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作為北京奧運會第一位中國火炬手,“女蛙王”羅雪娟注定成為全球華人矚目的焦點。
北京時間2008年3月24日17時,北京奧運會圣火采集儀式準(zhǔn)時在希臘古奧林匹克遺址舉行。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用圣火罐中的火苗,點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又用這支火炬點燃了希臘跆拳道運動員亞歷山大手中的“祥云”火炬,北京奧運會火炬?zhèn)鬟f正式開始了!
在顧拜旦墓門口,羅雪娟與第一棒火炬手亞歷山大完成了圣火交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被認(rèn)為代表著東方女性美麗和智慧象征的羅雪娟,臉上一直帶著自信的微笑。手中的火炬點燃后,羅雪娟高舉火炬向觀眾展示,然后,緩緩向前跑去。眾多的攝像機(jī)、照相機(jī),記錄下了這個精彩的激動人心的時刻。
羅雪娟燦爛的笑容,定格在那一瞬間。
沒有人注意到另一個細(xì)節(jié)。當(dāng)?shù)谝话艋鹁媸謥啔v山大點燃手中的火炬,從古奧林匹克遺址跑出,經(jīng)過現(xiàn)代奧運會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的墓碑時,亞歷山大一手拿著橄欖枝,一手舉著火炬,虔誠地跪了下來。這里,埋藏著顧拜旦先生的心臟。跪拜完后,亞歷山大站起來,繼續(xù)向前跑去。作為第二棒火炬手,羅雪娟一直神情莊重地注視著亞歷山大所做的一切,在她的身后,是眾多的媒體記者,眾多的鏡頭。記者們急切地喊著羅雪娟的名字,希望她能轉(zhuǎn)過身來,給他們一個正面拍攝的機(jī)會。
在那些鏡頭后面,不僅有眾多記者,眾多媒體,還有無數(shù)中國人關(guān)注的眼睛。這樣神圣的時刻,這樣莊重的場景下,留下的任何一個正面的鏡頭,都會被載入歷史,成為一個人永遠(yuǎn)的榮耀。
羅雪娟清楚地聽到了記者們的呼喊,而在亞歷山大跑到她面前之前,她有足夠的時間,轉(zhuǎn)過身來,在鏡頭前面擺個POSE,留下一個經(jīng)典的瞬間,那不僅是給記者們一次機(jī)會,也是給歷史留下一個珍貴的鏡頭,給自己留下一次永不磨滅的記憶。
可是,自始至終,羅雪娟沒有轉(zhuǎn)身,她一直安靜地、虔誠地、莊重地注視著亞歷山大,注視著他手上熊熊燃燒的奧運火炬。
事后,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面對面》記者采訪時,她作出了自己的詮釋:“我是代表所有中國人來傳遞奧運圣火的。展現(xiàn)自我的機(jī)會有很多很多,那個場合不是展現(xiàn)我個人的時候。所以,我覺得在那個神圣的時刻,應(yīng)該聽由自己的心聲。我告訴自己說,我應(yīng)該看著亞歷山大,用自己的心,用我自己的正面去迎他過來?!?/p>
在亞歷山大跑到羅雪娟面前,用手中的火炬點燃羅雪娟手中的火炬之前,我們看到的,只是羅雪娟的背影,沒有一次正面鏡頭。這似乎成了一個永遠(yuǎn)無法彌補(bǔ)的遺憾??墒?,羅雪娟用她那顆虔誠、尊重、敬畏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尊敬。那也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所倡導(dǎo)的一種精神理念。
羅雪娟將背影對著鏡頭,卻將一顆真誠的敬畏之心,留給了奧林匹克,留給了歷史,也留給了自己。
(辛麥摘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