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歷經十余載寒窗苦讀的學生們正在六月悶熱的天氣中,為一張象牙塔的“入場券”進行最后的沖刺。在此,我們不妨聽一聽演藝圈中明星的應考故事,看一看大腕兒眼中的“黑色七月”(當時的高考是在7月)究竟是什么樣子?
胡軍:“意大利版”《我的太陽》折服考官
出生音樂、演藝世家的胡軍似乎比別人多一些熏陶,但自小的勤學苦練卻是他考上中戲的最重要原因。在北京考中戲第一試的時候,北京的考生是一千多人。考、聲、臺、形、表,胡軍用意大利原文演唱了《我的太陽》,技壓全場。后來經過幾輪的考試,胡軍最終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并成為中戲第一屆表演班的班長。
夏雨:即使落榜,也不要灰心
夏雨還在讀高中的時候就拍攝了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所以也因此落下很多課,等回到學校不久就要高考了。回想高考時坐在教室的情景,夏雨稱感覺有點模糊了,不過當時答題時候還是有緊張感的,特別是遇到不會的題而卡殼很久,結果浪費了很多時間。夏雨想對考生們說:如果落榜了,也不要灰心,可以重新來過,也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袁立:自信鑄就夢想
杭州美女袁立如今已是名滿天下,但在第一次投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時候,雖然通過了一試、二試,卻在最后的一場考試中落了榜。但自信的她并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輾轉北上,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參加考試。最后不僅通過了入學考試,還取得了北京電影學院92級第一名的成績。
郭曉冬:考上北電就是奇跡
談起高考,郭曉冬記憶深刻。從沂蒙山區(qū)走出來的郭曉冬笑稱自己是“著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之前,他曾經當了三四年的“北漂”,當過雕刻工人,養(yǎng)過蝦,當過郵遞員、歌手、主持人……本來過著與娛樂圈不搭邊的生活,可是機緣巧合被朋友拉去一同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結果一試就給刷了下來了。時隔一年后他決定再給自己最后一次機會。這一次考試郭曉冬順利過關,正式成為北京電影學院1996級表演系本科生。對于一個農村孩子來說,憑高考分數考上清華、北大不算什么,但考上電影學院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章子怡:老師幫忙完成詩朗誦
章子怡從11歲開始就學舞蹈,但跳了6年后,她發(fā)現自己在這行做不了最優(yōu)秀的,于是想到了考中戲。章子怡回憶說:“初試時我朗誦了一首詩《如果我是一滴水》,念到一半后邊全忘了,我就站在那兒,結果是一位男老師接著背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