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海
1965:印尼殘酷大屠殺
1965年的“九三O”事件,是印尼人的一場噩夢,這一事件引發(fā)了印尼歷史上最殘酷的血腥大屠殺。
印尼獨立后,國內政局一直不穩(wěn)定。當時印尼國內的主要政治力量除了政黨以外,還有一支極為重要的政治力量——陸軍,它是堅決反共的。1965年9月21日,由40名陸軍高級軍官組成的“將領委員會”準備于10月5日發(fā)動政變。這些陰謀活動被蘇加諾總統(tǒng)的衛(wèi)隊長翁東中校獲悉。他決定采取先發(fā)制人的軍事行動,并向當時掌握強大的陸軍戰(zhàn)略預備隊兵權的蘇哈托將軍匯報了情況。
9月30日夜22時,翁東等人采取了行動。7名陸軍將軍中只有一人翻墻逃匿。
事發(fā)后,一直不動聲色的蘇哈托迅速指揮陸軍進行了全面“反擊”。10月1日,他稱翁東等人“發(fā)動政變,用暴力手段奪取國家政權。這些肯定是印尼共產黨策劃的”。陸軍很快攻占了哈林空軍基地,蘇加諾被迫下臺。
史無前例的大逮捕和大屠殺隨之拉開了序幕。保守統(tǒng)計,政變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約有50萬人被捕,25萬多人被殺。當時的梭羅河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尸體。遇難的不僅有共產黨員,還有他們的親屬甚至同情者。這次大屠殺已被稱為世界最嚴重的大屠殺之一。
蘇哈托執(zhí)政期間的印尼騷亂不斷,他于1998年辭職下臺,隨后因腐敗持續(xù)接受審判。2001年7月23日,蘇加諾的長女梅加瓦蒂當上了印尼第五任總統(tǒng)。
1969:利比亞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中東新聞界流傳著這樣兩句話:“中東的新聞一半出自卡扎菲?!薄拔匆娍ㄔ疲鬃鲋袞|記者。”
1969年7月,伊德里斯國王去土耳其和希臘度假消夏。8月,國王宣布退位。消息傳到利比亞后,形勢更加混亂??ㄔ茮Q定將政變時間確定為1969年9月1日凌晨2時30分,并制定了詳細的行動計劃。
總的來說,這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在整個政變過程中,僅1人被打死,15人受傷。這場政變稱為“九·一”革命。1969年9月1日6時30分,卡扎菲在公報中宣布,一個新的利比亞誕生了,這是一個擁有主權的自由共和國,命名為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西方國家一直將卡扎菲視為瘋子、壞蛋和惡人。經過35年緊張的關系后,卡扎菲卻要成為西方國家的新朋友了。
1970:柬埔寨紅色高棉推翻朗諾
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扳倒了由政變上臺的朗諾政府,開始了所謂的“元年”。這天,是柬埔寨人刻骨銘心難以忘卻的日子。越戰(zhàn)期間,美國要求柬埔寨助戰(zhàn),遭到國王西哈努克的拒絕。從1969年3月起,美國不斷派飛機轟炸柬埔寨領土,并開始扶持朗諾將軍,不斷組織反西哈努克的示威游行。
1970年3月,西哈努克出訪前蘇聯(lián)。3月16日晚,朗諾派陸軍逮捕了效忠西哈努克的公安人員和十幾名高級軍官以及幾名重要省長。3月18日,國民議會和王國議會被坦克包圍,中午13時國民議會表決通過了廢黜西哈努克親王的決議,并決定由朗諾出任總統(tǒng)。忠于王室的柬埔寨子民不能接受國王被驅逐的現(xiàn)實,紅色高棉趁機推翻朗諾政府,實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使柬埔寨的百姓開始陷入極其荒謬的處境之中。
1973:智利另一個令人心痛的“9·11”
1973年9月11日,一場血腥的殺戮被永遠鐫刻在智利人的心中。冷戰(zhàn)開始后,美國在智利的最大利益,就是防止智利倒向社會主義陣營。美國所采取的辦法,就是挑選自己的代理人出任智利領導人,最終他們選中了智利陸軍司令皮諾切特將軍。1970年,支持左派的阿連德當選總統(tǒng)。這是西方陣營所不能接受的。1973年9月,智利首都圣地亞哥開始籌備國慶,皮諾切特借機大量向首都調兵。9月11日凌晨,大批坦克、裝甲車出現(xiàn)在首都街頭。阿連德總統(tǒng)與叛軍激戰(zhàn),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
此后,皮諾切特軍事獨裁政府在智利統(tǒng)治了20多年。期間,智利國內許多人士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超過10萬名智利民主人士流亡國外。而對皮諾切特而言,1998年是一個致命的轉折,這一年他終于嘗到牢獄之災的滋味,開始接受程序復雜的審判。
1977:巴基斯坦前總理被秘密絞死
1977年7月5日凌晨1點30分,布托剛上床休息,一名忠于布托的警察冒著生命危險通知布托,軍隊正前來捕殺他!布托這時還不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兩天前,總參謀長齊亞·哈克將軍親自向他宣誓表示軍隊對他的忠誠。凌晨2時,士兵們涌進了布托的臥室,為首的軍官說:“布托先生,您被捕了?!?點30分,巴基斯坦電臺向全世界報道:巴基斯坦武裝部隊接管了政府,軍隊成立了由三軍司令組成的軍事委員會,總參謀 長劉亞·哈克將軍為軍政府的首腦。
