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璞
卡爾于1972年出版的最后一本書是《饑餓的妖精》(The Hungry Goblin),它以威爾基·柯林斯作為主角,但書賣得不好。當時卡爾正受著癌癥病痛的折磨,但他的腦中卻仍然滿是詭計,可惜構(gòu)造故事和創(chuàng)造人物的能力已經(jīng)離他遠去。他開始創(chuàng)作一部新的推理小說《海盜之路》(Pirate's Way),卻至死沒有完成。他逝世于1977年2月27日,享年70歲。
把這段放在這里,是為了告訴讀者,我的這篇文字與眾不同。如果只是想尋找單純贊美卡爾的言論,隨便在網(wǎng)上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信息。我想表達的只是我的觀點,論述卡爾,卡爾的曼妙,卡爾生于美國,也讓密室在美國凋零。
再美的花朵,盛開之后,必有凋零。要說出美國最讓我敬重和佩服的推理作家,我只能想到一個名字,那就是約翰·迪克森·卡爾。
他的偉大以及對后世推理小說的影響,從他的稱號——“密室之王”——中就可窺見一斑。這是對他一生最完美的評價。我相信,在日本,美國乃至英國,大多數(shù)獲得讓人垂涎獎項的本格派推理作家,都肯把自己一生的榮譽與這個讓全世界認同的稱號相交換。但沒人如愿以償。如果把不可能犯罪比作推理小說王冠的話,密室就是這個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寶石,它已經(jīng)被卡爾偷走了,再也無處可尋。
一本推理小說擺在我的面前,我不會認為它比金磚還重,也非文學那么簡單。
不可能犯罪簡而言之,就是在時間上、空間上、邏輯上所不可能完成的犯罪。密室,作為其中的重頭戲,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
——在一個密閉的無法逃脫的房間內(nèi),有人被殺了。是的,當警察破門而入后,發(fā)現(xiàn)在這個反鎖的房間內(nèi)只有一句尸體,沒有兇手蹤影。他是如何離開的?
當讀者閱讀到這類案發(fā)現(xiàn)場時,往往會對解答產(chǎn)生興趣,希望作者能給合乎常理的真相,最好還巧妙無比。
他們往往還渾然不覺,密室吸引他們的本質(zhì)在于這是一個奇跡,是作者的化不可能為可能,這樣的產(chǎn)物已經(jīng)不能簡單的用“文學”二字加以概括,這是推理,這是智慧的高境界,延伸到了極致,便化為了藝術(shù)。
任何對世界還懷有好奇的人,如果發(fā)現(xiàn)這世上有一個人以制造這種奇跡為終身職業(yè),都會對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吧。
卡爾正是這樣一個妙人。
他生于1906年11月30日,父親是位律師,1920年末卡爾遠赴巴黎求學。他曾經(jīng)表示:“他們把我送去學校,希望將我教育成像我父親一樣的律師,但我只想寫偵探小說。我指的不是那種曠世巨作之類的無聊東西,我指的是偵探小說?!?
無疑,卡爾完成了他的夢想。他畢生創(chuàng)作了約80本小說,締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犯罪”,我不想在這里煩述他曾獲得過的獎項和榮譽,那些已經(jīng)或者還有別人有機會獲得,而“密室之王”永遠只有他一個。
2006年,是他的百年誕辰,我之前從沒對任何人說起過,給自己的書起“不可能犯罪”的書名正是出于對卡爾的敬意,這是我個人單純的意愿,旨在用這本書向這位100年前出生的大師致敬。08年才說出這番話的我,應該可以避免掉任何商業(yè)嫌疑了吧(《不可能犯罪》出版于2006年)。但這篇文章,我想論述的不是他的出生,而是死亡。
1977年,卡爾永遠離開了人世,也讓密室在美國凋零。
大師是百年一遇的,我們不指望美國10年就出一個卡爾。但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大師離去后所留給自己國家的,除了紀念碑和大作之外,往往不是綠意盎然的春天,而是一片沙漠。是的,密室在美國凋零了,甚至在美國以外的其它英語系國家里,這種影響都是至深的。密室不再是一個活潑的小孩,頑皮的到處亂竄,更不會出現(xiàn)在當代流行讀物之中。它就像是一個年老色衰的演員,悄然退居幕后。人們開始關(guān)注驚險懸念小說,魔幻小說,而再廣義的密室定義也無法將它和暢銷榜上的《哈利波特與密室》扯上聯(lián)系。硬說《達芬奇密碼》是推理小說也純屬牽強附會,推理的黃金時代在歐美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與過去的輝煌成就相比,現(xiàn)在已經(jīng)歸于虛無。
如果問起原因,可能會聽到“密室已經(jīng)寫光了”,“詭計已經(jīng)用完了”,“密室有卡爾寫就夠了”“時代不同了”“密室已經(jīng)死了”“古典本格黃金時代結(jié)束了”諸如此類的話。還會有人翻出被譽為卡爾最著名小說之一的《三口棺材》(04年譯林出版社出版),指著其中的“密室講義”對你煞有介事的說道:“看!這是卡爾寫的密室講義了,已經(jīng)沒有任何人能翻出新花樣了!所有的密室盡出于此!”
