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全
名人串成的文化符號籠罩著魏瑪。歌德、席勒、李斯特如同空氣,無處不在。
到德國公干,是在西南部的杜塞爾多夫,這里在東西德時代屬于西德。與德國友人談到旅行計劃,我在地圖上圈上了中部的魏瑪——在東西德時代,這里屬于東德。柏林墻雖然倒塌有十多年了,但原西德屬地的人對于原東德屬地會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一種異樣的眼神。我以為把魏瑪列入旅行計劃也會得到這樣的眼神,但事實卻相反,這位德國友人卻贊許:去吧,那里有德國的文化符號。
我知道,就像雅典曾是歐洲文化的心臟一樣,魏瑪代表著古典文化的傳統(tǒng),有德國的雅典之美譽。兩位文壇巨擘歌德和席勒曾在這里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文學作品,李斯特等世界聞名的藝術家也曾在這里生活。當然,魏瑪不僅曾是德國文化藝術的心臟,而且還曾在政治史上留下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意志皇冠落地,德國國民議會在魏瑪制訂了第一部共和憲法——魏瑪憲法,并依憲成立魏瑪共和國。魏瑪憲法和魏瑪共和國,也成為史書上濃重的一章,至今為政治學研究者所看重?;蛟S,這些就是德國友人所說的“文化符號”?
初秋的細雨,沒有寒意倒有一種溫馨的情調(diào),與“文化符號”串成的魏瑪相得益彰。我的行走,也仿佛有了一種文化意味。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曾說過,魏瑪不是一座有公園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園。讓安徒生有這樣的感受,是構(gòu)筑成魏瑪?shù)囊簧揭缓?。山是埃特斯山,環(huán)繞魏瑪城,城中景致倒成了翠綠的埃特斯山的點綴,仿佛中國山水畫上的民居,讓整幅畫盛滿生命的靈性。河是伊爾姆河,傍城靜靜流過,掩映在樹木花叢中的中世紀建筑物,以及矗立在公園和街頭的雕像,倒影水中,的確如一串串“文化符號”。歌德、席勒、李斯特便迎面走來。
歌德、席勒、李斯特走向魏瑪,還是在18世紀中后期的德國“春秋戰(zhàn)國”的時代——那時沒有所謂德國,而是33個各自為政的大大小小的公國。當時的社會景象,我們從恩格斯的筆下只能讀出黑暗:“政府的搜括,商業(yè)的不景氣”導致“一切都很糟糕,不滿情緒籠罩了全國”。而魏瑪卻成為黑暗中的光亮,吸引聚集了德語文化的精英:1772年,小說家兼莎士比亞著作翻譯家的維蘭德來到魏瑪;1775年,歌德來到魏瑪;1777年,德國啟蒙運動最有名的理論家赫爾德來到魏瑪;1779年,席勒來到魏瑪……
來到魏瑪?shù)母璧?6歲。一年前出版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轟動歐洲也引起教會的盛怒。這個多愁善感的年輕人攜至魏瑪?shù)男心依?,已?jīng)藏著浮士德的初稿、詩劇《普羅米修斯》和劇本《鐵手騎士》。
現(xiàn)今留存于世的歌德故居,是一座米黃色三層樓房,歌德在這里生活了50年。歷經(jīng)200多年的世事滄桑,樓房依舊保持著整潔和優(yōu)雅。十多個不同的房間,被涂成不同的顏色。色彩的選擇,是歌德親自授意的,歌德對色彩學和美學非常有研究。故居分為兩部分,前部是歌德接待客人和應酬交際的地方。看著陳設講究、裝飾精美的房間,仿佛空氣中還回蕩著他爽朗的笑聲。
后部是歌德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臥室的窗簾潔白如新,窗臺和櫥柜上放置著花瓶,鮮艷的玫瑰吐露著芳芬,仿佛他一生的浪漫。歌德的書房,稱得上是小型圖書館。一排排厚重高大的書架,泛著暗黑的色澤,上面排滿歌德生前讀過的書籍。書房的桌子上,有歌德曾經(jīng)用過的紙和筆。在書房的一角,有一摞摞書稿,這是歌德浩繁書稿中的一小部分。歌德一生著作頗豐,僅魏瑪版的《浮士德》就有143集卷,傾注了他60年的心血。這部巨著被譽為與荷馬的史詩、莎士比亞的戲劇相媲美的偉大詩篇。
席勒的故居距歌德不遠,在歌德故居北邊,相距不過5分鐘的路程。歌德和席勒的友誼,像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般的和諧親密。當年,席勒被迫逃離獨裁專制的符滕堡公國來到魏瑪后,兩人第一次見面,就圍繞人生及創(chuàng)作,談了整整14天,后來他們分住兩地,一直書信不斷。歌德晚年將這些書信整理編纂成一部經(jīng)典之作——《席勒與歌德通信集》。
席勒故居也是一幢三層小樓。直到1805年席勒去世,他一直生活在這里。1826年,妻子去世后,房子被出售。20年之后,1847年魏瑪市政府買下這幢房子,并且開放席勒書房,之后又開放了閣樓的全部房間。故居的其余部分,被作為德國席勒文化交流的場所,也作為歌德文化交流場所。在1984年到1988年通過考古研究和復原工程,故居被全部恢復了原貌。
李斯特故居位于伊爾姆河邊公園入口處附近。有“鍵盤之王”稱譽的鋼琴大師匈牙利人李斯特,1842年,應邀到魏瑪擔任宮廷樂長。在這里,他創(chuàng)作了交響曲《但丁神曲》和《浮士德》交響曲等杰出的音樂作品。同時,李斯特還指揮了同時代作曲家瓦格納、舒曼、柏遼茲和他自己作品的演出,使魏瑪無可爭議地成為當時歐洲的音樂中心。李斯特創(chuàng)辦的魏瑪音樂學院至今享有盛名。
名人串成的文化符號籠罩著魏瑪。歌德、席勒、李斯特如同空氣,無處不在。國家大劇院門前,豎立著歌德和席勒的巨型雕像。施伯林咖啡館里,掛著歌德當年喝咖啡時的畫像。白天鵝餐廳是歌德和席勒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那里有他們坐過的木椅。魏瑪?shù)母璧聦W院,學生們瑯瑯詠頌著他的詩篇,而魏瑪音樂學院則彈奏著李斯特的音符。林林總總的旅游商店,出售各種歌德、席勒、李斯特的紀念品。連郵票和車票上,也帶著歌德不朽的身影……
文化總會超越政治。魏瑪是德國的驕傲,不管是在東西德時代,還是在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