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一過,應屆畢業(yè)生找工作進入高峰,但北方交通大學本科生陳子佳并不忙著找工作,她另有安排。
在陳子佳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國家和各省市公務員考試時間,其中中央國家機關、北京市、山東省、河北省這4處公務員考試時間被她劃上了重重的紅線。從2006年11月26日國家公務員考試開始到2007年4月,陳子佳在半年時間里要轉戰(zhàn)千里。
很多大學應屆畢業(yè)生會像陳子佳一樣,在大學最后半年里為公務員職位拼搏。這個群體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考碗一族”:考上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就意味著拿到了“金碗”,省級公務員是“銀碗”,地市級是“銅碗”,鎮(zhèn)、街道一級最起碼也是“鐵飯碗。”
為了各種層級的飯碗,這些大學畢業(yè)生花費巨大卻樂此不疲,歷經(jīng)“考途”勞累卻精神振奮。
輔導班:刺激考生趕考不遺余力
陳子佳之所以敢孤注一擲把大量時間花在各種公務員考試上,并非沒有原因,公務員考試輔導班在刺激考生千里趕考方面不遺余力。
在北京,眾多公務員考試輔導班告訴這些“考碗族”,要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說不定哪個籃子里的雞蛋就能孵出小雞。在輔導班中流行的考試“紅寶書”宣稱可以保證押中各類公務員考試的考題,輔導班老師聲稱“一本寶典行天下,各省考試都不怕”。
報名、交通、食宿讓他們負擔沉重
除了受到所謂“紅寶書”誤導外,“考碗族”還必須面對花費不菲的考試成本,報名、交通、食宿、通訊等各項費用加起來讓他們負擔沉重。
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代維仲向記者開列了他的預算單,在前后4個月的時間里,他要考中央國家機關、湖北省、重慶市、江西省4處公務員,這意味著他必須在武漢、重慶、南昌三地來回奔波,光火車票就上千元,在食宿方面他給自己的標準是不超過400元,公務員報名費和各種書籍資料的花費不超過500元,總計不超過2000元,但讓他覺得意外的是,在考完國家公務員之后他已經(jīng)花了400元,下面還有3場考試,超支看來已成必然。
很多“考碗族”為巨大的花費頭疼,有網(wǎng)友提出了一種“三角理論”,即報考自己所在地周圍的三個省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花費,比如,如果你是北京的考生,就盡量報考河北、山東和天津的公務員。
但是這一理論在實踐上效果有限,陳子佳就是按照這一理論報考的,“交通費是少了點,其他要花的錢一分也沒見少?!标愖蛹呀o自己的考試預算是1500元,不足的部分得向家里伸手。
千里趕考是受“官文化”影響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胡明清曾是“考碗一族”,2006年他先后報考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河北省委辦公廳、山西省人大、山東省青島市地稅局,最終他如愿以償,考上了青島市地稅局。
胡明清成功考取“銅碗”,引來了很多“考碗一族”的追捧。胡明清回憶,在考上地稅局后的半年時間里,他要回答后來者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省的行政能力測試有什么不同?申論應該怎么寫?考試時間應該怎么安排?問題千奇百怪。通過電話、博客、QQ、MSN等各種信息交流方式,他耐心解答,“我不能傷了人家的信心,畢竟我也是過來人,知道在幾個省來回跑連續(xù)考試確實很辛苦。”
在給其他人打氣鼓勁的同時,胡明清隱瞞了一些信息:他拿到的并不是真正的“銅碗”,而是一個“鐵碗”。在正式工作后不久,他被調到了青島市下面的區(qū)地稅局,現(xiàn)在每個月的工資大約2500元,在青島市并不算高,“其實公務員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好,很多人關注的是公務員社會地位和名聲?!?br/> 這些老實話胡明清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因為很多“考碗族”視他為榜樣,不斷向胡明清咨詢問題。
據(jù)人事部統(tǒng)計,2007年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shù)達53萬人,僅錄取12724人,報考與錄取的比例約為42:1,各地方公務員錄取比例雖然稍高,但競爭依然激烈。很多人為了端上公務員這個“飯碗”,在各省之間千里趕考。
很多專家學者對“考碗族”現(xiàn)象表示憂慮,雖然是否考公務員、要考多少次是考生自己的選擇,但這樣轉戰(zhàn)數(shù)省、千里趕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國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官文化”影響,很多考生片面地把當公務員理解為“當官”,他們認為只要能“當官”,付出再大的成本也值得。
專家建議大學生應該理性選擇職業(yè),不要只守著公務員這一條路,更不要為了考上公務員而成為“考碗族”。
?。?旭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