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樱穑澹澹洹。祝澹澹?/p>
本刊2007年10月刊登了《是怪癖,還是怪病?》一文后,收到許多讀者來信,再度證明我們身邊怪人多。不過,你不必擔心:怪癖乃人性也。當然,不是所有怪癖都很可愛,某種行為到底有害無害,常常很難判斷。本文是心理專家對讀者來函的評析,請他們來判斷信中的行為哪些純屬有趣,哪些則可能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問:我不喜歡說話。我害怕別人會覺得我說的話很愚蠢,有時無來由地就覺得害怕。我從來不在公共場合使用手機,因為我怕站在自己身邊的人會覺得我是一個白癡。這正常嗎?
答:“你完全正常,但似乎自信心不足,而且好像過分敏感。這是一種社交焦慮癥?!眴淌鎭啞た茽柭┦咳绱朔治觥K切睦韺W家兼作家,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和奧克蘭工作。
請記住以下三點:一、大多數(shù)時候,你說的話聽上去可能并不愚蠢。二、即使你有時偶爾說了一些蠢話,那又怎么樣?每個人都可能說蠢話。三、大多數(shù)人都很關(guān)注自己,并不像你想的那樣注意你。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吧?科爾曼強烈建議你找一位治療專家,請專家給你推薦一些抗焦慮的藥物。
問:我害怕去到高處,比如很高的大橋。我甚至害怕去教堂的陽臺。我倒不是害怕自己會摔下去,而是害怕自己會跳下去。我不想自殺,但我很想體會飛翔或漂浮的感覺。當然,我知道自己跳下去會摔死,所以想要往下跳的欲望讓我感到很害怕。我該怎么辦?
答:為什么不把從事跳傘運動作為一個目標?你可以從離地面近一點的地方開始練習,比如跳板。這是醫(yī)學博士邁克·懷姆斯的建議。懷姆斯博士是精神病專家,在舊金山灣區(qū)開設(shè)一家私人診所,他曾在美國軍隊中當過傘兵。他不是在開玩笑。他說:“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你真能體會到你所尋找的那種飛翔和漂浮的感覺?!?/p>
問:當著別人的面,我沒辦法吃那些塊頭比較大、不好咬的東西,除非我與他們特別熟悉。吃工作餐時,巨大的三明治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約會時,我肯定不會點一盤濕呼呼的松軟色拉。我這樣是不是很古怪?
答:“這并不古怪。”紐約的心理學家佩魯西認為:“像這樣的社交顧慮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在約會時?!迸藗兒ε陆o人留下貪吃、懶惰或不健康的印象。調(diào)查顯示,這種恐懼是有根據(jù)的:男人確實會認為吃得太多的女人不健康。不過,男性對女性的吃相雖然比較在意,但并沒有女士們想象的那么嚴重。
康耐爾大學心理學家湯姆·季洛維奇博士稱這種現(xiàn)象為“聚光燈效應(yīng)”: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但考慮別人的時間相對不足,所以我們感覺別人總是在注意著我們,但實際上可能并非如此。
佩魯西認為:“克服這個心理問題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故意逼迫自己:故意點一份巨大的三明治,不怕在別人面前出丑,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做并不會造成什么糟糕的后果。”
問:有時我十分小心,盡量避免踩到地磚之間的裂縫或間隙,就好像我能透過鞋子感覺到那些縫隙。這正常嗎?
答:你認為踩到地磚之間的縫隙會讓你倒霉嗎?我問的這個問題是個正經(jīng)問題,不是開玩笑。如果你相信它會,那么你就有問題,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如果你不相信,你就沒有任何問題。
哈佛大學精神病學家杰奎琳·奧茲博士說:“這類強迫行為大多源自童年,我們擺脫不掉?!边@類習慣微不足道,不要為這種事情擔心。
問:我的母親快80歲了,喜歡不斷地重新擺放衣櫥和沙發(fā)等笨重家具。我跟她說,她年紀太大,不能這么做,但她就是不聽。你覺得她有問題嗎?
答:如果她這種喜歡做家務(wù)的癖好是最近才有的,那么這可能與她的年齡有關(guān)。也可能她患了焦慮癥或強迫癥。不過,在你為她尋醫(yī)問藥之前,你得先問問自己:這是不是僅僅因為她覺得無聊呢?
