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來自于自然界的災(zāi)害,往往能成就某種動物的傳奇。就像粉紅椋鳥,如果不是蝗蟲的恣意妄為,大概它們也沒那么容易贏得人類的好感,并且還能記上赫赫功勛。
1999年,新疆有過一場突如其來的蝗害,大家紛紛組織“滅蝗小分隊”,有些地方甚至還“趕雞上架”,組建“陸軍”,牧雞滅蝗,不過戰(zhàn)斗力不很理想,反而死了不少雞。后來人們把希望寄托在從印度遠道而來的一種小鳥身上,沒想?yún)s意外地大獲全勝。
這種幫助人們滅蝗的功臣,正是粉紅椋鳥。這種遷徙性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模樣十分可愛。也許它的學(xué)名不少人感到陌生,其實它與大家熟悉的八哥、鷯哥是一家,由椋鳥、八哥、鷯鳥三大類組成的椋鳥科大家庭,有28屬114種,也算得上豪門望族了。
我們新疆的粉紅椋鳥,主要來自南亞的印度、斯里蘭卡一帶。每年三四月間,它們從越冬地飛行數(shù)千里,來到新疆繁殖后代。5月至7月,是它們生兒育女的好季節(jié),粉紅椋鳥到達繁殖地后,先在低山樹林“集合”,修整羽毛,尋找配偶,完成婚配。數(shù)日后,它們便集群在崖壁縫隙、樹洞等洞穴中筑巢安家。
說到粉紅椋鳥的婚配,也是件有趣的事情。雌椋鳥看起來沒有光澤,略顯暗淡。雄椋鳥頭上有一對漂亮的頭冠,像一頂漂亮的小帽子,全身呈粉紅色,十分漂亮??梢姡谶@個群體中,“男人”比“女人”更熱衷于穿著打扮。而且,它們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有著相同婚配制度的鳥類有很多,比如說白鴿就被認(rèn)為是動物界的“模范夫妻”,選定了對象便終生不渝。喜鵲也是,它們一般都不會變更對象,除非喪偶。
粉紅椋鳥之所以成為蝗蟲的天敵,除了它們習(xí)慣以蝗蟲為主食,還在于它們食量驚人,每天捕食蝗蟲120~180只。在蝗期,每只椋鳥可以保護兩畝草場避免蝗害,是名副其實的生物滅蝗主力軍。與椋鳥經(jīng)常食用的草籽和一些小昆蟲相比,蝗蟲簡直就是美味佳肴。特別是每年6月左右,幼椋陸續(xù)破殼之時,椋鳥采食量會大大增加,而此時正是蝗蟲肆虐之際。
不過粉紅椋鳥可不是接到了誰的命令專程趕來滅蝗的。它們之所以千里迢迢從印度、斯里蘭卡等國飛過來,是因為這邊較為涼爽,它們的目的主要還是消暑度夏。除了氣候深得椋鳥喜愛,宜適的居住條件也是它們來新疆繁殖生息的原因。為躲避鷹、隼等天敵,它們習(xí)慣將窩建在石頭縫里,而新疆哈薩克族和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也一直有在路邊堆石頭的風(fēng)俗,作為路途行走的標(biāo)記,同時祈求吉祥平安。這正是椋鳥夢寐以求的溫暖的家。
小鳥四處安營扎寨,一天到晚嘰嘰喳喳,像在開滅蝗動員會。不過對于這些小客人的大駕光臨,人們都是歡迎的,并且親切地稱它們?yōu)椤拌F甲兵”。如果每次滅蝗大戰(zhàn)之后都三六九等地記功的話,椋鳥家族無疑會是毫無爭議的頭功獲得者。當(dāng)然這只是種假設(shè),畢竟就算給它們頒發(fā)了軍功章,小小的身軀也找不到地兒別上去。
新疆現(xiàn)在“在役”的“粉紅椋鳥空軍”每年約有近400萬只,可以有效控制200萬畝的草原。據(jù)說還要繼續(xù)“擴編”,三年內(nèi),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和準(zhǔn)噶爾盆地西北緣的春秋草場將出現(xiàn)三個區(qū)域性的“粉紅椋鳥軍團”??磥恚奂t椋鳥還得繼續(xù)威風(fēng)下去,只是不知道蝗蟲們在得到這個消息后,會不會加倍沮喪。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