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庭前證據展示制度的設立有其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我國庭前證據展示制度的設立應遵循依法展示原則、誠信原則和開示的禁止性原則。制度的具體設立應包含證據展示的主體、證據展示的啟動、證據展示的責任、證據展示的期間、地點、范圍以及違反義務的法律責任等內容。
關鍵詞:證據展示 對抗式審判 控辯雙方
庭前證據展示又稱為庭前證據開示、證據告知或證據公開,是指在控辯式庭審方式中,控辯雙方在開庭前通過一定的方式和程序知悉對方提交法庭調查和辯論的主要或關鍵證據的訴訟證據制度。該制度設置目的在于防止法庭審判中的突然襲擊,提高法庭審判的效率與質量,從而更好地體現程序公正。1997年我國刑事訴訟法就諸多不足程序進行了修改,但對庭前證據展示制度之規(guī)定尚欠充分,盡管其中規(guī)定了一些諸如律師庭前查閱案卷的權利和相應的程序,但真正意義上的證據展示制度遠未建立起來,這不得不說是我國刑事訴訟程序發(fā)展完善的一大制約?,F今學界與司法界均認同有選擇地借鑒英美法系確立與日本法律規(guī)定的庭前證據展示制度,對我國刑事庭審方式的改革有極大啟發(fā)與裨益。
一、制度設立之必要性
公正與效率是刑事訴訟永恒的價值目標,在庭前設置證據展示制度正是為了適應這兩大價值需求,這不僅保護了被告方的合法權益,更是促進了訴訟制度的整體確立與完善發(fā)展。
第一,程序公正的本質要求。在法治國家,程序公正是法治的應有之義。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常常是從程序是否公正來感知案件處理是否公正的,違反程序會直接導致當事人對法院實體裁判的不信任,對公正司法的懷疑。美國大法官特勒雷曾說:“真實最可能發(fā)生在訴訟一方合理地了解另一方時,而不是在突襲中?!敝挥挟斵q方在庭前充分了解了控方的指控證據及其來源,才有可能對控方的證據進行質證,從而保障控辯雙方的力量均衡;法官也可以在審理過程中針對那些貌似真實的情況進行提問檢驗,由此減少了影響實體真實的主客觀因素。我國司法追求公平正義,希望能夠最大程度地還原事實真相,庭前證據展示從保障高效合理的庭審機制的角度來貼合了程序公正的需求。
第二,提高訴訟效率的關鍵所在。刑事訴訟之機能,旨在維護公共福祉及保障基本人權;倘若程序繁瑣進展遲緩,必然于人無益亦于國有損,故訴訟效率于訴訟制度價值而言實為緊要。證據展示制度正是為了解決訴訟拖累而設立的,其主要功能有:(1)明確爭議點。證據展示制度使得控辯雙方對案件的關鍵與對抗的焦點得以明確,雙方可集中精力對其進行論證。(2)防止突襲。證據展示制度讓雙方在庭前作好充分的訴訟準備,避免在法庭上搞“突然襲擊”而產生的不必要訟累。(3)服判息訴。證據展示制度給予雙方充分發(fā)揮訴訟權利的空間,促使其全面有效地參與訴訟,由此敗訴方服判的可能大大增加,不必要的上訴和申訴必將大大減少。
第三,被告人權保護的必然期需。相對于國家公權而言,刑事被告處于弱勢地位,如何對其進行人權保護一直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而且,現有刑事訴訟模式中控辯雙方信息享有嚴重不對稱,不得不承認這是對辯護功能的弱化,從而也會影響辯護效果。而證據展示制度正是基于控辯平衡的需要,通過給予辯護人全面閱卷的權利,使其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控方掌握的證據材料,以此達到訴訟權利的平衡與訴訟地位的對等。這無疑是對被告訴訟權利的保障,同時也是對其人權充分尊重的體現。
第四、有利于保障起訴案件的質量。這項制度能使公訴人有針對性的做好出庭準備工作,在法庭上面有的放矢,從容應對,從而改善出庭效果,提高起訴的質量。
二、制度設立之可行性
結合國際上確立運用庭前證據展示制度的情況,以及我國的法治環(huán)境現狀,不難發(fā)現在我國全面確立本制度已經擁有了充分的基礎與空間。
一方面,庭前證據展示制度已成為了諸多國家相繼確立的刑事訴訟規(guī)則。該制度已被解釋為國際刑事司法準則,成為許多國家司法改革的目標之一,也為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參照、引鑒的依據。
