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第一個特點就是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漢武帝把發(fā)現(xiàn)、選拔人才提高到實施治國理政的高度,親自掌控。他說:“朕嘉賢者,樂知其人;廣宣厥道,士有特招?!彼谖坏奈迨哪觊g,始終獨攬此權,在即位的元年,即要求群臣“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賢良方正之士有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主張。他們的經濟思想即是重農抑商的思想。元封五年,漢武帝在位已34 年,在朝的文武大臣在知識、才能結構上已明顯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朝中不能只有武將衛(wèi)青、霍去病,文臣不能只有趙、綰、司馬相如、公孫弘、汲黯。常年的對外戰(zhàn)爭,多項國家工程,已使國庫空虛,通貨膨脹,財稅已到寅吃卯糧、山窮水盡的地步,而朝廷的舊官們卻找不出新型執(zhí)政方針來應對危急。此時,漢武帝急需新型創(chuàng)新的人才,建功立業(yè)。他說的“非常之人”就包括了杰出的經濟人才,他說的“非常之功”就包括了挽救朝廷的經濟危機之功。漢武帝又發(fā)一“求賢詔”,是形勢之必然,也是他敏銳的政治眼光所賜。其晚年又精心挑選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輔佐皇太子弗陵順利嗣位,避免了宮廷再次刀光劍影的內亂。
詔書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人才標準的改變。漢武帝之前,變黃老刑名之學是西漢的治國之道。他爺爺漢文帝在即位二年也要求群臣“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漢文帝指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是指以黃老刑名為其意識形態(tài)的人;漢武帝指的則是除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以外的賢良方正。這是他“獨崇儒術”計劃的開始。這是漢武帝突破朝廷人才標準的第一次改變。其實他并未放棄法家的核心思想,只是外儒內法,王霸雜用而已。這一時期他起用的戰(zhàn)將、酷吏很難用賢良方正的標準去衡量。元封五年此詔又突破了外儒規(guī)則的束縛,竟然堅決任用了與賢良方正意識形態(tài)完全對立的重商奇才,異類人士,他們懂經濟核算,熟會計,“言利事析秋毫”,大受朝野非議。這是第二次突破人才標準。漢武帝總結了三十多年的執(zhí)政經驗,他認為,那些“負俗之累”,“跅弛之士”只要能為人所不能,建功立業(yè)者,均可升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詔書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建立知行合一的人才選用制度。所謂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理論,但不尚空談,不坐而論道。漢武帝的人才觀念非常寬泛,在易風移俗,選拔能臣的公務中,他深信:“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guī)?。”這一觀念,使他選用官員沒有局限在貴族功臣子弟的范圍內,他的目光也投向民間庶民。
興舉孝廉、茂才(也稱秀才)的制度是漢武帝創(chuàng)立的。此制度希望把統(tǒng)治階級內外的優(yōu)秀人才都能發(fā)現(xiàn),擇優(yōu)錄用。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 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绷暌院?,望其“庶幾成風”,但令人失望,“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漢武帝最后定下制度:“今詔書昭先帝圣緒,令二千石舉孝廉,……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至元封五年頒布求賢詔時,又加上選拔茂才(秀才)和異等人才的科目,并從諸侯國擴至全國郡縣。形成了察舉孝廉、秀才、異等人才的后備官員使用制度,擴大了統(tǒng)治階級的執(zhí)政基礎。何謂“異等”?可以公開講的就是在賢良方正、孝廉、秀才之外的工商業(yè)者。因為漢朝立國以來,就是賤商、重農的國策,他們是體制以外的人,如今也能登堂入室,位列三公九卿之位了。
