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句老話:萬人唾罵,無疾而終??梢娢覀儦v來十分在乎罵人或被人罵,所以戲曲有《擊鼓罵曹》之類。古代打仗陣前除了要有“舉天天無把,恨地地無環(huán)”的厲害武功,還得有犀利的罵人本領,連張飛那樣的老粗也會罵出“三姓家奴”一類的經典,足見“罵功”與武功的地位真是難分伯仲。少時看連環(huán)畫《小霸王孫策》,見小霸王在陣前一通高叫,居然將敵方副將王朗罵得倒撞馬下吐血而亡,覺得孫策真是三國時期第一勇士,非常佩服,一直希望學到他那種本領,然而我笨嘴笨舌的狀況至今未改。
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前有禍從口出的經驗教訓,當今罵人同樣也不是件輕松的事情。重慶小公務員秦中飛罵了縣里領導被抓進了拘留所;河南孟州農民閆進先罵了當地官員,被押著游街示眾;山西運城干部楊秦玉寫信舉報縣委書記被判有期徒刑;安徽五河中學教師,因不滿上級的校長任命,發(fā)短信給縣領導,被拘留10天……
事實是,“罵人”的人不一定是壞人,被罵者也不見得不是好人。
美國歷屆總統(tǒng)似乎鮮有不挨罵的,即便是亞伯拉罕·林肯那樣的偉人也不能例外。首先他被妻子罵,林肯當了總統(tǒng)以后妻子仍然公開嘲諷、謾罵他,甚至還將熱咖啡潑在他頭上。其次是同事罵,做律師時,有人告訴他鉆法律空子可以贏得500美金,林肯說你不能用誠實手段掙600美金嗎?同事罵他是榆木腦袋死腦筋。林肯對奴隸制懷有強烈的恨,對信仰奴隸制的人卻相當寬容,他說“如果我處于他們的位置,也會像他們一樣?!彼麑⑴`主和奴隸都看成不公正制度的受害者。因而他兩方不落好,對手、下屬都罵他是“該死的、笨拙的長臂猩猩”。他那著名的《哥底斯堡的演說》也被當時許多報紙指責為“愚蠢、感傷、沒有價值”的廢話……
他遭到暗殺以后,美國人才領悟到林肯偉大之所在,認為是他的仁愛寬容帶來了統(tǒng)一民主的美利堅合眾國,是他的死令當時美國達成了空前的寬容和諒解,他的杰出貢獻惠及了美國后世。
林肯活著的時候總是伴隨著嘲諷、詛咒和辱罵,但林肯的態(tài)度是:讓人們隨便說去吧,我要保證有良好的心態(tài)來為他們工作。試想,有此種心態(tài)誰還能把他怎么樣?
其實啊,誰在人前不罵人,誰的背后沒人罵?連權傾朝野的武則天都被駱賓王罵得七佛升天,顏面掃地,然武則天確有丈夫氣,非但不生氣,反而贊賞罵人者的文采??筛嘟y(tǒng)治者既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沒有這個雅量。薩達姆在位時,“百分之百”的選民給他唱贊歌,倒臺了,原來許多人恨他恨得咬牙切齒,恨不能將他挫骨揚灰。袁世凱在位時,連流氓都上街游行,恭請他出來當皇帝,可是他僅僅坐了83天龍椅就在國人的唾罵聲中暴斃,而他的龍椅里面居然絮的是稻草。是他們真的覺得天下人都真心臣服于自己嗎?我看他們還不至于弱智至此,之所以如此,要么是假裝不知道,要么就是迷信憑自己的淫威可以改變世道人心。
前些日子,有個學校校長辟了一個房間,讓師生對著自己的畫像拳打腳踢,惡言謾罵。不管他出發(fā)點如何,我卻以為這也是難得的勇氣之舉。至少他心里想到了屬下還會有人對自己不滿意、對自己有怨氣。用這種心態(tài)當領導,他至少不會聽到罵聲就一蹦三尺高,就覺得人家是在侵害自己名譽,也就不會動不動就抓人關進大牢或者游街示眾。
我不贊成人動輒辱人祖宗,動不動就罵得別人狗血噴頭。罵人不是和諧社會應有之義,亦有礙社會和諧。但是,沒有罵人的聲音,也不見得就一定和諧,萬馬齊喑肯定比能夠自由罵人的日子可怕得多。
(選自彭廣軍的博客“軍無兮言”)
編輯提點:前一段,有一家雜志專門作了一個專題,叫做“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說的是國人對于種種不良社會現象少有仗義執(zhí)言,多的是熟視無睹或安之若素。其實這種印象并不完全符合現實:看看從中央到地方,“兩會”上有的是代表委員為民生慷慨建言;報紙雜志上,有的是公共知識分子切中時弊的建設性評論;網絡平臺上更是熱鬧,對種種新丑舊惡,批駁揶揄得更是豐富多彩、痛快淋漓。面對不良社會現象,我們有憤怒,而且表達憤怒。有哲人說,憤怒是因為希望——認為這個社會有希望,認為自己有希望。所以,憤怒只要是建設性的,就是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而罵人則不然,作者的很多分析切中肯綮,但是似乎陷入了“罵人和沉默”的兩極思維中。萬馬齊喑肯定比能夠自由罵人的日子可怕得多,但萬馬齊喑和自由罵人,都不是和諧社會和公民社會應有的景象。要憤怒、要說話,但一定要有話好好說,這才是負責任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