這是國家的榮耀,也是民族的機遇,為了這百年的榮耀與機遇,這樣的代價都值得付出。
奧運前的北京街頭,有一種不尋常的清寂。街變得“寬”,車變得少,人變得平和。但是,清寂平靜之下,是人們?nèi)缁鸬臒崆椤?月25日,當數(shù)十萬的北京市民在各體育場館前徹夜守候,購買剩余的奧運門票時,僅此一景,就讓我們測到了蘊藏在民眾中的,比事先想象高得多的奧運熱情。在中國,奧運已經(jīng)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不僅僅只是運動員的事,它已經(jīng)成為了整個民族的事情——而最終吸引人們的,并非是奧運的政治包裝,而是它的體育精粹:當全世界頂尖的體育精英齊聚一堂前來競技時,誰不想在這種現(xiàn)場得到頂級的享受?
這一情景也在說明,奧運并不僅僅是付出,它也是獲取。
當我們用七年的時間一磚一瓦地建設,胼手胝足地苦干,到底是為了得到什么?是一種面子上的虛榮嗎?是為滿足一種不確切的自尊心嗎?不錯,奧運歷史上,曾有一個又一個國家因為奧運而走上快速發(fā)展之路。但是,奧運就是奧運,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契機,但它的精粹和深遠內(nèi)涵,始終僅在體育這場大游戲(GAME)之中。它的終極目的,并非一國一地的強盛,而是整個人類的共榮共歡。有人把這場奧運稱為一場國家的“大考”,考什么?不是考你有沒有上“大國”的分數(shù)線,而是看你有沒有一種世界級的自信、包容、豁達、樂觀、開放,是否擔當?shù)闷鹑虼舐?lián)歡的東道主。
本屆奧運會有一個響亮的主題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在七年前,曾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在今天正在成為現(xiàn)實。它不僅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夢想,它也是全世界的夢想,當我們的夢想與世界的夢想融為一體時,它的現(xiàn)實之花將彌久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