后來的史學家評論漢武帝用人制度為“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漢武帝一代文臣武將、廉吏儒師、域外探險家,經濟學家確如耀眼群星。他們固然都是駿馬,甚至是泛駕之馬,但對封建帝王來講,他們都在帝王獎罰榮辱、生死予奪的操控之中,亦即“御之而已”。
漢武帝朝中的杰出人才很多,本文最后想談談漢朝當時的工商業(yè)發(fā)展和著名的經濟大臣桑弘羊。
第一,西漢有極其發(fā)達的工商業(yè)。
中國從戰(zhàn)國時期的封建領主經濟制度已過渡到封建地主經濟制度,到西漢年,地主經濟制度已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不但農業(yè),而且工商業(yè)也處在蓬勃的發(fā)展時期。為何工商業(yè)也能處在蓬勃的發(fā)展時期呢?首先,原來各諸侯國的封建領主把持的山野川澤施禁開放了,各種礦產,山林、鹽鐵、水產資源可由百姓開發(fā)利用了。因此私人工商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的機會。其次,由于漢初執(zhí)行了休養(yǎng)生息的國策,農民的賦稅從秦時農作物收獲量的十分之一,變?yōu)槭宥愐?,一些年份又降為三十稅一,農民的生活得到了不少改善,一些農業(yè)勞力可以從農業(yè)中分化出來,因此壯大了工商業(yè)者的隊伍。第三,漢時就有這種輿論:各種生產部門比較“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金融高利貸。漢朝高利貸的利息據(jù)司馬遷計算為20%。平叛吳楚之亂,無鹽氏給部分將士放高利貸200%。農受氣候、環(huán)境影響大,谷賤傷農,谷貴亦傷農。工商生產周期相對較短,資金流動相對較快。這三方面的原因有重大的積極作用,同時又因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而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土地兼并和大工商業(yè)者商業(yè)資本的出現(xiàn)。
第二,桑弘羊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
桑弘羊即是經濟奇才,又是遭人歧視的言利不言義的商人之子。他雖然能在一段時間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要改變整個工商業(yè)者的命運進入農末皆本的社會,還無條件做到。晁蓋所言:“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商人只可一時富貴,朝廷認為其“不佐國家之急”豈能長久。重農抑商的上層建筑起了十分有害的反作用。漢家法律有“七科”之說:一吏有罪,二亡命,三贅婿,四賈人,五故有市籍,六父母有市籍,七大父母有市籍。朝庭若有戰(zhàn)事、戍邊等危難之事,則首先征占他們服役。
桑弘羊作為洛陽大商人之子,十三歲即入宮任漢武帝侍中,這和漢律有抵觸,為何他能接近天子,成為近臣,因為他有“言利”的才能。他后被任命為大農丞、搜粟都尉,事實上主管全國財政、經濟、國營專賣企業(yè)最高長官大司農的職務。他七十三歲時,被誣以謀反之罪名被殺。桑弘羊是西漢工商業(yè)大發(fā)展時期的代表人物。西漢王朝既要抵抗兇悍的匈奴南侵,又要保障國家財力,桑弘羊開發(fā)了工商資源,出色完成了他所擔負的任務,做到了“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在《平準書》中,多次指出遠道運糧,發(fā)兵邊疆,平抑物價,“皆仰大農”,即桑弘羊的衙門。司馬遷曾公正指出:“事勢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漢武帝任命他為搜粟都尉,本想讓他在農本社會中多想謀利的辦法,但他卻搞出來一個工商部,鹽鐵官賣,把王侯、豪強經營鹽鐵的利益侵害了,可想而知,他是如何冒犯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
