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云
核桃,又稱為“胡桃”,可說是一種食物,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中藥。根據(jù)中醫(yī)本草書籍上記載,認為是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所帶回來種植的,因為原產(chǎn)于羌胡之地,所以古代中醫(yī)藥書籍上都稱為“羌桃”,又因為是外來的品種,所以又稱為“胡桃”。由于果肉油潤香美,十分珍稀名貴,古時僅做貢品供皇上食用,所以又稱為“萬歲子”。宋代時才被收錄到中醫(yī)的藥學書籍上。由于我們所食用的是其果仁部分,中國人稱其為“核”,而它的形狀又長得像桃子,所以便稱其為“核桃”。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補腎通腦,有益智慧?!庇捎诤颂业墓?,長得很像哺乳動物的腦子,因此,傳統(tǒng)上都認為核桃具有補腦的作用。在古代習俗中,逢年過節(jié)家中長輩都會拿些核桃分送給小朋友吃,就是希望對孩子有健腦益智的作用。的確,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研究,核桃有豐富的營養(yǎng),它的蛋白質(zhì)中含有大量的色胺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而這些成分對腦部發(fā)育來說,確實是很重要的營養(yǎng)素。不僅如此,經(jīng)常失眠或是神經(jīng)衰弱的人,吃些核桃,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選擇。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進入考季、讀書用腦的考生們來說,核桃也是一種值得推薦的食品。
核桃肉的食用,當然是以新鮮的較好,這是因為核桃肉所含的脂肪相當豐富,且大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亞麻仁油酸與次亞麻仁油酸,有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膽固醇的效果,因此可以預防動脈硬化與一些心臟血管的疾病。不過,因此也較容易被氧化,如果吃進了保存不當且長期暴露于空氣中的不新鮮核桃肉,就可能因為吃入太多的過氧化脂質(zhì),反而引起腹瀉或膽固醇增加。所以,吃核桃最好買帶殼的,將硬殼打碎揀去中間的隔片,再慢慢食用。核桃肉上有一層淺紫色的薄膜,最好一起食用,如此一來,既可以吃到比較新鮮的核桃肉,也可避免攝人太多的熱量而使體重增加。
另據(jù)唐·孟詵《食療本草》記載,核桃可以“通經(jīng)脈,潤血脈,黑須發(fā),常服骨肉細膩光潤”。所以,桃桃還是非常理想的美容食品。以前有關慈禧太后的傳說很多,尤其是有關美容養(yǎng)顏的保健方式,《清宮述聞》這本書上記載了慈禧十分愛飲核桃酪,因此到了老年時,仍然皮膚滑嫩。姑且不論這個傳聞的真實性,不過就核桃的作用來看,確實是有滋養(yǎng)皮膚、美容保健的效果存在。如果擔心老年后皮膚會干燥枯萎,吃吃核桃,既美容又可養(yǎng)生,倒是相當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