作為一個推理寫手,肯定不少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言論,你也許無法反駁,無話辯解,或者真的這樣以為。這種影響肯定在英語國家更為深厚長久,就像在金庸古龍過后,中國武俠開始走向衰落一樣,大師們總是輕輕揮一揮衣袖,帶走了全部云彩,讓本土只剩下虛無的天空。但是否,密室真的被窮盡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密室沒有完結(jié)。
不可能犯罪沒有完結(jié)。
連卡爾自己都這樣以為。
他逝世前已年滿70歲,仍在創(chuàng)作《海盜之路》,從前文可以看出,卡爾著作等身,筆耕不輟。他把寫作進行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并沒有在完成《三口棺材》的密室講義之后,把筆瀟灑地向窗外一丟,從此游山玩水去了。
他還有寫不光的詭計,只是世界給予他的時間不夠多。他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也會對“密室窮盡”言論嗤之以鼻。
言到此處,可能還會有人想翻開“密室講義”擺在我的面前,質(zhì)問我:那為何眼下的密室,變來變?nèi)?,都逃不脫“密室講義”的束縛?
這一點我要著重說一下,實際上,除了密室講義之外,在推理小說的世界里還存在各種講義,諸如“不在場證明講義”,“毒藥講義”等等,后人往往難以在上面添加補充些什么,因為它們確實“看上去很美”。但問題就出在這里,這種錯誤理解是對“密室講義”的誤讀造成的。綜合來說,“密室講義”同其它諸如“不在場證明講義”一樣,講的是“密室的表層”,而非“精髓”。
比如其中第五條:這是謀殺,但迷團是因錯覺和喬裝術(shù)所引起的。譬如,房門有人監(jiān)視的情形下,受害人被謀殺橫尸于室內(nèi),但大家以為他還活著。兇手裝扮成受害人,或是從背后被誤認為受害人,匆忙地走到門口現(xiàn)身。接著,他一轉(zhuǎn)身,卸下所有偽裝,搖身一變,換回原本的樣貌,并且立刻走出房間。由于他離去時,曾走過別人身邊,因而造成了錯覺。無論如何,他的不在場證明已成立。因為后來尸體被發(fā)現(xiàn)時,警方推定的案發(fā)時間,是發(fā)生在冒牌受害人進房之后。
這條講義的第一句話是其關(guān)鍵,后面是卡爾的舉例說明,我想已經(jīng)不會有任何推理作家還會把這條例子原封不動的用到自己的小說中去吧。但這第一句話這么一寫,是否推理作家們再寫任何和錯覺有關(guān)的詭計都是落人窠臼了呢?當然不是!密室小說的關(guān)鍵不在于它是否對讀者進行了誤導,不在于它是否掩飾了什么線索,也不在于它給讀者是否造成了錯覺,關(guān)鍵是在于它如何對讀者進行誤導,如何巧妙的掩飾線索,如何給讀者造成重大錯覺!推理小說的精髓盡在這“如何”二字上!并非講義中寫了“給讀者制造錯覺”的條目,那么只要以后做到這一點的小說就是落人窠臼。如此一來,干脆說“推理小說的講義”就是“欺騙”二字好了,反正推理小說就是作者與讀者智慧的較量,作者總是試圖用盡千方百計讓讀者猜不到真相,兇手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欺騙警察,這就是一場欺騙的游戲。讀者看到真相大白時如果發(fā)現(xiàn)與自己的設(shè)想不同,就說這是落人窠臼的寫法,因為它同樣在欺騙我,試問,這樣的想法有多可笑?因為推理小說的精髓從不在“欺騙”二字上,而在于“如何欺騙”!
