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耕
20世紀初,《紅樓夢》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王國維(1877~1927)、蔡元培(1868~1940)、胡適(1891~1962)、吳克岐(1870~1930左右)四人,應(yīng)是四個研究方向的開創(chuàng)者。王國維在光緒三十年(1904)發(fā)表的《紅樓夢評論》,是以西方哲學研究《紅樓夢》文本的鼻祖。蔡元培于民國六年(1917)年推出《石頭記索隱》一書,把索隱紅學推向一個新時期。胡適于民國十年(1921)所寫的《紅樓夢考證(改定稿)》奠定了考證派自傳說的基礎(chǔ)。顧頡剛先生把胡適的研究成果稱之為“新紅學”的創(chuàng)立,是把“索隱紅學”等同為“舊紅學”的。而吳克岐以所著的《犬窩譚紅》、《懺玉樓叢書提要》、《讀紅小識》三書,尋找《紅樓夢》文本的不接榫、缺失與自相矛盾之處,其數(shù)量達數(shù)千條之多。他還假《犬窩譚紅》中的《四象橋所購殘鈔本》、《午廠本》、《庚午老人修改本》三個舊本,對《紅樓夢》當時的通行本《廣百宋齋增評補圖石頭記》進行了校改。吳克岐三本著作的文字數(shù)量,超過了王、蔡、胡三人論紅作品的總和。吳克岐是后來直至今日通過《紅樓夢》版本、文本之本身來探尋《紅樓夢》成書過程的先驅(qū)。不知是何原因,與另三人的大紫大紅不同,吳克岐的三部作品一直不為學界知曉,連他的生平亦不為世人所知。僅一篇不足三百字的短文《紅樓夢之誤字》發(fā)表于1924年1月的《小說世界》卷五第一期,總算有冰山一角露于學界。
一粟(朱南銑、周紹良)于1958年4月出版了《紅樓夢書錄》一書,該書大量摘用了吳克岐《懺玉樓叢書提要》中對多種版本的記錄,“評論”一欄中又用一頁多的篇幅較詳細地介紹了《犬窩譚紅》與《讀紅小識》兩書,至此一些研究者開始對吳克岐產(chǎn)生興趣。但一粟并不知道吳克岐的生平及生卒年份?!都t樓夢書錄》摘登的《讀紅小識》的吳氏自序,序末署為“丙寅大暑后三日盱眙吳克岐軒丞氏識”。由此,我們知道:吳克岐又名吳軒丞,丙寅(1926)年前后為他著書的大致年代,又知他為江蘇省的盱眙人。吳克岐的這三本手鈔稿現(xiàn)存于南京市圖書館(筆者于2001年于國家圖書館找到了“提要”與“小識”兩書的錄副本)。1986年9月江蘇廣陵古籍印社影印出版了《犬窩譚紅》一書,計一函殘裝8冊16開本,至此學界研討此書的文章開始面世。2001年,筆者讀了《懺玉樓叢書提要》后,發(fā)現(xiàn)它是我國第一部有關(guān)《紅樓夢》的書錄,具有資料與實用雙重價值,故建議北圖出版社影印出版該書,并寫了篇序言,此書于2002年2月面世。北圖出版社打算再影印以《庚午老人修改本紅樓夢》為主體的《讀紅小識》一書,但筆者由于對“四象橋本”、“午廠本”、“庚午老人本”三本之內(nèi)容過于一致,懷疑此三書極可能出于吳克岐自己假借古本之名編纂的,故希望出版社延后再出,以便有時間找出確證。
“犬窩譚紅”出版后,1995年第1期的《紅樓夢學刊》,發(fā)表了美籍學者周策縱的“《犬窩譚紅》所記《紅樓夢》殘抄本辨疑”一文。他對書中所記,吳克岐于“壬子(1912)春,余在南京四象橋南舊貨攤中購得殘抄本,尤有重要之糾正(亦系八十回本)”之書甚為推崇,說“殘抄本(注:指其改文)自較合理”、“《犬窩譚紅》所記殘抄本,另無依傍,卻對人物有正確的記錄。例如各本常把彩霞誤作彩云,獨殘抄本不誤”、“改正了情節(jié)中好些時間上的差錯”等等。他在辨疑殘抄本的真假問題時則說:“這個不見蹤影的所謂‘殘抄本是真的嗎?……有好些地方似乎不是吳克岐或普通一般人所能偽作。”之后,有學者發(fā)表了對殘抄本更高的評價,如一學者說:“甚懷疑此殘抄本為‘原抄本的可能性很小,而極可能是一個刪除脂批后的過錄本,‘面貌或當近似‘甲辰本”、“如果從小說創(chuàng)作一般規(guī)律來探究,由粗到細、從俗到雅,由平淡到新奇。那么殘抄本(或是它的底本)當早于目前所見的幾種抄本和程高本的底本?!?、“殘抄本或其底本當在甲戌、己卯、庚辰諸本之前,即脂評本之前的‘白文本”、“如果將這部殘抄本的異文與《癡人說夢》中的‘舊抄本中的異文加以甄別利用,??