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晴
上海美術館舉辦的《果凍時代》藝術展,吸引了60位(組)青年藝術家,涵蓋了當今藝術式樣的各類作品350件(組)?本展覽旨在全面考察中國1980年前后出生的藝術家,關注他們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作傾向及創(chuàng)作特征?在當前這個藝術日趨商業(yè)化和模式化的時代,如何引領青年藝術家積極地進行原創(chuàng),鼓勵中國本土藝術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嚴肅的藝術態(tài)度,在21世紀形成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任務急迫?因此,在長期考察與研究青年一代藝術創(chuàng)作生態(tài)的基礎上,以展覽的形式全面呈現(xiàn)今日都市青年藝術全息生態(tài),運用諸如繪畫?插畫?雕塑?錄像?攝影?聲音?建筑?游戲?設計?音樂?舞蹈?電影?文學等形式,力求從各個層面和各個角度立體地呈現(xiàn)中國果凍人的藝術面貌和跨學科的探索及其藝術發(fā)展趨勢?
果凍原為西方的一種點心?1985年第一條果凍生產線被引入中國?果凍在中國歷時22年,與1980年前后出生的這一代人共同發(fā)育成長?除時間上的吻合之外,果凍的形態(tài)?性質也與1980年前后生人有種種不謀而合?展覽力圖從時代角度綜括全局,既反映當代青年藝術家的自由而孤寂?開放而自我?純粹而貧瘠的各異生態(tài),又對之進行小結與提升?果凍的原料隨著時代變化不斷進化,人類亦是如此?當代青年藝術家是這個時代凝結的變異花朵,矛盾叢生?童年短暫,如一個來不及品味就吞下喉嚨的果凍;成年期卻格外漫長?這代人在羽翼未豐前就開始想要掙脫兒童這個稱呼,卻又要不斷回頭以兒童的身份回避成年的壓力?果凍時代出生的人奉行非線性的無章法的拼貼的哲學,是一個混沌沒有界限卻融為一體的果凍;往天下看去,又反射到自己?在經濟時代里果凍人叫囂著最原初的人性,綻露情感的波瀾及心靈深處的感悟?如同剝去外殼的果凍閃閃動人,卻因為生活機理的變異而形成了嬰兒化的青春?
本次展覽結構將分為嬰兒化的青春?中國藝術形象的探索和國際視野下的當代社會生活現(xiàn)狀三個部分,分別從果凍時代人的心理?形式與語言表達以及生活樣式對主題進行闡發(fā)?本展力求對中國未來20年的藝術思考和藝術樣式做一個立體的探求?在他們嚴肅而靈性的藝術態(tài)度中感受到我們藝術的未來是美好的,他們的特征是具有當代國際藝術視野,對本民族的藝術史和藝術未來擁有各自的理解與觀點,他們已踩上了全新的藝術起跳的跳板,并紛紛引體起跳?因此,他們對藝術的思考更為本質與個性,對藝術的實踐更為復合與尖銳,對藝術的討論更為廣闊與理性?可以想象得出他們是一群后理想主義和后英雄主義的藝術家,使得中國未來的藝術生態(tài)進入到一種浮游自律的狀態(tài)之中熞虼,果凍時代將以全新的容貌逐漸突現(xiàn)于國內外藝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