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 翔
我的外婆是一位堅強的中國女性,經(jīng)歷了現(xiàn)代中國歷史的每一個階段:民國、抗日、解放、改革開放,她一直都穿中式服裝。在她逝去了幾年之后,她原本居住的四合院被拆遷了,什么都沒有留下,只剩下一些老照片和我對她的回憶。
在2007年的中國,我們還能看見一些中國歷史文化的痕跡。但100年后的中國人還能靠什么認知自己是“中國人”呢?
幾乎所有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穿的都是西服、牛仔褲;回家后臥在西式的沙發(fā)和床上,看好萊塢電影;幾乎所有的中國流行音樂,都是用西方樂器進行創(chuàng)作和演奏,中國的民歌、相聲和傳統(tǒng)戲曲面臨絕跡;數(shù)碼時代到來,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失去了手寫中文的能力。賺錢成為人們每天生活的一切,我們選擇了西式生活的迅速、方便和舒適。但是速食文化的后遺癥是淺薄、短暫以及浪費的生活態(tài)度。對金錢的盲目追求心理以及美國人的自我表現(xiàn)意識正在取代中國人的傳統(tǒng)。
我們無法拒絕西方文明帶給我們?nèi)粘I畹姆N種好處,但是我們?nèi)绾尾拍鼙W‖F(xiàn)代生活下的中國人的根本呢?我非常感激在我的生命中,體會到了真正的中國文化,也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2107年的中國人可能只有看照片了。
(玉冰心摘自《羊城晚報》2008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