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本
有兩則目光的故事,很想介紹給朋友一讀。
公元629年,當(dāng)玄奘西行至輔衛(wèi)玉門關(guān)的五座烽火臺時,他遇上了一位強悍果敢的俠義胡人石磐陀。石磐陀發(fā)誓護送玄奘過“五烽”。那一天,他們?nèi)诌_(dá)沙河,關(guān)隘已隱約可見。渡過河后,玄奘便擇地鋪上被褥入睡了。剛?cè)胨?,恍惚中見磐陀持刀逼近他,但只前行?shù)步又返回了。大師默誦經(jīng)課,無多計較。天亮后,玄奘叫醒磐陀。他終于坦言:前程險遠(yuǎn),更缺水少食,五烽下雖有水源,必須夜深偷取,若被發(fā)覺,必死無疑,不如回頭吧。玄奘說,吾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中途,非所悔也。石磐陀惱羞成怒,拔刀直逼玄奘。玄奘聲色不動,一言不發(fā),只以他特有的釋迦慈目對接磐陀怒目。石磐陀大叫大罵,玄奘不聞不問,只用目光傳遞一個僧人不可動搖的意志。終于,石磐陀回心悔悟,扔下刀,迂緩而去。他走出數(shù)里,忽又復(fù)回,對玄奘說,弟子家有老小,又王法難違,不能隨師再前了。玄奘回言道,我理解,你回去吧,阿彌陀佛!
玄奘以目力抑制住了磐陀的殺念,又以凜然膽肝疏導(dǎo)了他的粗暴和浮淺。之后,玄奘孑然一身,面對大漠孤煙,飛沙走石,承受五天四夜人馬無一滴水的險惡,一往無前。
再一則故事發(fā)生在2002年4月26日的德國,那天上午,一個19歲的蒙面少年,一手握把手槍,另一手一支連發(fā)獵槍,闖進愛爾福特市的古騰堡校園,對準(zhǔn)人群,連射40發(fā)子彈。頓時,20名師生倒在血泊之中。一位叫海澤的男士,他不退不躲,快步迎上前去抓住了少年的襯衫。這一刻,少年摘下面具,認(rèn)出了他——歷史老師賴納·海澤。老師也看清了這個學(xué)生——2001年留級,2002年又因偽造假條被學(xué)校開除的羅伯特。海澤大聲喝道:“羅伯特,扣動你的扳機吧,如果你現(xiàn)在射擊,請看著我的眼睛!”羅伯特盯著這位比他更“瘋狂”的老師,手軟了,緩緩地放下了手槍。他完全可以再發(fā)泄一番,那槍膛里的子彈足以再把百人送進墳?zāi)?,但他沒有。是老師那雙神圣而威嚴(yán)的眼睛,堅定而勇敢的目光,讓他終于放棄了邪惡!
當(dāng)海澤把這個殺紅了眼的學(xué)生推進一間教室,他飲彈自盡了。
一個玄奘,一個海澤,在極度險惡的境況下,他們都選擇了對視,都把眼前的敵人當(dāng)作可以交流的同類,其大度和寬容,更無可爭辯地證實了他們的實力。
玄奘的目光,沒有孱弱和怨怒,只有慈悲和寬容;沒有銳利和呵斥,只有陳述和堅毅,要是沒有一顆“縱使切割此身如微塵者,終不相引‘退”的心,是不會有那種力量的。而海澤,他那充滿正氣和期待的目光,讓他那瘋狂的學(xué)生終于讀懂了老師傳遞給他的最后一次教誨。
目光,聽不到聲音,察不到強度,那是只用一種胸襟和涵養(yǎng)傳遞過去的密碼。但已在教,已在誨,因為它的大慈悲和大剛毅,已經(jīng)有了不可抗拒的力量!
如果說,世上最可憎的武器是槍彈,那么世上還有一種最慈悲的武器,它叫“目光”。這就是玄奘和海澤的目光!
(馮毅摘圖/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