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偉
電影就是這樣:你愿意把它當作是哪里,它就是哪里。
安東尼?明格拉答應擔任第11屆上海電影節(jié)的主席,我們本來可以在夏天的上海碰到他。可惜,他竟然來不及履職就去世了。54歲,作為一個導演,這本來是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寶貴的年紀,明格拉的死讓他的影迷更加感到痛惜。
拍完《冷山》之后,明格拉發(fā)行了《英國病人》的特別版本的DVD,他幾乎是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點評了他的成名作。當出現(xiàn)拉爾夫?費恩斯和克莉絲汀?斯科特?托馬斯飾演的地理學家走進開羅飯店的畫面時,明格拉說,他曾在意大利遇見一位老人,那人說,1930年代他曾在非洲和中東進行地理勘測,尼羅河邊的開羅飯店就和《英國病人》中拍的一模一樣。但是明格拉自嘲說,其實那個鏡頭既不是在開羅飯店,也不是在埃及拍攝的。
“電影就是這樣”,他說,“你愿意把它當作是哪里,它就是哪里?!?/p>
他也曾經(jīng)談到死亡。“我想,我死后全世界的電影院都會放我的電影”——這是一種期許,而不是自負。他只拍過6部電影,為人熟知的有《英國病人》、《天才雷普利先生》和《冷山》。我不禁設想,如果電影院重新放映他的電影,哪一部的觀眾會最多?
我認為是《英國病人》。他死后,我把《冷山》、《天才雷普利》和《英國病人》的DVD翻出來看。我最喜歡《天才雷普利先生》中裘德?勞和馬特?達蒙的表演。但是《英國病人》我看了兩遍。這之間的確有一點差別。
《英國病人》我看得早,相信這影響了我的判斷。十幾年前,我剛上大學,學校大禮堂到周末用投影設備放電影,兩塊錢可以看三部:打頭是一部港片,隨后是兩部外國電影。許多年輕人還不知情為何物,但是自以為在這里完成了愛情和性的啟蒙。那些浪漫的、不切實際的男女關系,對十七八歲的男女生,有了不起的吸引力。他們差不多都迫切地想要在現(xiàn)實中實踐電影中學到的橋段,最后卻落得理想破滅。那時候大學的氣氛還是很文藝腔的,和今天大不一樣。學生哥發(fā)現(xiàn)事實和想象不同的時候,都覺得很受傷。
《英國病人》是一部很文藝腔的電影。愛情故事令人感動,影像高雅細膩,音樂也很動人。大投資來得不容易,導演總是把過多的東西放在同一部電影里面。但是年輕人是不計較這些的。何況里面還有克莉絲汀?斯科特?托馬斯正面全裸的鏡頭。
拉爾夫?費恩斯和克莉絲汀另有一場激情戲,發(fā)生在英國駐開羅的大使館里。英國人慶祝1938年的圣誕節(jié),樂隊在一扇阿拉伯式的長窗前演奏圣誕歌,拉爾夫把衣冠楚楚的克莉絲汀擠在窗戶后面的墻上,兩個人熱得滿頭大汗。
那個場景中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0年代英國人的服飾、阿拉伯建筑的細節(jié)、還有埃及炎熱的天氣,樂隊奏出的兩首歌(Silent Night,Holy Night和God Save the King)……室內(nèi)的鏡頭取得很近,空間又是那么逼仄,拉爾夫?費恩斯神經(jīng)質(zhì)的手部動作,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一直沒有忘記。
但是明格拉在特別版的DVD里笑著說,拉爾夫的每一個動作,其實事先都畫好了草圖,并且排練過。他擔心拉爾夫手上動作太少,太拘謹,又擔心他動作太多,讓克莉絲汀感到不適,所以索性事無巨細地把這場戲畫了出來。我不了解其他導演——比如李安——在處理激情場面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事必躬親。這場戲我看過多少遍,竟然一點沒有發(fā)現(xiàn)排練的痕跡。是演員太投入,還是我太投入了呢?
一想起明格拉主席,我就會想起這場戲。電影的確就是這樣:你愿意把它當作是哪里,它就是哪里。很多年前我看《英國病人》的時候,我就情愿自己并不在電影院,而是躲在英國大使館的長窗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