桑弘羊悲劇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它重商理論的目的,服務對象不是為民間工商的發(fā)展謀出路,而是為漢武帝的中央集權服務。漢武帝勇敢決斷地抵御了外族入侵,同時他又是一個窮兵黷武者。為討愛妃之歡,荒唐地屢派貳師將軍領精銳之師出擊匈奴,最終全軍覆沒。漢武帝注意興邊移民,興修了一些必要的公共工程是有功的,但也窮奢極欲亂用民力不加控制地大規(guī)模向邊疆移民,一次竟達七十二萬五千口之多。他的皇家園林占地三百余里,一直動工不已。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也想長生不老,所以去求仙,尊神,封蟬,修建高壇明堂等建筑,為此他還信任破格任用了不少奇人、方士、巫師如:宛若、李少君、少翁、欒大、魏睢、公孫卿,直到江充引發(fā)了巫蠱之禍,父子相殘,國將不國之時,漢武帝才有所悔悟,借墾戍輪臺一事下了《罪己詔》,改變了他晚年好大喜功、靡費百姓許多狂悖之事。
漢武帝的善舉,離不開桑弘羊的經濟政策,其惡行也離不開桑弘羊的理財措施。中世紀后,歐洲的國家保護重商主義,漢武帝時期只是實用主義地利用重商措施去救急。歐洲扮演重商主義的主角是城市中的自由市民;漢武帝時期制定重商政策的主角則是依附于集權政府下的大商巨賈,官府下的各色工匠還多是奴隸身份。真可謂招之即來,用后則棄。漢昭帝即位后不久,人主易位,在重農抑商的根本國策下,桑弘羊本人和他代表的經濟思想,只能以悲劇結束。
第三,桑弘羊寶貴的重商政策。
桑弘羊掌管西漢王朝經濟,財政近四十年。他的經濟思想是重商理論,其內容是保護、發(fā)展末業(yè)——工商業(yè),并對其進行管理、收稅,以充實國家財力。而不完全同于西歐的重商主義。這體現(xiàn)在什么方面呢?
首先,桑弘羊認為山海川澤系國家所有。他說:“家人有寶器,尚函匣而藏之,況人主之山海乎?”山海資源,工商業(yè)者可以開發(fā),但必須交稅。必須重視工商,因為“末利可以起本”!用今天來講,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可以分開,工商末業(yè)可對以農業(yè)為本的產業(y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法規(guī)必須分清壟斷、專賣和市場的界限。什么需要壟斷?鑄幣權需要國家壟斷。西漢初期,中央、諸侯國、民間都可鑄幣。桑弘羊認為:“故統(tǒng)一,則民不二也;幣由上,則下不疑也?!狈駝t劣幣即可驅除良幣。桑弘羊是重商主義者,重商主義者都認為貨幣是財富,在桑弘羊手中,完成了貨幣鑄造的壟斷權。
什么需要專賣?桑弘羊實行了鹽的專賣,鹽民采鹽,鹽官統(tǒng)購統(tǒng)銷;鐵的專賣,從生產到流通,鐵官全流程操控;酒的專賣,官家造酒,民商零售,實行若干年后,即行停止官家造酒。專賣既有抗擊外患充實國庫之需,無形中又限制了中小工商業(yè)者的自由發(fā)展如民間的釀酒業(yè)。專賣是個復雜問題,鹽至今還是個專賣品吧!
什么需要市場運作?“均輸”法是貢物向市場流動,優(yōu)質產品向高價位地區(qū)流動。把封建貢品變?yōu)樯鐣唐?,官府賺錢交大農,這真是一大發(fā)明?!捌綔省狈▌t不以贏利為目的,主要保證京師的物價平穩(wěn),賤買貴賣。
最后,桑弘羊認為社會生產不足時,應啟動消費促進生產。正是這一觀念,使他明白了外貿消費的道理。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貨物交換曾達到地中海??脊刨Y料說明,同一時期南方海上絲綢之路也已開通。在云南茶馬古道的起點——保山市,漢武帝曾在此設不韋縣。以中國歷史上最大商人、政治家呂不韋的名字命名邊疆新設之縣。對此,桑弘羊說的“以末異其本,以虛蕩其實”是講可以用工商產品獲取國外的農產品,可用貨幣收購國外的經濟實業(yè),值得今人回味。
《史記》中司馬遷未給桑弘羊立傳,但他寫有“平準書”,書中反映了桑弘羊相當一部分經濟思想,而他本人卻是自由放任主義者。漢初,這兩種經濟思想并不是那么對立對抗的,真正與兩者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力量則是口不言利,道不計功,抑制工商發(fā)展,主張分土井田的保守力量。這對外儒內法,王霸兼用的漢武帝來說,桑弘羊就是一個治國理財?shù)那Ю锺R,也是一匹伏轅可御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