另一方面,我國的新刑事訴訟法出臺之后,審判體制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新的審判模式借鑒了當事人主義的理念,強化了辯護職能,由非對抗式訴訟發(fā)展成為以控辯對抗式為主的混合訴訟模式。法庭審理時主要由控辯雙方舉證,法官只在必要時依職權取證。在指引原則發(fā)生變動的情況之下,與之相適應的具體制度也應運而生,控辯對立訴訟模式這一背景為證據展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在以前的審判模式中,法官取證占據了證據來源的很大一部分空間;而今的對抗式訴訟,充分保障了控辯雙方提供證據進行質證的自由權利。但是,控辯雙方若無法律的約束,絕然不可能在庭前自愿向與其對立方作全部證據的展示,為了避免這種情境的產生,促使雙方在庭審中更好地進行質證,讓法官更為全面地了解案件真相,庭前證據展示的存在不可或缺,在實踐中貫徹該項制度也勢在必行。同時,我國近年來也有許多地方,在辦理涉案證據繁多、復雜的案件時,為了縮短開庭時間,提高庭審效率,特意采取了庭前證據展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為制度的設立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三、制度設立之模式構想
構建一個制度,應當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著手。從宏觀的角度給予指引,為制度的確立提供原則性導向;在微觀的方面考慮細節(jié),為制度的運作進行具體的規(guī)范。在我國刑事訴訟中設立庭前證據展示制度也不例外。
(一)證據展示的基本原則
根據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及司法實踐,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立法經驗,筆者認為我國庭前證據展示制度應當確立以下原則:
1.依法展示原則。應當在立法中確立庭前證據展示制度,使其運作擁有強有力的法制背景予以支撐,控辯雙方在展示過程中應當嚴格依法進行,若有違法情形發(fā)生必受到相應制裁。
2.誠信原則。控辯雙方必須忠實事實與法律,不得利用證據展示所獲得的證據信息與材料,授意或唆使被告翻供及證人翻證,不得實施有礙證人、鑒定人客觀公正反映案件真實情況的行為。
3.開示的禁止性原則。如涉及國家安全的國家秘密、軍事秘密,重大商業(yè)秘密。如間諜案的開示會對國家利益造成傷害,涉及證人身份、穩(wěn)私,開示可能危及證人的人身安全的;涉及偵查技術,可能暴露的特殊偵查手段的;可不予展示。
(二)證據展示的具體制度
1.證據展示的主體
刑事訴訟中證據展示的主體理應為控辯雙方。就控方主體而言,界定為檢察機關還是公訴人尚存爭議。筆者認為,公訴活動是檢察機關最具司法屬性的活動,公訴人代表檢察機關出庭支持公訴,其庭上訴訟活動具有獨立性,為準備法庭審判的庭前證據展示理應由公訴人進行,而不宜將檢察機關作為展示證據的控方主體。
與控方主體公訴人相對應的辯方主體應限定為具有律師執(zhí)業(yè)資格的辯護律師,其他辯護人不應進行證據展示?!蹲C據開示意見稿》采用了“沒有律師提供辯護的刑事案件,不進行證據交換”這一觀點,這是因為律師行業(yè)存在規(guī)范化的執(zhí)業(yè)紀律限制與律師自身的職業(yè)道德約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證據展示之后串供等行為的發(fā)生,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2.證據展示的啟動
深究證據展示制度的立法意圖,不難發(fā)現其創(chuàng)設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辯護律師的證據知悉權,充分保護被告方的合法權益。因此,既然申請證據展示是被告之辯護律師享有的訴訟權利,依照權利處分原則,只有經其提出證據展示的要求,該項訴訟程序才能得到啟動。作為控方的公訴人,基于其在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的主動地位,在實踐中也不可能主動啟動證據展示程序。