币徊啃掳妗都t樓夢》,我以為一定會使《紅樓夢》的讀者耳目一新?!?006年,香港博士苑出版社出版了郭浩先生的“《紅樓夢》成書過程新說”一書,郭浩先生以文、版本的考證為基礎(chǔ),得出今本《紅樓夢》,是曹雪芹把“明義早期看到的《紅樓夢》、《石頭記》、《風月寶鑒》”,“三本書編纂為一本書”而形成的觀點。在論證過程中,郭先生把《犬窩譚紅》所記殘抄本的某些具體改文作為論證的基礎(chǔ),并說:“可以看出,《犬窩談紅》提到的殘抄本確確實實是曹雪芹編纂今本《紅樓夢》過程中的一個較為早期的稿本?!蓖ㄟ^以上簡述,可見一部新版本的出現(xiàn),雖則尚難辨新舊,但已激起學界的某種連鎖反應(yīng)了。
由于吳克岐提供的殘抄本(許多人現(xiàn)稱其為“四象橋本”)僅存他抄錄的與戚序本、廣百宋齋本有異的文字,誰也沒有看見過他所購的原書。從《懺玉樓叢書提要》一書來看,吳先生對所見的本子均有某些具體描述,而他自己購買到的這么一套重要本子,又與他個人的觀點十分吻合,竟沒有對具體的外觀、尺寸、頁數(shù)、抄寫格等任何一項的具體說明,這使人覺得有些反常。1996年,筆者邀請了林冠夫、蔡義江、呂啟祥、朱淡文、章詒學等多名學人一起研究此書,但討論未得出最后的一致結(jié)果,僅每人寫一短文,集中刊登在《北京農(nóng)工報》上。大家一致認同吳克岐的文本研究具有重大價值,但最關(guān)注的一點還是“四象橋本”到底是一個老本子還是較晚的本子(甚至是吳克岐自己所為),并未得出確定的共同認識。蔡義江先生認為,“從回目看四象橋本,異文非原作而是后改的,且是很晚的筆墨,可能就是出自吳克岐之手”,對此點筆者存疑。
在得到一套《庚午老人修改本紅樓夢》的復印件后,筆者的觀點有了較大的變化。四象橋本(包括此書內(nèi)所提的一部午廠本)與廣百宋齋本有異處,筆者統(tǒng)計共419條(呂啟祥統(tǒng)計為482條,周策縱統(tǒng)計為470條);而用類似的文體格式,庚午老人本從第一回至第88回列出與廣百宋齋本有異處為2846條,其中前80回有1901條。其每回改文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四象橋本。但仔細讀之,又覺兩本似乎十分相似,庚午老人本極像是四象橋本的擴充與修定。這一現(xiàn)象下面舉三個例子為證:
1、第十二回正文:今本“這年冬底,林如海因為身染重疾”這句中的“冬底”,庚午、四象兩本均作“八月底”。
2、第十四回目:今本為“林如海捐館揚州城”;四象橋本為“秦可卿死受五花誥”;而至庚午本,則為“秦可卿死受宜人誥”。
3、第四十三回回目:今本之“不了情暫撮土為香”,四象本、庚午本均作“急盡情且借水通誠”。
另外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吳克岐
特別得意的一個改筆為《紅樓夢》第十二回接近結(jié)尾處,“這年冬底”黛玉由賈璉陪著去江南探望父親的病。由于“冬底”之時序與后面的一些情節(jié)產(chǎn)生抵觸,故吳克岐說,“殘抄本、‘冬底作‘八月底?!嗽露植懺谝桓駜?nèi),字跡微覺模糊,卻似一個‘冬字”。這樣用“八月底”代替了原來的“冬底”,這使得后面的時間衍接變得基本上可通。但要知道這個“冬底”二字是不會錯的,因為不幾天鳳姐與平兒就在“燈下?lián)頎t倦繡”,假如前文果為“八月底”,那么天氣還不冷。鳳姐、平兒怎么會需要“擁爐”取暖來作針線呢!這一段故事的時序節(jié)令矛盾產(chǎn)生之原因是多重的,并非改兩個字可全部抹平。改者忽略了“冬底”與“擁爐”“是配套的”。
由此筆者確信,《四象橋本》、《午廠本》、《庚午老人修改本》三書定出于一個人之手,而吳克岐自言于1912年在南京四象橋南購得四象橋《殘本》,而《庚午老人本》于1924年秋購于儀征的十二圩。兩者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卻會由同一個人購得兩部相似的抄本,而且后一本像是第一本的發(fā)展補充,這樣巧的事出現(xiàn)的幾率應(yīng)該接近為零。其情節(jié)定是自己編出來的,但這樣用分析法得來的結(jié)論,是算不得確證的。
