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剛 薛立兵 寧兆民
一、品種選擇
五月蔓油菜植株較粗壯,株高25—30cm,開展度30cm左右。葉片為倒卵型,綠色,葉面光滑。葉柄白綠色,扁平而肥厚。葉片和葉柄表面皆有一層蠟粉。早熟豐產(chǎn),耐寒性強,早春不易抽苔。該品種適應性廣,可適用多種形式的生產(chǎn)栽培,春秋兩季均可種植,但主要以春播為主,一般1月上旬在陽畦內(nèi)播種育苗,3月中旬定植,4月下旬即可收獲,畝產(chǎn)2500—3000kg。
二、育苗移栽
1、浸種催茅:用20—30℃溫水浸泡2 3個小時,瀝干后在15—20℃環(huán)境下催芽,經(jīng)24小時可出齊芽。
2播種:播種床每平方米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10kg左右,磷酸二氫鉀50g,翻耙后撈平踩實并灌底水。每平方米撒播15—20g種子,然后覆土1cm左右。每平方米苗可移栽40—50m2。
3、播后管理:出苗前保持20—25℃,出苗后白天15—20℃,夜間10℃。苗出齊后,葉面無水滴時搬一層薄土,彌補土壤的裂縫。分次間苗達3.3cm。前期不澆水,旱時澆小水。播后30—40天,苗達3—4片葉時即可定植。定植前6—7天降溫煉苗。
4、定植:做畦0.8—1m,在畦內(nèi)按18—20cm行距開溝4—5道,按lOcm株距栽苗,每畝約裁3500株左右。定植后要澆小水。
5、定植后的管理:白天25℃左右,夜間10℃促進緩苗。當心葉開始生長后(緩苗后)降溫,白天20—25℃,夜間5—10℃,白天超過25℃放風,降至20℃閉風。定植后到緩苗10天左右,開始追肥澆水。底肥足、土壤墑情好時,可到收割前10—15天追肥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5—20kg。
6、收獲:定植后35—45天即可收獲,可間拔,也可一次性采收。
三、油菜病害防治
1、霜霉病:幼苗背面出現(xiàn)淡黃色病斑,邊緣不明鮮,擴大后受葉脈限制出現(xiàn)多角形斑,病斑背面出現(xiàn)白色霉層,嚴重時葉片枯死。成株期莖頂、花梗、莢果受害,多呈肥腫畸形,在潮濕條件下,表面有白霉,屬真菌病害。孢子隨殘株越冬,或附在種子表面,第二年侵染。棚內(nèi)濕度大,病害易發(fā)生。
2、黑斑病:主要危害真葉,子葉及葉柄。葉發(fā)病時退綠,以后病斑逐漸擴大為邊緣淡綠色至黃褐色的園形病斑,幾天后擴大為4-10mm,有明顯的同心輪紋,有的病斑有黃色暈圈,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部穿孔,多斑匯成大斑。真菌危害,病菌在土壤及種子表面越冬,分生孢子借水和氣流傳播。發(fā)病17—25℃,濕度72%—85%。
3、白斑病:葉片初生灰褐色近圓形小斑,后擴大成直徑6—8 mm不等的淺灰白色至白色不規(guī)則病斑,外圍有污綠色暈圈或呈水浸狀。潮濕時病斑上出現(xiàn)暗灰色霉狀物。病斑變簿稍見透明,有的破裂或穿孔。真菌病害,土壤與種子表面越冬,第二年借氣流傳播。高溫型平均23℃,低溫型11—20℃易發(fā)病,濕度大,易流行。
4、黑腐病:幼苗子葉水浸狀,根髓部由褐變黑,萎蔫致死,成株由葉緣向內(nèi)呈“V”字型黃褐色斑,沿葉脈向葉柄發(fā)展,形成大塊黃褐色病斑,葉脈變黑色網(wǎng)狀,蔓延至莖部、根部,與健壯部分界限不清,致使葉柄、莖、根部維管束變褐色,干腐時葉片向一邊彎曲。發(fā)病條件同黑腐病。
5、炭疽?。喝~發(fā)病初為蒼白色或退綠水浸狀小斑點,擴大后為圓型或近圓型,中央略下陷,呈薄紙狀,邊緣褐色微隆起,直徑1-3mm。發(fā)病后病斑易穿孔。葉柄上病斑呈長圓到棱形,凹陷呈褐色至灰褐色,濕度大時,病斑上有褚紅色粘質(zhì)物,病斑易蔓延。
6、油菜菌核?。捍杭?—4月份病原菌隨氣流傳播侵染油菜花瓣、葉片和莖枝。油菜長勢好或遭受凍害漬害,花期多雨則有利于病害發(fā)生。對以上油菜病害防治所使用的藥劑有: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隔6—7天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或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