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臺北世貿一館“房地產(chǎn)交易博覽會”的演講,房地產(chǎn)商馮先勉一人就占了二場,博士出身的他,點聽眾來回答他的問題,“薇閣旅館賣的是什么?”聽不到正確的答案,他假裝生氣地說:“是歡樂跟隱私嘛!你就是沒看過我寫的《地產(chǎn)勝經(jīng)》才會答錯?!?/p>
墓地籌劃紀念館
幾天后,站在基隆市信義區(qū)一望無際的十幾萬坪整齊修剪過的草坪上,馮先勉指向遠方:“要請國際知名的建筑師菲利普·強森設計17層樓高的私人紀念館;那里要請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另一棟;那里有一片空地要做婚喪喜慶的儀式會場?!?/p>
馮先勉騰空比劃的土地,不是什么休閑住宅,而是墓地。他要把陰宅豪宅化,搶攻金字塔客層。
有同行業(yè)者質疑,基泰墓地既然不做土葬,做靈骨塔又比不上龍巖、北海福座這兩個對手,紀念館的定位在哪里?馮先勉強調:“靈骨塔是為往生者設計。私人紀念館是要賣給活人,里面可以擺上具有自己代表的紀念品,就像家族的祠堂,可以讓家人在此追思祖先?!?/p>
“許多人將墓園歸于陰的市場,不愿意去探討與接觸,讓這個市場有暴利的機會產(chǎn)生?!?/p>
主導買地陷囹圄
只是這塊土地,一度讓他成為階下囚。2000年,馮先勉建議公司購買基隆“大水窟”棄土場,但隨后“基泰”卻遭到檢調指控。原地主事前以4億元(新臺幣,下同)的價格。把土地先過戶給基泰建設股東之一的高意公司,之后再由高意公司賣給基泰建設9億多元,價差5億多元,檢調認為此交易有掏空公司之嫌。
主導此交易的馮先勉被收押禁見39天。好勝心極強的馮先勉回憶這段牢獄之災,輕描淡寫:“三餐有人送飯、還有警衛(wèi),那是我人生中最輕松的時候,每天可以準時起床睡覺?!钡喂镜亩禄貞浾f:“他當時極為消沉。董事會甚至想過要開除他,但沒有什么人能扛起的情況下,決定還是繼續(xù)聘用他。”
馮先勉堅持自己沒有做錯:“我當初買一坪(約3.3平方米,下同)不到2萬元,現(xiàn)在可以賣20萬元,我看到的是鉆石,當初卻以礦石的價錢買回來?!?/p>
產(chǎn)品定位差異化
基泰建設成立于1979年,1989年臺灣景氣下滑,基泰建設位于吳興街的項目“世貿雅舍”滯銷,當時的董事長鄧淼便延攬剛取得地政博士的馮先勉擔任副總。
“世貿雅舍”本來推出中戶型,但因為地點在臺北醫(yī)學院附近,馮先勉認為附近的學生、實習醫(yī)生會需要較小且品質好的住宅,所以立刻把它改成小戶型。原本賣了兩個多月都賣不動的房子,改變產(chǎn)品后兩天就賣完64戶。
“我一直在追求產(chǎn)品的與眾不同,唯有差異、獨特化,價格才可以自己決定?!痹诨?8年,馮先勉對產(chǎn)品設定,常有他獨特的做法?!靶帕x之星”以豪宅打造,松仁路底、象山山腰上的“帝景”,則是以健康住宅為主軸。
2002年,馮先勉協(xié)助董事陳振豐將臺北最大的保齡球館斥資3億元改成薇閣汽車旅館,休息二小時要2500元,成為當時臺灣最貴的汽車旅館,在兩年內回收所有投資,后來效法者卻都虧錢,“這種旅館的位置一定要放在人最多的地方,從辦公室來回不能超過二小時,否則很容易被主管發(fā)現(xiàn)?!?/p>
建案信托閃債權
除了產(chǎn)品定位觀念早人一步,馮先勉財務操作的杠桿也有別一般建筑商“不動產(chǎn)”的操作。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銀行縮緊銀根,建筑商削價賣屋,求現(xiàn)度過難關。
當時股價跌到剩2元的基泰,也面臨資金調度的問題,馮先勉把位于內湖的“大湖商旅”建案信托給銀行,如此其他的債權銀行就不能強制處分這塊土地。
2006年,景氣回溫。基泰再把旗下的大湖商旅及位于衡陽路的“世紀羅浮”賣給土銀,發(fā)行不動產(chǎn)證券化產(chǎn)品(REITs)“基泰之星”,以時間換空間,終于為“基泰”的財務缺口解套?!盎?005年財報仍有2.4億元的虧損,2006年在REITs獲利及“信義之星”完工入賬之下,轉虧為盈獲利5.6億元。
“蓋房子就像蠶結繭,需要時間熟化?!瘪T先勉說,“很多人看到不景氣就會緊張,投資最忌躁動與盲動,不要自己嚇自己?!?/p>
土地認購募資金
這幾年,馮先勉看準投資人對房市投資的熱衷,開始不向銀行貸款,2005年起,把手上六個項目的1/3土地讓給投資人認購。他說,以“基泰天母”為例。開工前,以一坪40多萬元價格讓投資人持分土地,到預售時已60多萬元,投資人可選套現(xiàn)下車或繼續(xù)持有,“把利潤分給投資人,我們少賺一點沒關系,但實際上證明,我們可以賺得更多,因為原本一年只能做到40億元的業(yè)績,但現(xiàn)在可推80億至100億元。”
這種項目的前提是房市持續(xù)上漲,建商與投資者才能雙方獲利;若房價下滑,投資人仍有虧損風險。
棄文從商當挑戰(zhàn)
拿到博士學位前,就已經(jīng)有很多學校找馮先勉教書,“很多人會選擇比較簡單的路,但我個人選擇比較難的路,從商可以挑戰(zhàn)自己。”他父親在傳記中提到兒子:“他本應走公教路線,但見我一生辛勤,兩袖請風,即棄文從商,往企業(yè)界發(fā)展?!?/p>
曾答應父親在55歲前要退休的馮先勉,今年已經(jīng)50歲,他解釋:“父親是希望我不要為了賺錢而活,我承諾他會在不受經(jīng)濟干擾下快樂地工作?!钡珜γ刻於急薏咦约号c員工前進的他而言,要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工作,顯然還有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