筆者在反復閱讀《庚午本》內(nèi)記錄的吳克岐與《庚午本》作者庚午老人所分別撰寫的序言時,突然發(fā)現(xiàn)吳克岐似在這里設(shè)了一個謎語讓讀者來自行破解庚午老人是誰這一難題。吳克岐序中的第一句話是:“癸亥之秋(1924),余在十二圩假得三讓堂本紅樓夢一部,朱墨淋漓,惜多殘缺,前有庚午生小序一篇?!倍陡绫尽纷髡咦孕虻淖詈舐淇钍牵骸皷|南第一山庚午老人識。”該書作者自稱為“老人”,又冠以“庚午”之名。那么吳克岐序應(yīng)寫為:“前有庚午老人小序一篇”,怎么會是“庚午生”的小序呢!把這兩句連起來,筆者就覺得吳克岐在暗示讀者,此書出于“庚午年出生的庚午老人”之手。序中又告訴我們“庚午老人”是一個居住在“東南第一山”的人。我想,如果此本真的出于吳克岐本人之手,那么在吳克岐的老家,應(yīng)該有一座標志性的名為“東南第一山”的山。而《懺玉樓叢書提要》之序,吳克岐自署為盱眙人,如此書果為吳克岐所作,那么在盱眙必定有一座名山叫做“東南第一山”。為了證實這個設(shè)想,我打電話給揚州大學的教授黃敬德先生,請他查一下盱眙是否有一座稱為“東南第一山”的山。盱眙離揚州很近,黃教授又極關(guān)注吳克岐作品,所以他不幾天就告訴我盱眙有一座有名的山,就叫“東南第一山”。同時把盱眙縣志中有關(guān)的書頁復印后寄給我。內(nèi)容為光緒十七年的“盱眙志稿”的木刻本,該書第二卷“山川”的第一頁即有文:“‘第一山又稱‘南山、‘淮南第一山、‘東南第一山”。黃教授告訴我,《苕溪漁隱叢話》的第35章寫明“第一山”三個字是書法家米元章所書?!懊自聫拈_封出發(fā),一路平原,至了此處看見一山,題書法‘第一山”。這樣終于使我們確信,庚午老人就是庚午年出生的吳克岐,《四象橋本》、《午廠本》、《庚午老人修改本》三套《紅樓夢》本子就是他自己的作品。吳克岐生于庚午年,即1870年。他購得(實為創(chuàng)作)《四象橋本》的1912年為42歲,得到(即創(chuàng)作)《庚午老人本》的1924年時54歲,這個年紀在那個時代是可以稱為“老人”的。寫出包含《庚午老人本》在內(nèi)的《讀紅小識》的“自序”的1926年,他56歲。至此,我認為,這三本書的作者就是吳克岐自己,他的生年為1870年(庚午年)。
吳克岐把自己的作品冒充為“殘本”,以此來推銷他對《紅樓夢》文本研究的成果,不能算是一件光明磊落的行為。但他又用“庚午生”與“東南第一山庚午老人”連用的啞謎,讓讀者可以考出其真相,使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原諒他。與當今某些學人的作假、抄襲來說,這還算是輕的過錯。但吳的這一過錯不能掩蓋其巨大的學術(shù)成就。這三書的3000多條摘誤、尋找文本的不接榫與遺漏及他所做的相應(yīng)彌補,開創(chuàng)了深入研究《紅樓夢》文本及由此探尋其成書過程的新道路,還是值得我們懷念與尊敬的。
呂啟祥先生在1998年第2期《紅樓夢學刊》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犬窩譚紅》所記《紅樓夢》殘抄本蠡測”的長文,筆者以為是客觀的,愿借他文中的幾段話作為對吳克岐工作水平的評價:
1、“殘抄本的異文便顯然具有解決矛盾彌合缺失的意圖和功能”,文心之細,令人感佩。
2、“殘抄本異文中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大段的補寫,雖然也全無版本依傍,獨家特出,卻合乎情理,文筆亦與原著頗為協(xié)調(diào),有時甚至達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
3、“有的改筆并不高明,甚至弄巧成拙,有的簡直就是敗筆”。
呂先生的具體評價雖僅針對《四象橋本》,但實際上對于《庚午老人本》亦是適用的。由于著文時他未看到《庚午老人本》,故他雖認為“它不大可能是早期鈔本”,但亦“有人以為殘抄本改筆可能出自他手,是一種假托和擬作。這種可能性不大”。筆者以為,呂先生的出于“近人之手”的說法,和出自吳克岐的自創(chuàng),兩者區(qū)別并不大。
吳克岐是一位研究面很廣,且著作甚豐的學者。在南京圖書館,還存有他的一些有關(guān)宋詞研究之類的手稿本。有興趣的讀者可去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