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鋒
隨著三明市農村交通的發(fā)展,一方面,道路硬化的進程加快,農民的出行條件逐步改善;另一方面,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多發(fā)、高發(fā)。據(jù)統(tǒng)計,2005年,在新修水泥公路上發(fā)生的交通事故起數(shù)比以往增加了10%。針對這種情況,三明市交警及安監(jiān)部門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和實施“保護生命、平安出行”宣傳教育工程,努力提高農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增強農村群眾自我防護能力,多措并舉,千方百計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
為遏制和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三明市公安交警長期以來十分注重加強源頭管理,首創(chuàng)“客運安全聯(lián)系戶制度”,并結合開展“千名民警入萬戶”活動。對全市所有客運車輛實行民警聯(lián)系“戶籍化”管理,建立“一車一檔”和“一周一見面、一月一學習”管理制度,及時掌握安全動態(tài)。與此同時,實行《重大交通安全隱患舉報有獎》制度,發(fā)動群眾積極舉報重大交通安全隱患,采取張貼舉報宣傳單和分片掛鉤的辦法,并利用有線電視臺大力宣傳各種獎勵規(guī)定,調動社會各界積極舉報重大交通安全隱患,有效地預防群死群傷的重特大事故的發(fā)生,取得顯著成效。
積極促成開通“周末學生班車”。三明市山區(qū)農村中、小學校分散,實行拆點并校后,寄宿生周末回家返校的學生多了,同時帶來了學生乘車難、不安全問題,三元區(qū)、泰寧縣、將樂縣等交警大隊在認真分析了這一情況后,積極向當?shù)攸h委、政府匯報,并由市政府下發(fā)了專門文件,在全市農村推出了“周末學生班車”的做法,將各中小學校的交通安全工作落實到位,消除了安全隱患。
實施生命保護工程,大力整治事故“黑點”。農村的路通了、平了、方便了,給當?shù)剞r村的經濟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動,但一些路段卻成了事故“黑點”。三明市交警支隊在實施“三大生命防護工程“行動中,把整治事故“黑點”放在重之重,積極當好政府的參謀。
近年來,全市共整治事故“黑點”40余處近千公里,投入資金3億多元。三元區(qū)的東牙溪水庫是三明市區(qū)的飲用水水源,該地段沿途屬典型的急彎、陡坡、臨崖公路,為預防交通事故造成對水庫的污染,交警多次提出預防方案,引起三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自2001年以來,先后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設置了不間斷的防護設施,增設必要的安全警示標志等,改善了這里的行車條件,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
三明交警支隊積極探索農村道路管理路子,對各大隊進行指導,成立“圩日執(zhí)法隊”。加強農村圩日交通安全管理。三明公安交警針對農村圩日交通特點,緊緊依靠農村交通安全委員會的作用,組織綜治辦、派出所、農機站、交管站、治保會等有關部門人員,加強圩日交通安全管理。永安交警大隊率先成立了集“工作隊、宣傳隊、服務隊”為一體的“圩日執(zhí)法隊”。深入鄉(xiāng)鎮(zhèn)圩場開展交通安全管理,全面加強了農村道路圩日監(jiān)管,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明顯下降,農民交通安全意識得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