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凡的精靈
1915年8月29日,我們永遠(yuǎn)感謝這個日子,因為這個日子誕生了一代影星英格麗·褒曼的天真和淳樸。1982年8月29日,我們永遠(yuǎn)懷念這個日子,因為這個日子帶走了一代影星英格麗·褒曼的美貌和才華。她就像一個下凡的精靈,在完成了任務(wù)之后,返回到出生的那天。
她擁有高貴典雅的氣質(zhì),即使不穿戴華貴的衣飾,不施濃妝淡粉也同樣熠熠生輝,因此被尊稱為“好萊塢第一夫人”。
她兩歲喪母,十二歲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對表演的濃厚興趣。
14歲時她就在日記中記錄下了自己的夢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xiāng)的舞臺上,觀眾們朝自己熱烈地鼓掌。1933年英格麗·褒曼如愿考入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不到一年便躍身為瑞典影壇新星。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以真實面孔出現(xiàn)在影片中。在她表演的角色中,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種真實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賞她的作品。英格麗·褒曼主演的《煤氣燈下》使她首次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她與享弗萊·鮑嘉主演的《卡薩布蘭卡》(又名《北非諜影》)是電影史上最經(jīng)典的電影。
1948年,英格麗·褒曼開始與意大利導(dǎo)演羅伯托·羅塞里尼合作拍片。起先,他們只是合作伙伴,但漸漸萌生愛意成了情侶,她和彼得林德斯特羅姆仍有婚姻關(guān)系,卻替羅伯托·羅塞里尼生了個兒子,舉世嘩然。美國人心中所謂的“圣潔偶像”破碎了,媒體和公眾對她辱罵唾棄,好萊塢排斥了她。與羅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敗。1957年,褒曼以《真假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舉成為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和奧斯卡雙料影后,這表明美國人最終原諒了她,并不得不接納這位真正的藝術(shù)家。
她演的最多的一個角色,就是圣女貞德,先是舞臺劇,最后拍成電影。后來,當(dāng)她到貞德的故鄉(xiāng)訪問時,人們把她當(dāng)做圣女貞德的復(fù)生來歡迎,那熾熱的民族情感是她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榮譽。
英格麗·褒曼的一生獲得7次奧斯卡獎提名,其中兩次問鼎影后寶座,一次最佳女配角。《Elle》雜志評出史上最美女人的名單里,英格麗·褒曼名列第八。
“飄逝”的瑪格麗特·米切爾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亞特蘭大,她從小滿腦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從悄悄寫日記到偷偷寫小說,創(chuàng)作的欲望時時涌上心頭。
1926年,由于腿部負(fù)傷,瑪格麗特不得不辭去報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勵下,她開始致力于創(chuàng)作,斷斷續(xù)續(xù)寫了九年。200多頁稿紙裝在一個大口袋里,沒有成形,更談不上定稿。1935年,紐約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編兼副總裁來到亞特蘭大,他見到了瑪格麗特·米切爾,并最終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形的手稿。經(jīng)過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飄》終于與讀者見面了。贊美之言鋪天蓋地,海內(nèi)外印數(shù)陡增,一夜之間,她成了一名英雄。
隨后,小說獲得了1937年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xié)會獎。就在小說問世的當(dāng)年,好萊塢便以5萬美元的代價購得將《飄》改編成電影的權(quán)力。根據(jù)《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于1939年問世,成為百年影史上無可爭議的經(jīng)典之作。小說《飄》也在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不過,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生活卻漸漸從輝煌走入平靜,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電影的路上,瑪格麗特·米切爾遭遇了一場車禍……一個傳奇式的女子就這樣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兒半女,這個世界卻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說,一部不朽的電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