老年人可能會覺得無所事事,擺弄家具是她發(fā)泄創(chuàng)造力的唯一途徑。可以和母親貼心地聊聊天,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密歇根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米歇爾·瑞巴博士說:“在我看來,她擺弄家具,似乎自得其樂。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幫她一塊做。與母親一起做這樣的事情是很愉快的?!眴枺何覠o法停止購物。我有各種顏色的發(fā)膠和眼影,有成堆從未讀過的書。我總是不停地去到同一家商店,購買我已有的東西,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我的朋友們都說,我的家看上去就像間商店。我是怎么了?
答:你說“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得問問你,僅僅是為了預(yù)防什么樣的萬一?在什么樣的地震和海嘯中,發(fā)膠和眼影能派上用場?
馬薩諸塞州心理學家賈尼斯·萊文博士說:“許多人購物成癮。關(guān)鍵在于是你控制購物欲,還是購物欲控制你。就你的情況來看,答案似乎是后者。你喜歡囤積物品,有強迫癥(OGD)的癥狀?!庇袌?zhí)業(yè)資格的治療專家可以幫助你控制這種強迫癥,甚至讓你重新找回購物樂趣,購買你真正需要并喜歡的東西。
問:3年來,我從來沒跟人進行第二次約會。假如男人在第一次約會后的24小時內(nèi)沒有打電話給我,我就會很生氣,再也不想跟他講話。如果他打電話給我,談話卻又總是不投機。我的朋友都說我是一個毫無耐心的完美主義者,但我認為我應(yīng)該獲得完美,完美是值得等待的,不是嗎?
答:不對,不對。我們都不是完人,所以你將永遠等待。你真正的想法很可能是這樣的:你害怕親密,因為你覺得自己配不上,于是你定了一個苛刻的規(guī)矩,故意跟自己過不去。這是個很簡單的逃避手段。你不想要第二次約會,為什么呢?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瑪麗安·拉弗朗斯博士懷疑,“此中有一個關(guān)系到自尊的大問題。你實際上擔心自己是個壞人”。你怕別人真的接近你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一點。當然,你并不真的是個壞人。
問:我很難集中注意力。我接電話時,如果房間里還有人跟我講話,我會兩邊都聽不進去。開車回家時,我有時會走神,無法回想起大段的路程。我經(jīng)常走神,這正常嗎?
答:這很難說。如果你從小就有這個問題,那么你可能患有多動癥;如果你最近才注意到自己有這個問題,那么你現(xiàn)在可能有點焦慮,也可能有憂郁癥。哈佛大學柏瑞森博士說,以上三種情況都可以通過談話療法或用藥物治療。
問:我非要把東西用壞才買新的。我花了七年時間才用完14瓶指甲油。我應(yīng)該買一雙新涼鞋,但舊涼鞋還沒完全穿壞,于是我就等著。我的朋友都說這很不正常。
答:你這雙舊涼鞋是否傷腳?你如此節(jié)儉,其中是否有覺得自己不配穿新鞋子這樣的自虐因素?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么你就有心理問題,需要治療。
但假如你只是根據(jù)東西的用處來評估它們的價值,那么你這樣做或許說明了一個意味深長的事實:你是完全正常的,而我們其余的人則是瘋狂的物質(zhì)崇拜者,是不正常的。
求醫(yī)指南
1/4的人有憂郁、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6%的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如躁郁癥或精神分裂癥。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吉恩·柏瑞森博士認為,人類的精神疾病治療嚴重欠缺。“假如我的膝蓋疼,我會去看醫(yī)生,但如果是思想、感覺或行為上出了問題,許多人卻不會給予同樣的關(guān)注。人們應(yīng)該明白,大腦是身體的一個器官,出了問題,就應(yīng)該積極尋求治療。”
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常是阻礙治療的原因。朋友、導師或家庭成員或許是你最先可以求助的對象。你也可以與你的家庭醫(yī)生談?wù)?,他會給你介紹一位治療專家,或是可向推廣心理健康的機構(gòu)求助。
(摘自美國《讀者文摘》中文版)
責任編輯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