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菲律賓華僑,在海外跋涉半生。幾經(jīng)浮沉,衣錦還鄉(xiāng)的他萌生了濟世助人,造福桑梓的念頭。于是,老人分別給家鄉(xiāng)幾所學(xué)校的校長寫了信,希望每個校長能提供十來個學(xué)生名單,他從中選定人選,作為他資助的對象。
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贈,何必把程序搞得這樣復(fù)雜?不如來個快捷方式,譬如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計劃”,干凈利落地了卻了一樁心愿,豈不是更好?
老人搖搖頭說:“我的血汗錢只給予那些配得到的孩子?!蹦男┖⒆硬庞匈Y格得到資助?是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還是優(yōu)秀生還是特長生?誰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單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讓家人買了許多書,有《泰戈爾詩集》、《紀伯倫詩集》、《十萬個為什么》等等,分門別類的包裝好,準備寄給名單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覷:這樣微薄的贈予是不是太寒磣了?大家斷定書中自有“黃金屋”??煞瓉矸ヒ矝]有找到夾在書中的紙鈔。只是在書中的第一頁看到了老人有親筆:贈予品學(xué)兼優(yōu)的學(xué)生***。落款處是老人的住址、姓名、電話和電子信箱。
家人大惑不解,卻也不愿違背老人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書。
夕暉來去匆匆,老人常常對著電話發(fā)呆,又莫名其妙地唉聲嘆氣。從黃葉凋零到瑞雪飄飛,誰也猜不透他所為何事。
終于讀懂了老人的心,緣于新年的一張賀卡,很普通。封面上寫著:感謝您給我寄來的書,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我會記得您。祝您新年快樂!沒想到老人竟然興奮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終于找到了一個可資助的孩子了”。家人恍然大悟,終于明白了老人這些日子郁郁寡歡的原因,他寄出去的書原來是塊兒“試金石”,具有心存感激的人才會得到他的資助。
老人說:土地失去水分滋潤會變成沙漠,人心沒有感激滋養(yǎng)會變得荒蕪,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個冷漠自私的人。不知關(guān)愛別人,縱使給他陽光,日后也不會放射出自身的溫暖,且也不配得到別人的愛。
想來也是,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瑳]有什么是必須應(yīng)該的;所以,沒有一種領(lǐng)受可以是無動于衷心安理得的,都應(yīng)心存感激。一朵花會為一滴雨露鮮艷,一株草會因一縷春風搖曳多姿;一湖水也因一片落葉蕩漾清波,一顆心更應(yīng)對另一顆關(guān)愛的心靜靜地綻放感激的笑臉。
?。琢钌暾浴蹲x者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