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炒匯”是指專門從事虛盤衍生金融產品跨境網絡交易的家庭式金融交易平臺。在這種網絡平臺上既可以炒匯,也可以炒期貨和股票。網絡炒匯一般是由境外投資公司提供網絡交易平臺,并經過我國境內中介公司,即所謂的投資咨詢公司或個人,網絡境內居民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的一種交易形式。
由于網絡炒匯公司的合作伙伴系境外企業(yè),其資質我國監(jiān)管部門不掌握,客戶將交易保證金存入網絡炒匯公司工作人員的個人賬戶更無保障,因此投資者面臨著較大的資金風險。
今年以來從各地傳來有人因進行非法網絡炒匯而賠得血本無歸甚至被騙的消息,警惕非法網絡炒匯的警鐘也再一次敲響。
一月賠萬余美元金融老手身陷網絡炒匯騙局
北京一匯民李明(化名)日前報案稱,自己受網絡炒匯一夜暴富的誘惑,通過美國一金融機構北京代表處提供的外匯交易網站做“外匯保證金交易”,沒想到短短一個月內損失了13200美元。這位擁有十多年證券投資經驗,并獲過MBA學位的投資者不相信是自己投資水平出了問題,經向業(yè)內人士咨詢,他得知自己之所以遭受重大損失,極有可能是這家網絡炒匯中介采用了“對賭交易”方式,讓自己上了當。
今年年初,擁有一家公司的李明習慣性地上網瀏覽新聞網站。突然間跳入他眼簾的一則“某男子炒匯一夜賺得5萬美元”的新聞,讓他心動不已,“看完新聞,我決定進軍這一領域?!?br/>
賠光7200美元 全當學費繼續(xù)投資
當天,李明通過一家網站的外匯頻道,看到了某國際金融集團北京代表處的廣告。點擊進入該代表處網頁,僅僅花了兩個小時,他就明白了“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游戲規(guī)則——以小搏大。
李明稱,“投資者只要持有10%甚至更低的資金,依靠銀行或者經紀商提供的融資,就可以進行巨額外匯交易。他們一般會提供100倍到300倍的保證金融資比例?!?br/> 更為誘人的是,該代表處承諾,100萬美元交易所帶來的收益,減去一些手續(xù)費后,全是投資者的純利。
李明很快與該國際金融集團北京代表處取得聯(lián)系,在對方的提示下,完成了申請賬戶、向國外匯款等工作。他回憶稱:“我把我的證件掃描后傳給該公司北京代表處,他們很快就完成了開戶程序,當時感覺服務還挺不錯?!?br/> 交易當天,李明就往對方提供的外國賬戶里投入了6000美元,不久后又追加了1200美元。不料短短數(shù)天后,他賬戶上的7200美元完全賠光。
李明稱,在這一期間,他的賬戶資金曾短暫地增加到數(shù)萬美金。正是這一原因,讓賠掉7200美元的李明還是充滿信心:“算是學新投資交學費了,剛進入這個市場,我心里有賠錢的準備?!?br/>
落入“對賭”陷阱 血本無歸
在1月25日下午,李明還是自信地再次拿出6000美元投入交易賬戶。大約兩個小時后,有2000美元“神秘”地出現(xiàn)在他的賬戶里。
李明回憶說,正是這突然出現(xiàn)后來又突然消失的2000美元,讓李明的6000美元完全賠光,也讓他開始懷疑自己陷入一場網絡炒匯騙局。
1月31日傍晚,李明的賬戶僅剩下1797美元。判斷英鎊已經跌到最低點,馬上就會反彈,李明立即進入賬戶準備買進,但他突然發(fā)現(xiàn)1797美元全部消失,賬戶余額顯示為0。
當晚和第二天,李明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分別向該集團總部和北京代表處投訴。2月2日,對方的回復終于出現(xiàn),大意為:2000美元是該公司員工錯誤地存入了李明的賬戶,他們月底結算發(fā)現(xiàn)后,抽走了這筆資金。回復還責備說,李明為什么不及時報告賬戶出現(xiàn)了不明資金?因此,他們不會賠償李明的任何損失。
咨詢專業(yè)人士后,李明開始懷疑,該公司很可能在從事一種被業(yè)內稱之為“對賭”的詐騙。他說,“對方讓我賬戶‘突然死亡’,極大可能是一個‘對賭陷阱’,因為此前的交易中,我曾在賬面上實現(xiàn)了26000美元的盈利,他們害怕我提現(xiàn),就用這樣一個詭計把我踢出。”
知情人稱“代表處怕客戶盈利”
對于李明的遭遇,一名知情者透露稱,李明的懷疑并非空穴來風。該人稱,該金融集團實際是一家由俄羅斯人開辦的公司,該公司的確在世界各地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但在中國,由于法律上存在限制,這項業(yè)務只能在不公開的狀態(tài)下進行。
據(jù)知情人回憶,該北京代表處發(fā)展的客戶,幾乎沒人依靠炒匯交易掙到錢,大多是賠個精光。迄今為止,只有一個客戶曾來過公司,將所掙的100多美元提現(xiàn)取走。但這唯一的一次舉動,也引起該代表處有關人士的不滿,當時抱怨說“要是取錢的人太多了公司怎能夠盈利”。
外匯專家揭開“對賭交易”面紗
在這些中介公司進行網絡炒匯,遭遇到“對賭”交易的可能性相當高。那么,何為“對賭”交易呢?本報記者也采訪了招商銀行天津分行財富管理中心的外匯專家郭巖,他告訴記者,網絡炒匯機構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正提供“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網絡中介,這些機構一般不進行直接的外匯交易,只收取炒匯手續(xù)費,因此價格也比較高,一般是4至8個點。另一種是公司只收取一兩個點的炒匯手續(xù)費,那么可以斷定這種公司肯定從事“對賭”交易——因為這個費率實在太低了,不搞對賭公司就沒法撐下去。
所謂“對賭”,就是中介機構根本不把客戶的資金投入外匯市場,而是讓客戶與自己交易,這樣一來,客戶根據(jù)匯市波動進行投資時,所賠的資金其實是中介的盈利,賺的錢那就是中介的損失。因此,中介根本就不希望客戶賺錢。比如,當英鎊對美元匯率大漲,客戶獲利豐厚并準備下單賣出時,中介機構往往采取非正常手段來延遲或停止報價,比如突然報價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斷電等等,讓客戶無法成交,直到英鎊又跌回去。因此,不論客戶炒匯水平有多高,長期操作下來,肯定是只虧不贏。
?。ㄍ?鵬摘自《一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