“密室講義”的第六條亦然:
六、這是謀殺,兇手雖是在房間外面下手的,不過看起來卻像是在房間里犯下的。
這句話說出了密室制造方法的表層,但同樣不涉及精髓。你可以把這條銘記在心,但如果當你翻開一本推理小說,一頁一頁地翻下去,在最后3頁的時候,發(fā)現(xiàn)密室的確是由房間外的人下手的,但因為設(shè)計的極為巧妙,他就在你的“眼皮底下”下手,就像把雙手透過水泥墻壁伸到房間內(nèi)扼死了死者一樣,你對這個過程完全渾然不覺,在真相揭曉前對兇手的手法百思不得其解,看完以后才恍然大悟地想:竟然是這樣!他竟然是在房間外動的手?。?/p>
那么我要說,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密室詭計,并沒有落“密室講義”的窠臼,它獨特、巧妙,是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它寫出了密室小說的精髓,并且與你看過的任何其它密室都截然不同!
可以看出,密室講義——包括我孫子武丸《8的殺人》和二階堂黎人《惡靈之館》中論述的——都是在討論密室詭計的表層,涵蓋不了精髓,任何一條,其精髓都可能無窮無盡,那如何可以說:密室已經(jīng)寫完了呢?
順便,在這里說一下不在場證明講義亦是如此。
有棲川有棲在《魔鏡》(03年珠海出版社出版)一書中總結(jié)一份不在場證明講義,比如說其中的兩條:
2、證人產(chǎn)生了錯覺
5、犯罪時間推測有誤,為此類計謀中的精華,有兩種細分方式
(1)將犯罪時間提前或把犯罪時間推后
(2)醫(yī)學計謀與非醫(yī)學計謀
這些想涵蓋的并非是不在場證明的精髓,而是有棲川有棲對詭計的表層進行了歸納。但在有些讀者的誤讀之下,似乎“讓證人產(chǎn)生了錯覺”就是重復前人,“把犯罪時間提前或延后”就是落人窠臼,這種想法當然如上所述,都是錯誤的。詭計的精髓是在于“如何讓證人產(chǎn)生錯覺”及“如何讓警察做出錯誤的犯罪時間判斷”,說到“如何”二字,那就奇妙無窮,無法盡數(shù)。
所以即使讀者知道這些講義,推理作家們還能把他們一一騙過,這才是推理小說的魅力所在,也是現(xiàn)代推理作家們的追求之一。如果寫手對大師們的講義進行了誤讀,就會阻礙自身的寫作;如果讀者對大師們的講義進行了誤讀,就會對優(yōu)秀的詭計嗤之以鼻;特別在推理文學剛剛興起的中國,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對其發(fā)展極為不利的。
我們看一下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他們的推理界從沒有出現(xiàn)過“密室之王”,也沒有西方國家的“古典本格三巨頭”,但他們在當代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極具天分的推理作家??梢哉f現(xiàn)在的日本,不是西方推理巨頭們遠去后的荒漠,而是培育大師的肥沃土壤,密室同樣如此。密室沒有在日本凋零,而是正在綻放。
放眼日本文壇,“推理”、“新本格”和“密室”等全是流行詞匯,作家納稅榜上,往往半數(shù)以上是推理作家。在07年的得獎榜單上,歌野晶午的《密室殺人游戲》和柄刀一的《密室王國》也赫然在目?!懊苁摇?,“密室”,在日本有越演越烈之勢!這種和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差,不禁引人注目。
回首再看我們的中國本土推理,我一直都相信,在原先什么都沒有的土壤上,能長出最美的花朵。因為什么對它而言都是新的,沒有固守成規(guī),沒有守則戒律,卻有無數(shù)的樣本可以汲取精華,還有無數(shù)的可能。
不過,密室縱然沒有窮盡,讀者肯定也有審美疲勞。有一點是可想而知的:在中國目前的推理環(huán)境下,如果讓“密室滿天飛”,絕對會讓讀者生出厭倦。所以最后,我有一句話想和各位寫手和讀者朋友共勉分享:密室貴在精而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