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華
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九為陽數(shù)的極數(shù),是個位數(shù)中最高的數(shù),又稱天數(shù)。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數(shù),凡與帝王有關(guān)的事物多與九有關(guān)。帝王和帝位被稱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殿宇樓閣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數(shù)字多以九為單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園林,行宮的大門,裝飾用“九路釘”,每扇門上金黃色的門釘都是橫九排,豎九排,共計81個。故宮“三大殿”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正陽門正樓也是九丈九尺,頤和園的排云殿同樣是九丈九尺高。天壇最高一層直徑是九丈九尺,祈年殿高是九丈九尺,就連回音壁近側(cè)的一棵柏樹也沒離開九,名為“九龍柏”。清代定制,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進獻白馬8匹、白駝1匹,謂之九白之貢。其余貢品,也多以九數(shù)或九的倍數(shù)計算。就連宮廷的許多器物也以“九”冠名,如九龍杯、九龍壺、九龍柱,等等。
在所有數(shù)字中,唯獨九有資格代表數(shù)之極?!熬拧斌w現(xiàn)在多、大、廣、高的詞匯更是不勝枚舉:九天、九州、九域、九重、九品、九廟、九派、九歸、九夷、九皋、九霄、九九歸一……。
喜好夸張的人還采取翻倍的辦法,把九翻倍成十八、三十六、七十二……。如:十八羅漢、十八相送、十八般武藝、十八層地獄;三十六計、三十六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孔夫子七十二弟子、孫悟空七十二變化;一百零八將、新年寺院撞鐘要一百零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