3.證據展示的責任
對此問題目前學術界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證據展示為單向展示,即僅由控方向辯方展示。這是因為辯方取證、調查的權利與能力較之控方都更為有限,為了增強辯護力量令其不必承擔庭前展示的責任。另一種認為應為雙向展示,控辯雙方都應向對方展示自己所掌控的與案情有關的證據材料。如果僅由控方向辯方展示,必然使公訴的天平失衡,對保證訴訟的公正與效率都有害無益?!凹词罐q方手中只握少量證據,其對公訴的威脅也不可低估?!?br/> 筆者支持第二種意見,庭前證據展示應為雙向性。由于雙方訴訟地位的對立性,單方面讓公訴方承擔展示責任,可能會導致新的司法不公,而且實踐操作起來也會障礙重重。就國際上的發(fā)展歷程來看,英美法系的證據展示制度就走過了一個由單向展示走向雙向展示的過程,這是歷史的淘汰與選擇,也說明了證據展示制度發(fā)展的大的趨勢。
4.證據展示的期間與地點
庭前證據展示的時間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早則無法保證控辯雙方擁有充裕時間來收集證據,晚則不利于對展示的證據材料作充分的開庭準備。因此,筆者認為證據展示的合理時間應確定在公訴人提起公訴后,法庭開庭前7天為宜,這也與我國刑訴法的有關規(guī)定相符。
基于控方在證據展示中的主導地位,并且按照國際的通常做法,筆者認為證據展示的地點應設在檢察機關,而主持證據展示工作的主體也應是檢察機關,這是基于檢察機關的職能考慮的。檢察機關有搜集證據的職責,同時,掌握著較為詳實的案件事實材料及證據。由檢察機關主持證據展示工作,不僅便于操作,同時更能避免法官對審理案件的“先入為主”的弊端,更有利于裁判的公正性。即由辯護律師攜帶本方證據材料到檢察機關與公訴人相互展示。如果檢察機關能夠設置專門的“證據展示室”,將更加有利于此項制度的貫徹實施。
5.證據展示的范圍
從控方展示的范圍來看,鑒于我國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承擔的職能,以及我國刑事訴訟對于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雙重價值追求,控方應當將其在偵查、起訴過程中獲得的與案件指控事實有關的證據材料充分展示。
從辯方展示的范圍來看,凡是辯方準備在法庭上使用的證據均應向控方展示,包括對證人或被告人的詢問筆錄,以及準備在法庭上使用的書證、物證、鑒定結論或勘驗筆錄等。有觀點提出,辯方若作無罪辯護,其主張與基本依據也應在庭前向控方展示。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能成立。庭前進行的只是證據展示,而無罪辯護的主張與依據只是辯方的辯護意見,并不屬于證據,在形式上就不符合展示要求;而且,法庭調查所得的事實都來源于證據,辯方的無罪辯護亦是通過證據推導的事實,因此辯方的證據展示已經足以說明其觀點,無需在庭前另行展示。
6.違反義務的法律責任
法律若沒有規(guī)定與違法相對應的制裁措施,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法律,其內在強制力會大打折扣。為了確保庭前證據展示有效順利的開展,必須確立相應的對違反證據展示責任的制裁制度。目前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主要有:其一,要求違反展示義務的一方向對方作庭下展示,并給對方一定的準備時間,已經展示的證據才能提交庭審;其二,禁止違反義務的一方向法庭提交未經展示的證據;其三,違反義務造成訴訟拖延的,可以令其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可以考慮一般情況下使用第一種方法,即展示前禁止向法庭出示這種證據,展示后并待對方作好準備之后才可提交。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第二種方法,若一方無正當理由有意不展示,在法庭上突然襲擊,同時由于時過境遷,對于這種證據難以核實和反駁的,法庭可以完全禁止其向法庭出示,使這類材料徹底喪失證據能力。由于我國法院對檢察機關并無經濟處罰的能力,因此第三種方法難以實現,不宜使