而這一切都源于1977年3月的大選。人民黨取得勝利,布托再次當選為總理;而反對黨聯(lián)合組織——巴基斯坦全國聯(lián)盟指責布托偽造普選結果,要求重新選舉,并開始組織大規(guī)模反政府行動。布托被迫讓步,同反對黨就重新舉行大選進行談判,然而談判最終破裂。
1979年4月4日凌晨,被巴基斯坦軍法管制當局指控犯有謀殺罪的前總理布托,在拉瓦爾品第中央監(jiān)獄被秘密絞死。
齊亞·哈克當政的11年中,大力發(fā)展國內生產,促進國際貿易。但他并沒有消除巴基斯坦政治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巴基斯坦一直處于政權更替的動蕩之中。在執(zhí)政11年后,齊亞·哈克本人也因一次神秘的飛機失事而罹難。
1979:韓國政變被政變推翻
1961年5月16日,實權在握的軍人樸正熙在美國支持下發(fā)動軍事政變,輕而易舉地推翻了政權,結束了“文職人員掌握權力的局面”。上臺后,樸正熙培植了大批親信,滿心盤算要當個“終身總統(tǒng)”,可是,他那幫親信常常相互爭權。1979年10月26日晚,政府發(fā)生內訌,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在宴會上向樸正熙開槍,樸當場斃命,總理崔圭夏出任代總統(tǒng)。
樸正熙的18年統(tǒng)治以犧牲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為代價,為國家?guī)砹藰O大的經濟增長。但民主政治并沒有因為樸正熙的死亡而降臨韓國。樸正熙一手提拔的保安司令全斗煥利用國內混亂狀態(tài),于12月12日再次發(fā)動政變,掌握了韓國軍政大權。
全斗煥執(zhí)政后進一步強化獨裁統(tǒng)治,制造了舉世震驚的“光州大慘案”。在全斗煥執(zhí)政的7年中,韓國各地反對軍事獨裁的運動此起彼伏。1987年年底,全斗煥卸任。1988年,全斗煥向全體韓國人民發(fā)表致歉聲明,這是韓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第一次向韓國普通百姓公開道歉。1996年,全斗煥被判處死刑,后被特赦。
1999:巴基斯坦飛機上發(fā)生的政變
1999年10月12日下午,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兼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穆沙拉夫將軍正乘飛機從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飛往卡拉奇。在飛機上他得知:他已被總理謝里夫罷免,與助手們緊急商談后,穆沙拉夫決定:飛機不降落,在卡拉奇上空盤旋,等待地面接應。
謝里夫總理剛任命原三軍情報局局長齊亞·烏丁為新任陸軍參謀長,但穆沙拉夫的軍隊也開始了預先計劃好的行動。6時30分,謝里夫和新任陸軍參謀長等人被軟禁起來。
穆沙拉夫的飛機在機場上空盤旋了近40分鐘后,果斷命令在機場強行降落,同時,忠于他的軍隊控制了機場。晚些時候,穆沙拉夫宣布謝里夫政府被“解散”,由軍方接管。
在這個有政變傳統(tǒng)的國度,軍人們又以特有的方式發(fā)言了,一向低調的穆沙拉夫將軍,頃刻間成了媒體明星。
2006:發(fā)生在泰國的雨夜政變
2006年年初,泰國總理他信的家人把家族所有電信集團臣那越公司以19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新加坡國營的淡馬錫集團。這項交易引起了公憤,因為他信家族等于是把重要的國家資源拱手讓給外人,同時不必付任何的稅。也就是這項交易,成為日后軍事政變的起因。
以華裔出版商、抗議領袖林明達為首的反他信勢力,原本就幾乎每個周末都舉辦活動,抗議他信上臺以來的“貪腐濫權”,臣那越集團交易案更是讓反對派聲勢大振,參加街頭反他信集會的人群愈來愈多,終于迫使他信在2006年4月2日舉行國會改選。
但這場改選遭到反對黨抵制,他信領導的泰愛泰黨雖然贏得大選,但因席次難以全數(shù)選出而無法組織國會。法院隨后判決選舉無效,并初步定于2006年10月改選。他信被迫讓步,在4月5日宣布下臺,擔任看守總理至新國會選出為止,并表明選后將不會出任總理。
然而,他信隨后種種戀棧的行為讓泰國軍方對他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于是,2006年9月19日晚上,在大雨中,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率領千余官兵與多輛坦克包圍了泰國政府大樓,并宣稱成功控制了政府的各個機構。
這時,泰國總理他信遠在美國紐約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當天晚上,盡管他信試圖通過電視對國內民眾發(fā)表講話,并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tài),但是,整個局勢已經完全落在軍人的掌握之中,他信已無力回天。
當天晚上,軍方將領在罷黜總理他信后宣布成立一個“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接管國家政權。9月20日,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簽署諭令,任命陸軍司令頌提為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